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en Zhao(赵柏闻):2013最年轻的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
Bowen Zhao,赵柏闻,男,1992年出生,2013年刚刚21岁,是35位“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Innovators under 35, 2013)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为华大基因人类认知能力基因组学分析项目负责人。
1992年出生于北京的赵柏闻,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媲美为中国比尔·盖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从2010 年年中开始,他带领华大基因和国内外十多位数学、物理、天体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高智商专家学者,开始从事人类智力差异如何产生以及与基因的关联研究。目前赵柏闻的团队已经有2000余人。
没有什么高学历(北京重点高中肄业,进入华大基因公司),在2012年赵柏闻入选“2011年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之后,2013年又获得“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殊荣,而且是35位当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可能有点不可思议和出乎意料,因为没有大学经历、没有留学背景,既不是硕士研究生,也不是博士学位获得者或者博士后研究人员,更没有“核心期刊”、SCI、EI论文,就是这样一个血气方刚、年少气盛的少帅,带领着2000多人的研究团队,行进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不管你怎样看待这一切,事实摆在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
小小年纪,放弃接受正规系统训练的良好机会,投身于世界尖端科技领域,“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的后劲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这样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相关报道:
赵柏闻:天才的站立
来源:金羊网 发表时间:2011-12-27 10:49
徐迅雷
文学界有韩寒,科学界有柏闻。今年19岁赵柏闻,高中“肄业”,但已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赵柏闻与韩寒一样,都没正经地把高中读完,但两人都属于青春年少天才级的人物,13亿人中才出一个。
在人大附中读高二的赵柏闻,是个研究基因科学的“奇才”,从初中开始就对基因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听从内心的召唤,没完成高中学业,就应邀去从事第一线的研究。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曾随手写了一道数学+编程的题目,那是基因组项目所遇到的难题,让当初的实习生赵柏闻去解,赵柏闻大半天就搞定,那个天赋把李英睿当场震翻。(2011年12月26日《北京日报》)
赵柏闻的“基因缘”其实已有多年。报道说,上初二时,他和父亲的一位朋友——中国农科院基因测序专家聊天,便开始神往基因。后来,专家送给他若干本关于基因测序的书,更激发了他对基因的研究兴趣。初三暑假,赵柏闻就来到中国农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实习,随后做了很多分子植物学实验,并参与了国际黄瓜基因组测序计划,还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论文。高二暑假,被基因专家推荐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实习,他的天赋被科学家发现,最终肄业去研究基因。赵柏闻说:“想用别人准备高考和读大学的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赵柏闻眼中,研究远远重于学历。当初听到他要退学的消息,他的父母连夜从北京赶到深圳,最终开明的父母同意了他的决定。
这位高中生“小领导”,主要负责生物信息分析,手下光博士就有4个。《华盛顿邮报》曾采访报道了赵柏闻,激动地说:年纪轻轻他便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挑起大梁……古老的中国将重返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在人群中,天才的出现是有一定比例的,但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用那应试教育的“一刀切”,把刚刚冒头的天才一刀切去,迅速湮没了天才。只有少数不愿被“砍头”的,才幸存下来,站立起来。天才英才,大多都被埋没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多少教育者成为这样的“他们”,从而“得天下英才而毁之”。他们让孩子们在追求分数中虚度了多少青春韶华,他们在追求升学率的虚荣中使学生们浪费了多少韶华青春!可他们真的“不晓得”。
