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Fazlul Sarkar的科研不端行为被曝光

已有 5903 次阅读 2016-10-21 11:06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术不端, 撤稿, Fazlul, Sarkar, 韦恩州立大学

Fazlul Sarkar的科研不端行为被曝光

诸平



    据《科学家》(The Scientist)网站20161019日报道,前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被发现有多个实例涉及到科研不端行为,而且这一发现可能会影响到目前尚在受理的诽谤诉讼案。曾记否,201410月,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即出版后同行评议(post publication peer-review)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是因为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将该网站的一些用户告上了法庭,据说这些匿名用户对Fazlul Sarkar发表的一些论文提出质疑,做出了诽谤性的评论。根据Fazlul Sarkar所说,这些评论导致他失去了在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的一份工作。他和他的律师为了获悉有关这些用户的身份而传唤了该网站的管理员,但PubPeer拒绝提供这些信息。这一案件还尚未结束,一年后的20158,调查小组发现前韦恩州立大学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有多个实例涉及到科研不端。

   韦恩州立大学科研诚信调查小组的菲利普·坎宁安(Philip Cunningham)在20158月的调查报告中写道:“Fazlul Sarkar博士成立了他的实验室之后,对于科研成果论文发表的高产出以及科研经费的申请特别关注,但对于基本数据、记录和报告的完整性检查不够重视。调查委员会发现有证据表明Fazlul Sarkar博士从事和允许(或者是默认其实验室人员)故意弄虚作假、剽窃数据用来作为他联邦拨款申请的支撑材料。

       Fazlul Sarkar对于调查结果持否定态度,他在一份寄给《科学家》(The Scientist)的电子邮件中明确指出:“我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没有任何伪造,仅仅是存在一些可以矫正的错误。”他认为调查报告中的“这些发现是不公平的,他们的推荐是不真实的,而且我没有精力去回应,在调查组决定要求我对于其报告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更正后,我已经向他们提交了相关材料。”

   韦恩州立大学的调查人员以来自匿名举报涉及到Fazlul Sarkar24项不当行为的指控作为入手对其展开调查。他们仔细研究了Fazlul Sarkar六年间发表的论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经费申请以及进展报告、专利申请、计算机硬盘、实验记录,还有对于Fazlul Sarkar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合作者进行了超过80小时的座谈采访,座谈小组还收到一些额外的匿名指控,结合最初的24项指控合计指控有数十项。总之, 韦恩州立大学的调查涉及到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的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超过140项。

    大部分的指控涉及到已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中的图像数据的重复使用,如用于支持拨款申请、资助项目,用于基金项目进展交流或者在专利申请和学位论文的出版物之中。这些图片涉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s)、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数据、细胞培养的照片及其他研究成果。

   调查委员会建议Fazlul Sarkar已经发表的论文总共有10篇需要修改,包括替换重复使用的图片,但是有42篇论文需要撤稿。迄今为止(2016-10-19), Fazlul Sarkar已经有18篇论文撤稿,其中就有一些论文是调查小组指出需要撤稿的论文。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See “Investigation Finds Pathologist Guilty of Systemic Misconduct

See “Misconduct Finding Could Impact PubPeer Litigation

フォジュルル・サルカール(Fazlul Sarkar)(米)

看Wayne State University是如何处理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1010029.html

上一篇:中信所发布201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下一篇:ONA:来自洋葱的天然抗癌化合物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1 王亚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