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致力于让馆员发光的图书馆人——赵世良先生

已有 1659 次阅读 2024-1-7 12:3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3年岁末,哈尔滨之行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接连写了数篇博文,对赵世良先生有了更为清晰地感知与认知。

    2024年1月6日,收到孔夫子旧书网购得的《赵世良:1931—2009》(内部资料);2024年1月7日,收到《图书馆建设》编辑部惠寄的《赵世良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1)。读了《赵世良:1931—2009》《赵世良文集》两书,我有许多收获,因为张厚生先生是一个“枢纽”,书中的许多人和事,我是有所了解的。我的阅读之旅,实际属于进一步探索与发现之旅,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致力于让馆员发光的图书馆人——赵世良先生。

《赵世良文集》封面.png

    2012年2月13日我曾写过一篇博文《图书馆学家“赴苏德”的故事》(当前处于“屏蔽”状态),青年学人谢欢先生2012年2月10日发来一首钱亚新先生在杜定友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时写的一首七律草书手稿照片,告知不能辨识,咨询张厚生先生相关著作中是否有抄录此诗。经翻阅多本相关图书、请教多位师友,该诗最终得以辨识。第一句为“不知老至赴苏德,满载而归研益精。”这句话是有故事的。该博文最后一段为:“图书馆事业是世代相承的,也许图书馆学家‘赴苏德’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增进全球图书馆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发挥图书馆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类文明程度方面的重要功能。”《赵世良文集》师友篇第一篇文字为《在长者们身边——一段青春时光的追忆》,讲述的是赵世良先生1957年夏中国图书馆代表团访苏期间担任翻译的故事。第二篇赵世良为《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初集)写序,1987写的序言题名为《事业是世代相承的》。文末有“事业是靠人来做的,没有人就不可能有事业;所以人是事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忽视人的作用,特别是忽视曾有所创造的人们的作用,是违背马列主义观点的;持这种看法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历史正无情地反复证明这一点。”“事业总是世代相承的。只能有‘继往’的人,才有可能‘开来’。”书中附有“与钱亚新先生往来书信25通”,皆“因出版杜定友师文稿事”。“1985年秋,在大连桑健同志处见到了钱亚新老先生组织发表杜老遗稿的启示,我当即热烈响应。最近通过钱老的联系,我还把当年在苏联的三张合影复印出来,分赠给了杜老的三位女儿。”(P65)《事业是世代相承的》序言的撰写是应钱亚新先生邀请而写。

    赵世良先生1983年-1988年任《黑龙江图书馆》杂志副主编、主编,期间做的一件大事是组织策划“人物篇”专栏。这有可能属于我的一个发现。

    以下这一封是赵世良先生与张厚生先生商量一件事(“人物篇”专栏约稿):

厚生:你好!多谢**!我现在广州参加纪念杜定友的活动,想和你商量一件事。即我编的刊物从明年第一期起开了一个“人物篇”专栏,已定依次发张琪玉,黄钰生,汪长炳和魏隐儒的专访。还约了一些,稿子尚未到。我想在南京约一篇钱亚新先生的专访,不知求谁好,你行不行?不行得请你推荐谁行。可写五、六千字,包含他的成就、现状和对未来的想法等,只是笔调一定要活才行。专此盼复,顺颂冬安。

                             赵世良 1987.12.4 ** 

                                           于广州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黑龙江图书馆》(1992年更名《图书馆建设》)曾开设“人物篇”,每期介绍1位图书馆人(5千字左右),持续刊登了好几年(图谋注:1988年第1期开始之1991年第6期,每期均有。1992年之后,“图书馆人”栏目还有(之前有的刊期同时有“人物篇”“图书馆人”栏目),比如:雷云. 为水不入海 安得浮天波 ——记大连图书馆副研究员罗本固先生[J]. 图书馆建设, 1992, (3):91-93. 1992年开始《黑龙江图书馆》更名为《图书馆建设》。)。“人物篇”栏目,1988年第1期开始设立,“以今人专访文章为主,小传或自传也行,但传主需要有相当的知名度。”在当时,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比如程焕文《著名图书馆学家皮高品教授》、范并思《他选择图书馆学教育——记陈誉先生》、葛民 、喜军《单行速写》。 

    《赵世良文集》中,赵世良先生撰写有《程焕文教授及其力作》(原载于《图书馆论坛》1999年第5期)。程焕文《深切缅怀敬爱的赵世良先生》(图书馆建设, 2009年第4期),深情回忆“今天,后学回想起自己在图书馆精神方面研究的成就,饮水思源,永远无法忘却赵世良先生当年的奖掖提携之恩!”蒋永福先生在《赵世良文集》序言《永远的怀念——写在<赵世良文集>出版之际》开篇一段中说“能够被成为‘图书馆学家’的人,不一定是学术著作等身的人,也不一定是提出有某种理论或学说的人。如果一个人对图书馆职业、图书馆专业情有独钟,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倾注毕生心血,尤其是甘当人梯、为人作嫁衣裳,注重发现和扶持人才,并为之操劳终身的人,我更愿意称这样的人为‘图书馆学家’。在我的心目中,赵世良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蒋先生还说“可以说,我的学术成长历程,始终是在先生的嘱咐和期盼下走过来的。”)(序言部分:P9)

    “事业总是世代相承的。只有能‘继往’的人,才有可能‘开来’。”由衷向致力于让馆员发光的图书馆学家赵世良先生致敬与致谢!

 延伸阅读:

(1)图谋.让馆员发光,明亮图书馆前行之路!.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6710.html

 在哈尔滨听了李东来先生《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演讲,他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专业集中、突出、能动的最佳体现,让馆员发出光芒,将会明亮图书馆前行之路!”这种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实践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形成共识,更好地前行。人和事联系紧密。适度宣传图书馆人物,让馆员发光,实质是一种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益举措。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黑龙江图书馆》(1992年更名《图书馆建设》)曾开设“人物篇”,每期介绍1位图书馆人(5千字左右),持续刊登了好几年。在当时,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2)图谋.走近图书馆学家赵世良先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6266.html

哈尔滨之行,激发我进一步做点工作,以期更好地走近图书馆学家赵世良先生。

(3)赵世良先生(1931.6-2009.3)简介

(摘自:谢欢. 事业是需要传承的——从《赵世良:1931—2009》到《赵世良文集》[J]. 图书馆建设, 2022, (04): 24-28.)

赵世良先生是中国第三代图书馆学学人的代表人物。1931年,赵世良出生于北平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1947年进入北京四中,1950年参加工作,任北京四中图书馆负责人,从此与图书馆事业正式结缘。1952年,赵世良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54年9月经选拔赴苏联莫斯科图书馆学院学习,1958年回国 1961年12日调入里龙江省图书馆工作,先后担任《黑龙江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前身)主编、黑龙江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兼职教授等职,期间于1979-1982年借调至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出版有《图书馆藏书》《图书馆读者工作》《苏联目录学普诵教程》等著( 译)作4部, 发表论文数十篇。1991年离休以后受聘于外贸公司,从事中俄贸易工作,2009年3月7日病浙于哈尔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6971.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504期 20240105)
下一篇: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
收藏 IP: 172.233.130.*| 热度|

6 宁利中 郑永军 杨正瓴 尤明庆 刘进平 李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