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2日,我高调宣称《欲为张厚生先生编年谱》,该文有幸被科学网精选,较好地受到关注。意在“高调做事”,积极进取。
关于“年谱编撰”的轻重,我是知道一二的。纪念宜趁早,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围绕张厚生先生的纪念与传承,自张先生逝世之后,我积极做了一些推动工作。《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先生纪念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附录中的《张厚生先生年谱》,这是一个“简谱”,是“初编”,2011年8月初编,2013年修订。这么一份篇幅只有11页的简谱,实际上凝聚的是“集体智慧”,远非笔者一己之力。
关于张厚生先生年谱编撰,受到诸多制约,比如自身确实是学力不逮、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受限,不尽人意。我的头脑还算清醒的,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应该继续努力、持续努力。我在读研究生期间,张厚生先生曾在李小缘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提供一组珍贵照片史料,委托在图谋博客发表(不少为首次发表),以利同行分享使用,并以此纪念李小缘先生。李小缘先生是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张厚生还特别吩咐:“文献上关于李小缘的生卒年月记述多有误,正确的是生于1898年1月29日,卒于1959年12月26日。上面资料可在你博客发表,以让同行分享使用。”。)为了便于浏览,我将其分为人生轨迹篇、亲人篇、朋友篇、同仁篇、学生篇、资料篇、住宅及其它篇等7篇刊出。这批资料格外珍贵,许多人曾因此受益。之后,张先生多次让我扫描一些珍贵史料,比如有关洪范五、钱亚新等人的史料。我读研究生时,实际上属于跨专业读的,我的本科专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在高校图书馆技术部工作。我读研究生之前,已参与完成张先生负责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研究》。张先生原本是期望招收我为数字图书馆方向的研究生,由于我自己有点“点背”,后来调剂到南京农业大学,我做的方向仍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自我进入了图书馆学的门,张先生有意给我“补课”,言传身教式,其中包含了图书馆学史的“启蒙”。我在张老师的书房住过几天,书房的藏书曾经给过我震撼,藏书多井然有序,我粗略翻阅过一些。给我的印象,用两个词简述是:专业(藏书专业且管理方法专业)、具历史感(时间跨度长)。
关于张厚生年谱编撰的价值,可谓见仁见智。顾烨青给予的评价是——《张厚生年谱》就是当代图书馆学史的缩影。 基于我当前的了解,这个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张厚生先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与书相关的工作:读书、管理书、写书、编书、教书、评论书。两次求学经历处于较为特殊的时间节点:图书馆学本科是1963年9月至1968年8月,图书馆学研究生是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张厚生先生留下的史料,涉及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四代学人,且朋友圈或人际交往圈阵容非常豪华。第二代图书馆学家中,以钱亚新先生为典型代表,张厚生先生与钱亚新先生过从甚密,亦师亦友,1976年至1990年钱老逝世,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存在于学术通信、日记、工作笔记、照片之中)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许多是张厚生先生的老师或朋友,比如彭斐章、张琪玉、倪波、赵世良等等。第四代图书馆学家,许多是张厚生先生的同学、朋友,比如乔好勤、倪晓建等等。单单是学术通信涉及的知名图书馆学家有数十位,不同时期正高以上职称的估计会有数百位。张厚生报考研究生前夕:张琪玉已到武汉大学工作,张琪玉前前后后写了10多封信;还有卢子博,当时也在武大工作,有许多封信;与彭斐章先生的信也有多封。张厚生与他人的学术通信,大多保存很好(有的信封、邮票都还在,且均装订成册,且附便签便于查检)有很大比例,在其日记或工作笔记中有“底稿”,这是非常难得的。张厚生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许多图书情报领域许多大事,比如《中图法》编制,从1971年开始到1990年代,张先生与李兴辉等人的通信、会议记录、张老师自己做的工作底稿、与项目成员的交流探讨通信等,几乎均妥善留存。张厚生先生是《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统编教材骨干成员之一,几乎全过程均留下史料,比如“1985年4月,武昌,武汉水院,《理论图书馆学教程》编辑工作会议,十二单位参加。”“1986年元月13日-2月2日 广州,中山大学 《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定稿会。”“《理论图书馆学教程》统编教材审稿会议,经有关院校议定于7月20日在兰州大学召开。会期预计约25天,请你单位参加编写的张厚生同志出席。会议期间无伙食补助,旅差费及住宿费均由各单位自理。”张厚生先生参加过大量图情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比如1984年11月于杭州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研讨会,张先生留存了大量参会资料,包括全体代表合影、分组讨论笔记等资料。
我2021年6月底从南京取回了20斤材料,这20斤内容(日记、工作笔记、学术通信),大部分都是需要梳理的,估计单单是这部分内容,假如要比较完整的重录,估计在100万字左右。这些内容实际还不全,我原来是打算本月再去张老师书房呆几天,因为疫情原因,需要另找机会。近期在进行一些梳理工作。愈来愈感觉,整理张老师留下来的史料非常有价值,同时亦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识读与考证(核实)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我已取回的资料只是一部分,这一部分就需要弄很久。比较庆幸的是,幸好那时去了,晚一阵子没法去南京了。
