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图谋博客书系列背后的故事

已有 1590 次阅读 2024-1-21 09:2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24年1月28日将是圕人堂的“母体“——图谋博客19周年(2005.1.28-2024.1.28)。圕人堂雨后彩虹说“能够坚持19年是个奇迹。”某种意义上,可能还真是。因为:一是坚持19年;二是19年内几乎每天更新;三是出版过5本博客书。

1 王启云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

2 王启云著.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8.

3 王启云 著.图书馆学散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2.

4 王启云 著.图书馆学短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9.

5 王启云.图书馆学漫笔——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1.

    可以通过读秀学术搜索阅读全文(需要有使用权限)。亦可以借助超星移动图书馆(学习通)阅读全文(同样需要有使用权限)。图谋博客书系列,得益于贵人相助,2011-2019年,连续出版了5本。对于草根作者,这是罕见的。

     袁江《让学术小花开遍图林的每个角落》序言末尾说:“愿《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能接着出2、出3、出4……每5年一出,就像国民经济5年计划似的,做出品牌来,并在图林中起到好的引领作用,让一朵朵学术小花开遍每个角落,不仅好看,而且观之可亲,可以触摸到。”2011年第一本出版之后,图谋博客书出版“提速”了每两年出一本,出自2019年。2019年之后,进一步“提速”,尚未找到出版机会,但我先行整理了一下(截至2023年10月)。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为28万字;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为30万字,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为32万字。这四年,我居然写了90万字!我这个“初选”是在已出版过5本博客书(先后得到过许多师友的热情指导与帮助)之后做的工作,因而算是比较严格的,主要选取可以正式“精选”成书的原创性内容。

    图谋博客书,2019年那一本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影响,收藏馆相对少得多。其它几本对于小众图书来说,算是颇受欢迎的。每一本博客书,实际上均凝聚许多圕人的心血。尤其是第1本(王启云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第1本是吴建中先生题签,北京大学王波、《图书馆报》袁江赐序。书名最初叫《图谋图书馆学探索随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王涛(时任该书责任编辑)建议为调整《图书馆学探索随笔》,请吴建中先生题签调整为《图书馆学随笔》。吴馆长在题签过程中漏写了“探索”两字,这两个字从我个人的初衷是 ,于图书馆学我只是一个探索者,来日方长。因为发现时,墨宝已寄出 。吴馆长为此颇为挂怀,告知若需重写请告知。我觉得不加也可以,不 必再次打扰。吴馆长提供了两幅题签,我建议采用“吴建中题签1,jpg”,落款右侧空白处弄小一些的印刷体“——图谋博客精粹”合成过去。

    吴建中先生是一位令我非常敬服的“学者大家”。我与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结缘,一定程度上是受吴先生的影响。2004年江浙沪晋四省图书馆学 会年会在山西省图书馆举办,我是在那次会议上首次听吴先生作报告。回来之后,还冒昧向吴先生请教心中的困惑(青年图书馆人如何做学问 ?),吴先生热情予以解答,让我备受鼓舞。2011年吴先生在百忙中为 拙作《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题写书名,令我深为感动。之后,我参加过数次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除此之外,还在其它一些场合聆听过吴先生的报告,每每受益匪浅。

    吴先生写博客的时间稍微晚一些,2006年开始(最初是在新浪网,后来调整过多个地方)。其博客特色是:信息前沿,更新勤快;观点鲜明,简洁有力。吴先生的博客实际一直在更新。(建中读书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octorwu11) 吴先生用行动“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影响了许多人。图谋是其中之一。从2004年结识吴先生起算,已有20年,这20年间,吴先生给过我许多鼓励和帮助,作为草根馆员,受宠若惊,受益匪浅。由衷致谢!

延伸阅读:

(1)吴建中:馆长选专业出身还是名人为好?

馆长是选专业出身的好,还是名人为好,我觉得都无所谓,馆长就是 CEO,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这么多年当馆长,我的体会 是,善待读者,善待同事,当然也要善待自己。善待读者。对图书馆来 说是头等重要的,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读者,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成 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善待同事。当干部的要把同事看做自家人一样, 关心和呵护他们,你把他们当雇员,他们可能尽七分力,你把他们当伙 伴,他们会出十二分力,即使自己有想法,也要尊重同事的意见。善待 自己。只顾拼命干活的干部不是一个好干部,成功远远属于那些善于把 握节奏、平衡劳逸的人。

(信息来源:吴建中.馆长选专业出身还是名人为 好?.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879.html)

图谋注:上述内容在2024年“图书馆人奇妙夜“中,吴先生面对镜头表达了。

(2)“虽然这些年来很多人对这一职业不看好,但我是始终如一的。这条路 还会继续走下去,我要做的不仅是学问探索,而且还要肩负起职业自信 与自强的责任。”(吴建中.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 任.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85f.html,2023 -04-22 09:58:45)

   

(3)信息来源:吴建中.图书馆员的作用有多 大?.https://overseas.weibo.com/detail/4516366452842984

 2020/06/16 08:58

前几天看到《图谋博客》上有一个帖子,问“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 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 20%,而图书馆员占75%”出处在哪里?后来发现是我在1998年《21世纪 图书馆新论》一书中首次说的,那么原出处在哪里呢?我的那本书里找 不到。

这里有一个情节必须要提一下。1998年版书稿原先是有参考文献的,编 辑说书后已经有参考文献目录,文中的就不需要了吧,当时也没有在意 。但当这本书拿到台北文华书局繁体字再版的时候,编辑就提出这个问 题要我补全。由于当时通讯不方便,搁置了很长时间。日本京都大学川 崎良孝教授听说有这本书就跟我说,希望将它翻译成日文,但有一个要 求,参考文献一定要补全。原稿已经找不到了,我只能一个个补起来, 但这个出处无论如何找不出来,对方也没有强求。中文版第二版(2003 年)和第三版(2016年)再版的时候都缺了这一来源。

后来找到了这一来源,它出自Joseph Lewis Wheeler和Herbert  Goldhor于1962年由New York, Harper & Row出版的《Practical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公共图书馆实用指南)的第 203页:

“It is an old saying that …… the building may represent 5  per cent of successful library service, and the book  collection 20 per cent, but staff represents 75 per cent of  what it takes to make a good library.”

译文:以前有一种说法,…… 一个服务做得成功的图书馆,建筑只占 5%,资源为20%,而图书馆职员占75%。

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图书馆无论如何发展,其馆员的作用都是最为突 出的。我也常常跟人说,有了好的馆员,小馆可以变大馆,反之,大馆 也会变成小馆。

图谋.吴建中先生《图书馆员的作用有多大?》背后的故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38366.html

2020-6-18 11:08

(4)受吴建中先生影响的人很多。以下这篇文字的作者亦是其中一位。

上农报.图书馆员的独白.http://snb.shafc.edu.cn/2019/1218/c2022a46319/page.htm?phlfcjmgdjecbaai?mglfcbimohdbiekf

作为一名图书馆员,不能一直陶醉在小世界里。从现在起,做一名自信的图书馆员,对各类型文献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整合,使它们以方便有序的姿态呈现于读者面前;做一名有恒心的图书馆员,持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做一名快乐的图书馆员,以熟知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素养培训、参考咨询,不断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享受为读者服务后的喜悦;做一名专业的图书馆员,嵌入到学院教学科研中,主动进行信息推送,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8780.html

上一篇:“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大讨论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关于利用圕人堂开展问卷调查的补充建议
收藏 IP: 172.233.130.*| 热度|

7 宁利中 郑永军 许培扬 张学文 刘进平 杨正瓴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