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承担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项目,原设想通过一些调查研究,编制一套职业能力体系,试图“指导实践“。经过进一步观察与思考,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很辛苦,而且意义非常有限。近期所在高校搞岗位聘任及绩效工资改革,一方面具体参与了一些工作,另一方面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一些相关交流,对高校图书馆岗位绩效量化考核有所思考。
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大多数岗位,真的就是“看门“,体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岗位太少了(在图书馆的地位实际也是很边缘化的)。岗位聘任与待遇密切相关,平时并没有业绩测度标准,且许多事情馆长的权力非常有限(比如部分图书馆书记的权力比馆长大),工作难做。高校图书馆岗位类型大致为: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工勤技能岗、非在编人员、合同制工人。
高校图书馆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工作不好做,岗位类型较多,读者服务岗涉及人员多,考核很困难。有的馆虽然岗位聘任已搞了好几轮,但一直是稀里糊涂,每到重新聘任时,非常头大,各个都自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好的不要不要的,而且是越不怎么干活的越觉得自己哪都好。有担任业务副馆长的同行告知:“刚实行岗位聘任没几年,没有量化的考核,只有一个简单的考核办法。之前有每年考核的量化标准,所有岗位都打分,最后按照分数高低发放小部分津贴。比较下来,觉得原来的打分虽然有弊端,但是不用多费嘴舌呀,分高就是分高。对于管理者来说,能把活干好了,让大家没有过多的抱怨,也就可以了。”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情形如何呢?中央华盛顿大学傅平先生《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在干些什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104063.html)文中有“对馆员能不能提供专业服务有很详细要求”。傅平先生推荐我阅读:耶鲁大学图书馆对馆员的考核晋升要求和标准(https://guides.library.yale.edu/c.php?g=296164&p=1976544) 我粗略浏览了,感觉比较抽象。我刚开始以为是指读者服务,后来请教了另外一位美国同行获悉,此处的专业服务应是指“评职称时的professional services, 指参加学术活动,全国性专业团体, 写文章”美国高校图书馆对于岗位绩效量化考核,“不具体,没指标,大家随便做什么,到时由委员会来定夺”,委员会成员通常均为本馆成员,“除了极特别的情况,如果内部吃不准, 可叫外人帮忙。一般就是过形式,而馆长的作用比较大,但不能乱来,否则当事人会申述。”“另外就是升级的幅度,有人曾经连着三次每次加两级,现在馆长控制极其严格,这对中低级的馆员影响很大。”“我们也是和工资直接挂钩的。其实就是钱多少的问题。”
傅平先生告诉我:“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在走创新之路,减少物理馆藏,推进数字化建设,成立合作伙伴,加强全方位合作,推进开放获取和开放教育资源,改造空间,融入教学研究。”国内的情况似乎比较复杂,有些条件较好的馆,在学习与探索,有一些行动。所取得的成效,个人感觉并不乐观。很大比例属于“走秀“,热闹一会儿,实效很有限。造成中美差异可能的原因或许包括职业精神与职业情怀方面的因素,深层原因值得进一步探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