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

已有 1961 次阅读 2020-2-16 11:3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息资源建设, 用户需求, 新业态

     肖红凌女士《写什么——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与图书馆员工作实践相关的选题分析”一节,对“资源建设”选题情况进行了评述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即“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并指出“有很多选题有待挖掘研究”,且给出了具体的示例。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实际做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工作,非常赞同肖女士的观点。据个人的了解,有关选题或多或少已有部分研究成果,种种原因,大多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理论探讨层面,未能形成广泛共识,未能指导实践或对实践产生一定影响。笔者试图更多的从实际出发,从个体馆出发,从个人观察与思考出发,稍作展开。
    先说“广大用户的新需求”,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是围绕“用户需求”,新形势下,或者说新业态环境下,确实产生了许多新需求。比如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用户需求”的重心向数字信息资源倾斜,有的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有的是原生数字信息资源。对于一所具体的高校来说,信息资源建设是围绕教学科研服务的,用户数量不一定算得上“广大”,比如2万多学生加上两千左右教职工,但“需求”会是“常新”的,动态发展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方向等等,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学校层面,经历了并校办学,各种评估(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专业评估、各级学位点评估等),申硕、申大、申博……不同层度,信息资源建设要紧密围绕学校层面需求做好保障或支撑。个体用户方面,需要对用户进行细分,粗略的分教师和学生,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研究生专业、本科生专业……用户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指挥棒是相似的,围绕“双一流”建设(或者参照相关要求),信息需求也高度相似,不管您实际是几流高校,但需求向“一流”看齐或试图与“一流”接轨。
    再说“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中定义为“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体是各做各的,各自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有多少人做多少事,能者“多劳”,不能者“少劳”或“不劳”。笔者所在高校的信息资源经费很紧张,保障“刚需”或基础性需求压力山大,人力资源编制紧缩、且老龄化严重,不少工作只能“点到为之”。很大比例高校存在类似状况。
    最后两者揉合起来一块说。实践中,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用户需求,会发现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很多时候很难去“调和”或“缓解”。某某资源(对我)很重要,为什么没有?某某资源(对我)没啥用,建议砍掉……很多需求是从个人角度去提的,而个人角度难免存在种种局限。有的数据库对做特定研究确实是非常重要,但是“性价比”需要掂量。作为高校,尤其是多科型或综合型高校,存在数十个本科专业,若干研究方向。理工科师生认为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文科师生可能认为不重要甚至认为可以不要,反之亦然。还有就是,部分资源是解决“长尾需求”的,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所需投入的费用很少,甚至有可能算是“免费赠送”或“附送”的。当前各种各样的数据库,成千上万。学科性资源繁多,且通常价格不菲。对于学科建设,有些投入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这类资源属于学科性资源,不少高校是通过“学院自筹经费:各单位自筹(学科和科研)资金,用于自筹文献资源购买。”。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资源类型多种多样、使用方式方法迥异、授权方式不一、开放程度不一、营销模式多种多样、价格方案复杂,要理清是不容易的,我自身的了解非常有限。此外,还存在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处于灰色地带。高校中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拥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比如有的因为自身有一流高校的求学或工作经历,拥有一流高校的校外访问账号,有的是自己购买各种账号,有的是依托“朋友圈”。高校学生,有一定比例,实际上只是在做毕业论文时需要几篇文献,他们是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或某宝上的账号获取,不利用或不稀罕利用所在高校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这真是个问题。理想的状态是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宏观调控,共知共建共享。现实的状态是立足实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我不知道元芳是怎么看的?


延伸阅读:
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有很多选题有待挖掘研究,例如,新形势下资源建设的战略,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资源类型的变化与服务模式,资源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网络环境下各种数字资源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价值,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绩效评估,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科学分类、分级存储、保护与服务,各类型资源数据库格式的转换,等等。
(信息来源:肖红凌.写什么——论文选题分析[M]//《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编.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9:2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18777.html

上一篇:疫情防控期图书馆资源推介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图情研究的读书笔记四则
收藏 IP: 117.92.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