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史丹, 杨新涯, 涂佳琪. “十四五”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 65(1): 64-69.
《图书情报工作》2021年第1期刊发了史丹、杨新涯、涂佳琪《 “十四五”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该文认为, 图书馆在聚焦网络服务、新兴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对图书馆基础服务的传承,避免忽略和丢弃,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基础服务内容、提升基础服务水平与能力。针对当前图书馆基础服务存在数字资源下载的方式不统一、纸电分别服务、基础服务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智能设备相对"弱智能"等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图书馆基础服务创新发展建议。
图书馆基础服务边界范围划分为:文献资源借阅服务、数字资源下载服务、面向群体的空间服务。图书馆基础服务作为“立馆之本”以及高层次服务稳固而坚实的基础,应做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导向,以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以馆舍空间为延伸。读者需求是基础服务的灵魂,要充分整合资源、馆舍、馆员等相关要素,凝聚力量,围绕读者需求形成基础服务创新发展的合力。在贴近读者需求,开展全面细致服务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弥补个性化与人性化服务的不足,优化服务流程、服务推广等要素的协同融合,以此作为基础服务变革创新的内生动力。
基础服务的创新实践现状:主动式的文献资源借阅服务(送书到家、资源采购与借阅服务充分整合、信用借阅服务、积极引进智能设备);多途径的数字资源下载服务;面向群体的空间服务(体现信息公平与服务公平的阅览服务、跨界融合的阅读文化活动空间服务、思想碰撞的创意空间服务、主题图书馆服务)。
基础服务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服务是图书馆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图书馆界在拓宽基础服务深度与广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字资源下载的方式不统一;纸电分别服务阻碍图书馆基础服务水平的提高;基础服务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智能设备相对“弱智能”。
“十四五”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创新发展建议:(1)充分借鉴已有的创新服务实践。结合本馆实际,有选择有侧重的规划符合馆藏资源特色、学科特色与读者需求的基础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中的过程管理体系与服务后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服务效益的跨越式发展。(2)纸电合一的文献服务流程再造。充分整合纸电子资源,实现统一服务,是未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发展方向。通过与数据库商签订元数据收割协议,数字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参数、分类及编码制定,精细化的元数据仓储等建设流程,打破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各数据提供商之间的壁垒,实现以“册”“篇”甚至于“段”“句”为最小单位的细粒度资源管理机制代替以“库”为单位的粗粒度资源管理机制,深度整合、凝聚纸电资源,从保障文献借阅与下载的基础服务着手,是保障图书馆未来五年事业长足进步的关键。(3)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应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上,针对不同服务类型、不同服务对象制定差异化的考评指标和实绩评价标准。以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评价为例,少数活动按照数量和受众进行评价,而多数应以读者的阅读绩效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对阅读推广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采集与收集,强调大数据的动态更新与读者阅读状态的跟踪,重视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分析工具的使用,监测阅读推广活动的落地实效,获得潜在转化信息与未来优化方向,逐步提升活动质量,指导阅读推广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扩宽基础服务的深度与广度。(4)提升设备的智能水准。加强人工智能设备采购管理的顶层设计,必然是其智能化水准提升的关键。在采购规划制定方面,围绕客观的判断依据,采购与读者真实需求相对称的智能设备与服务。在采购后的评估分析方面,综合考虑价格、功能、维修保养难易程度、厂商服务能力等方面,横向对比同类型产品,提高经费投入性价比,保证采购质量,促进智能设备在基础服务应用上效用最大化。(5)加强基础服务的场景化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的加持,推动图书馆基础服务走向精准化、个性化的变革,因此图书馆界需把握技术红利,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首先,结合读者的各种应用场景,实现对全部基础服务流程的信息化,可以借鉴微信小程序,开发各种服务场景的“微服务”;其次,加强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特征,系统应对读者年龄、性别、研究领域、阅读推广活动效果追踪等内容的描绘,开发分析模块,智慧化预判读者文献信息需求与偏好,测算其阅读行为的阈值,建立关键节点触发反馈机制,实现图书馆基础服务的主动服务,使各类服务更具预见性,提升读者满意度,增强读者黏性;最后,除了必要的到馆服务之外,图书馆应尽可能将基础服务全部实现在线式、无接触,以应对疫情之后的到馆服务减少的可能性。(6)高度重视图书馆大数据的研究与实践。对图书馆而言,进行大数据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在资源建设方面,由于对资源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面对各类异构的数字资源,不仅造成读者使用成本增加,还导致图书馆处于“有资源,无数据”的尴尬境地,纸本与数字资源元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无法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的文献需求;在读者服务方面,大数据的应用为深化图书馆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触角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手段。通过对读者用户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提取,勾勒读者全貌,进行用户画像,为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打下基础。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提供情报分析服务,辅助管理层决策,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深度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增值服务,体现核心价值。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后疫情时代读者需求的新形态等要求已经渗入图书馆基础服务的肌理,如何把握技术红利,实现基础服务的深层次与融合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图书馆界需要共同探索复杂形势下基础服务的新模式与新业态,进一步推进文献资源借阅与下载的主动服务,深化面向群体的空间服务,重视图书馆大数据的研究与实践,夯实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的根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