赵柏闻因为没有按部就班完成高中学业,就没能领到国家承认的高中毕业证,只是人大附中给颁发了一个“校级”高中毕业证书,这有点像南科大,学校在教育权力面前徒唤奈何。更让你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是,赵柏闻无缘进入大陆的大学——因为按照现行政策,没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哪一所大学都不能录取。面对这样的“毁人不倦”,你不得不服啊!这背后,正是教育政策的陈腐荒谬。赵柏闻只能去香港中文大学深造——还好,那儿不归被誉为“教愚部”的教育部管。
前沿的、尖端的科技,需要尖端的人才;前沿的、尖端的人才,需要前沿的教育来培养。日前宣布国产大飞 机将于2014年首飞,可是,名为“国产”,实则国产化率只达到30%。关键的发动机来自美法合资公司,那技术含量甚高,中国没有能力设计生产。大陆高校忙于生产赚钱的人马,哪能生产得出会造发动机的人才?这是几十年来的教育果实。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一次演讲中谈到当前教育最缺“问”:我们现在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病,不是在学“问”,而是在学“答”,“答”得再好,也只能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这所言的还仅仅是教学的弊端,育人、立人的弊端更是满簸箕都是。北京电影学院一对男女学生乱停小车于消防通道,在冲突中出手致使清洁员身亡——这是大学擅长培养临时拳击手,或激情散打家吗?北京人文大学窦某等4个学生,经营火锅店与合作伙伴产生矛盾,他们就联手谋杀了对方及其怀有身孕的女友……疯狂的学生、没落的大学、腐朽的教育,让人无语。
相比于忙于经营火锅店的学子,中途辍学去研究基因的赵柏闻,除了吃火锅外跟他们没有任何的交集。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的赵柏闻,和学校谈好了条件,他不要文凭,只修习自己所选课程,让“教愚部”想不到的是,香港中文大学不仅同意了,而且还发给他奖学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培养人才。
赵柏闻所追求的是知识而不是文凭,他一直所实践的是自己内心的科学追求、科学信仰。天才因追求科学信仰而站立。马丁·路德说得好:“对于实践自己内心信仰的人,上帝一定会给予恩宠,因为上帝跟人类缔结了一个这样的契约。”
放弃高考: 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来源: 王坤%yuan的日志
人大附中毕业生赵柏闻。
放弃高考
用别人准备高考和读大学的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5月31日,记者第一次见到赵柏闻时,他正在北京出差,背着一个小背包,风风火火的样子。18岁的他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谈起两年前所做出的那个惊人之举,赵柏闻的神情轻松。他笑称自己一直是个“非常规”的学生,所以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路。
从初三暑假起,赵柏闻开始在中国农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实习。两年多,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很多分子植物学实验,并有机会参与了国际黄瓜基因组测序计划,并作为作者之一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高二暑假,研究所导师推荐赵柏闻去总部在深圳的华大基因研究院实习。华大基因是世界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曾代表中国承担人类基因测序计划而闻名。在华大实习的两个月间,赵柏闻认识了不少年轻的科学精英,也深刻感受到基因研究的魅力。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高考,留在华大做研究。“我想用别人准备高考和读大学的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2011年6月7日,南科大45名学生放弃了高考。其实,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人走上了放弃高考的那条路。毕业于人大附中的赵柏闻就选择了另一种可能。
高二,赵柏闻决定放弃高考,从事自己痴迷的基因科学研究。因为无法突破高考体制限制,虽然校长向国内知名高校推荐,但不参加高考,赵柏闻无法就读任何一所大学。如今,刚满18岁的赵柏闻已成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最年轻的科研人员,并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学校支持
你是真的想搞科研还是出国?需要我说服你父母吗?
