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双一流”可以是背景、是环境、是建设、是视角……人人都说“双一流”,不单纯是为了标新立异,图谋想说说图书馆的“仨一流”,依据近期的观察与思考。近期实地参观了数所图书馆,有公共馆,也有高校馆,而且是国内具有较好声誉、较高水平的馆。且有幸与数位馆长及馆员有一些交流。一流的经费,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有钱,有人,有服务。“仨一流”齐聚,完美型;“双一流”理想型;“独一流”自得型。
与一名省级公共馆馆长的交流,带给我的信息是对经费与人才“渴望”,尤其是对人才的渴望。与一名“985高校馆”馆长的交流,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该馆近年减少了数十名“在编职工”,围绕“双一流”大学建设有许多梦想待实现,亟需用人。
与一名三十岁出头上海高校馆(“211高校馆”)青年馆员交流,我与其相识多年,认为是其所在馆一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业务骨干,告诉我“天天加班到七点”,且待遇较低,压力较大,希望进一步到国外深造。我对他的建议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情,还是需要适度悠着点。需要留点时间给自己。从长远看,这对工作本身及对自身,均是更有益的。希望提升学历,更需要从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因为太能为领导做事,领导会想法子留住你。”当听到了如果考上了,要辞职去读书,我感到颇为无奈。
与一名四十岁出头的可以说国内顶尖高校的友人交流,有几分意外的获悉,已经离开图书馆到其它岗位了。他曾是第一届中国图书馆学会青年人才奖获得者,其时为其所在馆业务骨干,也是副高职称。离开的原因是“图书馆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算是我的同龄人,或许我更能知道四十岁以后选择离开图书馆的滋味。我告知:“理解!期待新岗位新气象。我认识的师友,多为是走曲线的。我自身也曾动摇过。我觉得很好。说不定今后仍然缘续图书馆,更好地安居乐业。”
圕人堂群闲聊过程中,获悉某985高校馆近年进新馆员力度大。我感觉很惊喜,很意外。我了解到,好些高校馆编制紧缩,“在编职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比例不小。部分地方高校馆,进人门槛“高悬”为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多年未进新馆员。我“深挖”了有关事实数据,该馆2017年在编职 210人,29岁以下42人(20%),30-39岁77人(36.7%),50岁以上41人(19.5%);博士10人(4.8%),硕士105人(50%);正高5人,副高28人,高级职称占15.7%。该馆2015年在编职工212人,29岁以下39人(18.4%),30-39岁67人(28.8%),50岁以上57人(26.9%);博士8人(3.8%),硕士82人(38.7%);正高4人,副高34人,高级职称占18%。我顺道考察了另外3所985高校馆的相关数据,给我的印象是该馆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的学与用,扎实到位。单单是硕士以上学历馆员,短短两年从42.5%提升到54.8%,已做到“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50%”。青年馆员比例明显提升了。“美中不足”的是“在编职工”还是减少了2名。顺带“爆个料”,某文科见长的985高校馆博士学历馆员,2015年占6.7%,2017年占15%,2017年硕士以上学历馆员占60%。
高校图书馆经费支出大致有4类:(1)文献资源经费(图书、期刊、数据库等);(2)人员经费;(3)设备费(计算机设备;书 库空调、书架、阅览桌凳;设备修理费;物业水电材料;其他材料;系统维护费 );(4)行政、日常业务费(日常办公费用,包括办公用品、网络流量费、会 务费等)、电话费、复印机材料费、交流及人员培训等出差费、日常公务接待、 工青妇活动慰问等。其中文献资源经费为重中之重。依据2016美国高校图书馆趋势与统计报告,薪酬占图书馆总支出比(过去5年平均57.2%),博士/研究机构为44.5%,国内高校图书馆情形大体相似。从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袁青副馆长《“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估》PPT中,浏览到“2016年图书馆经费前20所‘双一流’高校文献介质结构”数据。年度总经费TOP1为北京大学图书馆8371万元,TOP20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2445万元,前者为后者的3.4倍。电子文献TOP1为北京大学4169万元,TOP20为903万元;纸质文献TOP1为中山大学图书馆4830万元,TOP20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494万元。依据《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83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2016年度文献资源购置费数据,平均值约为529.5万元,中位值约为271万元。
或许有人说“仨一流”,稀奇稀奇真希奇。其实,奇迹不奇,事在人为。“仨一流”之前,还有“伍一流”。重庆图书馆的愿景是:以“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读者”,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省级中心图书馆。2017年11月3日《图书馆报》刊发过专访《固本强基,引领示范》,导语为“重庆图书馆作为中国十大综合性图书馆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读者服务,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笔者2018年5月参观后的观后感为:“一流的馆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可谓名副其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