做事情需要机缘,且需要效率与方法。年谱编制,在我看来,属于“冷门稽学”。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工作愈来愈冷是谓冷门,“稽学”是针对“绝学”造的词,年谱编制需要“钩稽爬梳”,在此突出一个“稽”(查核)字。世易时移,人们的价值观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的认知里,有些问题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知。科研评价体系中,年谱编制工作得到认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前,纸本图书的出版已受到很大冲击。出版费用高昂,且读者锐减。我做年谱编制工作,纯属业余,能投入的时间、精力、经费均受到制约。而且,我知道,事不宜迟。世事无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张厚生先生有一位得意弟子——苏小波博士,已于2016年1月去世,年仅32岁。苏小波博士曾与2009年帮扫描了张厚生先生留下来的数千张照片,此项工作对年谱编撰非常有帮助。如果小波博士还健在,他可以与我共同分担许多工作。
《张厚生年谱》编制,会涉及许多人和事。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但后人或师友等知情者还在。许多人还健在,也存在许多种情形,比如年事已高等等。张厚生先生是一个厚道人。朱斐先生2013年11月15日写给高红梅的信中评述:“厚生同志质朴厚德,心正风清,笃学笃行,敬职敬业,倾心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推向图书情报一体化与服务手段现代化方向迈进。对东大图书馆建设有很大贡献。厚生同志奋力创建图书情报专业,勇挑教育重担,爱护桃李,堪为人师表,培育了数届图情精英。”(朱斐教授,1927-2017,浙江省建德县人,曾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机械系总支书记和图书馆馆长等职。1952年始在东大工作,1983年任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1988年离休并着手编写《东南大学史》。)这是张厚生的老领导对他的评价。张厚生留下的史料,实际是有原则的,留存下来的可以说均是学术性较强的,于图书馆史研究有用的。他有他自己的价值判断,他研究钱亚新先生有18年(1990-2008)。张厚生先生的经历很丰富。对于涉及是非恩怨,实际上是做过处理的。尤其是特殊年代的一些敏感的人和事相关史料,做过销毁。张先生的学术通信,多为老师、同学、同道、朋友、学生、同行的。1980年代初,与一位青年学子(后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通信非常频繁,青年学子写的信及张先生写的信(存在于日记本中)均在,张先生堪称“诲人不倦,后辈楷模”。有位当前颇为知名的图情领域专家,1989年给张老师发的求职信,张先生亦妥善保存着,该专家坦言:“我都忘了,不知当时是谁介绍的,我都不认识张老师,当时正在到处找工作。”张先生在图情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多,1980-1990年代是办图书情报专科、本科、研修班等教育,此外还有信息检索课,2000年代是办图书馆学硕士点。张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很多,张老师那保存着结业合影或毕业合影等,甚至还有整个班级的学生及其家庭主要成员信息,且是手抄的,对学生如此用心,我看到后很诧异。
这些年,我零零碎碎分享一些资料,主要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是尽可能地及时分享,让更多人受益;二是期待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有些内容的分享是收到诸多制约的。有的是不能分享,有的是不宜分享。众所周知,如果是打算正式发表或者项目结题等,需要过查重关的,即便是博文分享这种模式,也可能会存在隐患或后遗症。年谱编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寻访工作,不少热心的师友积极提供各种帮助。近期的分享之后,先后有数位读者,给我提供与张老师相关信息或资料,由衷致谢!其中一位,与我分享了他收藏的李兴辉先生留下的工作笔记,李兴辉先生是张厚生先生的恩师,1970年2月开始,代表“图书分类法编辑组”与张厚生先生有大量通信往来,李兴辉先生的工作笔记中有与张先生相关的内容。这位读者告诉我他前些年从网上淘到李兴辉先生13册工作笔记,猜想应该是李先生去世不久后流出来的,去世后没有人继承。我觉得,有可能是这样,李先生自己珍视它,其他人不懂它的价值。时下,价值观也多元化了。中图法,原本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李兴辉先生是中图法第一版至第三版的主持人之一,是该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人物。近年,分类法研究搞的人不多。大多做比较时髦的研究,来去匆匆。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张厚生年谱》编制愈发觉得“时不我待”。
延伸阅读:
1 王启云.欲为张厚生先生编年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3786.html
这些年围绕纪念与传承,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张厚生先生编年谱,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可以说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且颇为惭愧的是,我自身样样疏松,比如我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目录学,寄希望于边干边学。与此同时,期待进一步得到学者先进的帮助与支持。
2 王启云.张厚生先生的图书馆情缘——纪念张厚生先生逝世13周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8557.html
图谋按:今年8月8日是张厚生先生逝世13周年。笔者特此整理张厚生先生生前写的《我与泗阳县图书馆》信件手稿,该文较好地呈现了张厚生先生的图书馆情缘,言辞恳切,情深景真,且包含有丰富的“史料”。1987年5月12日泗阳图书馆葛爱和先生因馆内编写馆志,写信“采访”张厚生先生。1987年5月20日,张厚生用“南京工学院教材稿纸”写了一封5页纸的长信回信,该信应是定稿的底稿。整理稿中,个别字词有做修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