决定放弃高考,面临的问题就是说服父母和学校。虽然反对,但看到赵柏闻态度坚决,父母只能接受。
升入高三,赵柏闻在父母的陪同下找到刘彭芝校长。刘校长听完赵柏闻的讲述后,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真的想搞科研还是想出国?”赵柏闻坚定地回答:“搞科研!”“好,那我支持你!”她看了看陪同赵柏闻来的父母,问:“你把父母带来是什么意思?需要我说服他们吗?”回想起这一幕时赵柏闻充满感激。
赵柏闻回深圳后,刘校长想尽办法为他的前途铺路。她多次向国内知名高校推荐赵柏闻,但因为无法突破高考体制限制,这些高校都无法录取。2009年,北大首次实行校长推荐计划,刘校长第一个想到了赵柏闻。但赵柏闻谢绝了。
初入社会
一个下午解决问题,得到“特种兵团”认同。
在华大基因,用于科学研究的地方被称为“特种兵团”,这里会集了一批“天才”和“牛人”。
赵柏闻进入“特种兵团”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刚进入华大实习时,赵柏闻向院长提出,想去更新鲜的部门看看。于是,他被分派到了“特种兵团”。
到“特种兵团”后,项目负责人并没特别重视这个高中生,先是给了他一本生物信息学书籍让他自学。三天后,赵柏闻看完了这本书,要再找点事情做。项目负责人随手给了赵柏闻一道题目,规定他两周或一个月后做出来。赵柏闻花了一个下午就做出了答案,当时就把这群“特种兵”震住了。这道题正是当时“特种兵团”要解决项目中的一个环节,普通研究人员也需要做一段时间。这件事,让华大认同了赵柏闻的能力。
书写传奇
担纲“人类认知能力与基因的关联”项目负责人。
18年的成长经历,赵柏闻做得最多的就是“突破传统”。赵柏闻喜欢科研,但他从不参加竞赛,他说不需要用那些证书来证明自己。他弹一手好钢琴,但却很排斥把这个爱好说成特长,“这只是一种放松方式”。
令赵柏闻庆幸的是,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愿意帮他突破的师长。如果不是当初人大附中支持他在高三关键期放弃高考,如果不是华大愿意吸纳还未高中毕业的他来做科研……如今的赵柏闻可能是某个名校里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到华大一年后,赵柏闻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务担纲“人类认知能力与基因的关联”项目负责人。华大......
北京一高中肄业生率队研究基因
http://www.enorth.com.cn 2011-12-26 09:16
图为赵柏闻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近日召开的海淀区大中小学联动培养创新人才成果交流研讨会上透露:该校一名优秀学生高中未毕业便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录取,并且在科研项目中成为团队带头人。然而,由于未按部就班完成高中学业,这个学生没有领到国家承认的高中毕业证,甚至无缘进入国内重点大学深造。
刘彭芝提到的这名学生,名叫赵柏闻。两年前,正上高二的赵柏闻突然找到校长刘彭芝,称自己不想上高三了。起初,刘彭芝以为他想出国留学,后来接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的一封来信,才明白原因。信上说,他们发现了奇才,希望“奇才学生”赵柏闻能够去研究基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名中学生,是否有能力去研究深奥前沿的基因科学?一时间,赵柏闻成为学校的明星人物。
其实,赵柏闻与基因结缘多年。上初二时,他和父亲的一位朋友——中国农科院基因测序专家聊天,便对基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这位专家送给他几本关于基因测序的书,更激发了他对基因的研究兴趣。初三暑假,赵柏闻就来到中国农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实习。随后,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很多分子植物学实验,并参与了国际黄瓜基因组测序计划,还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论文。高二暑假,赵柏闻被基因专家推荐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实习,结果被科学家发现,便放弃了高中学习。
高中肄业,竟去研究基因,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赵柏闻如此解释:“想用别人准备高考和读大学的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赵柏闻眼中,研究重于学历。
可当初听到他要退学的消息,他的父母曾连夜从北京赶到深圳。得知赵柏闻希望学到更多东西、积累更多经验,而不是只想做一名普通大学生后,开明的父母同意了他的决定。
实际上,赵柏闻并不想放弃读书,但搞科研的心思占了上风,于是他决定:先从事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
如今,19岁的赵柏闻已经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从去年开始,他带领华大基因和国内外十几位数学、物理以及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从事人类智力差异如何产生以及与基因的关联研究。
《华盛顿邮报》曾对赵柏闻进行了采访报道,文中称:年纪轻轻他便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挑起大梁……古老的中国将重返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现在,赵柏闻又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但是,他只在大学中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些课程或许有助于他的研究。(记者贾晓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721501.html
上一篇:
橄榄油的益处多多下一篇:
MR2013年8月份数论最新文献题录(附件2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