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 ”话题有感

已有 2150 次阅读 2024-1-12 14:1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组织策划当前这个话题,我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种种原因,消极的、悲观的、负面的占据着“绝对主导”位置。部分资深馆员、专业馆员的表现尤其令人失望。圕人堂群本身是一个草根群,是“晴雨表”。真的不用担心圕人堂会成为“发光群”。许多事情真的是事在人为,成也如此,败也如此。圕人堂群,近年有非常明显的变化。青年馆员、青年学生占比越来越大。我作为“群辅“,我在尝试改变我自己,做点服务。 赵世良为《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初集)写序,1987写的序言题名为《事业是世代相承的》。文末有“事业是靠人来做的,没有人就不可能有事业;所以人是事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事业总是世代相承的。只有能‘继往’的人,才有可能‘开来’。”图谋是非常赞同的。圕人堂堂风为“贴近现实,关照现实,联系理论,旨在实践。”过去的事情并没有完全成为过去,现在的事情将成为过去并将影响着未来,未来的事情有过去和现在的“影子”,过去、现在、未来共斟酌。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下、拥抱未来。

    关于“如何让馆员发光?”,实际不仅仅是图书馆员的事情,对于图书馆员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上点心。大环境重视输入输出、重视绩效、重视“性价比”,图书馆员的价值需要有一定的显示度,需要争取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赢得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圕人堂作为一个话题推出来,集思广益,或许或多或少有所帮助。

     圕人堂不是干巴巴的讨论,还有系列输出。比如关于“图书馆员“名词术语的“科学普及”,关于榜样馆长、榜样馆员的宣传推广,关于好的做法的推广(比如“北大馆如何让馆员发光?”,宣传推广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 )。在当下,大多数网络社群是静悄悄地,圕人堂能够维持一定活跃度。一方面是受众有期待,另一方面是“有一批“有心人在默默奉献。

    麦子老师说:“在实际上,美国的高校馆员大致上就是馆长和副馆长。因为就是签字动动笔,然后召集开会。新来的最低级的馆员往往一来就让他做图书馆员协会的秘书,熟悉情况,如果第二年他愿意,可以选当主席(需要投票,但一般都会通过), 然后他主持的月度或季度会议,馆长出席,也就是馆员身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内涵,我觉得在国内做‘专业馆员’是绰绰有余,因为基本上都是很专业的东西,尤其是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什么的。我们流通是清一色的学生,除了当班的。但这个当班的位置是任何人可以申请的,所以我们馆两个馆员,大学时是全职的图书管理员,业余完成大学,然后读图情硕士,最后做馆员。我们的清洁人员是学校正式雇员,但不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是学校清洁服务处的,每天半夜上班。”麦子老师分享的信息非常好!给我们开辟了新视窗,欣赏不一样的风景。交流与分享,让平淡的日子,平凡的生活,更加有趣有味有力量。

    “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 ”话题引发的交流与分享,受到诸多制约,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畅所欲言”。比如交流过程中,我曾撤回数条信息,因为有的信息是不可能通过审核的。图书馆这行,确确实实是比较“奇怪”的,千奇百怪,见怪不怪。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何不食肉糜”,讽刺的是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困顿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除此之外,或许还应有更深层的思考,晋惠帝司马衷基于自身感知与认知给出的参考建议,本身或许真的“没毛病”。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职称/职务)通常受到许多制约,“何不做教师”“何不做教授”“何不走管理岗”……有一批较为优秀的馆员确实或主动或被动转岗了或改行了,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馆长(馆领导)话题也是个热门话题,馆长是个官,有的比芝麻大,有的比芝麻小。大的可能大到西瓜中的“拿比特”那么大,小的可能真的还算不上芝麻。馆长算不算馆员?这点确实是有争议的,馆长自身骨子里认为不算的不在少数,包括一些算得上“位高权重”的馆长在内,承认自身属于“斜杠馆员”算是比较礼貌。

    “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 ”加了前缀,是有考虑的,当前面临的形势实际是更为复杂的。图书馆、图书馆员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转型?如何升级?如何高质量发展?““事业是靠人来做的,没有人就不可能有事业;所以人是事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事业总是世代相承的。只能有‘继往’的人,才有可能‘开来’。”(摘自1987年赵世良先生为《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初集)序言)图书馆人及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确实需要认真思考。圕人堂提出问题(话题),希望有助有正视问题,更好地探寻应对方法,“明亮图书馆情形之路”。

      麦子老师前几天“担心“圕人堂成为“发光”群。这点,我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圕人堂接近3000名成员,100人参与实际是个真不小的目标(我说成“小目标”,算是委婉表述)。圕人堂自2014年5月10日建群至今,这么些年的努力,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到一种发达方式是:嘿!这有个萤火虫。(希望圕人堂就是那个萤火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7593.html

上一篇: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I)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505期 20240112)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4 许培扬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