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大数据与“微”时代 精选

已有 5870 次阅读 2014-9-27 09:08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数据, 微时代

吕乃基

说当代是高科技时代、后现代、全球化时代,或者模仿狄更斯,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大概都没错。

或许还可以再添上一句:这是一个“微”时代。看看当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微”就知道了:从微机开始,到现在的微小企业、微博、微信、微店,还有央视二套的 “微财经”……。有意思的是,与“微”同样风头正劲的正是大数据。

郭敬明的小时代?不!微时代!只有“微”才对得上“大”。大数据之大,在于得以忽略、抹掉微时代之微。博主的“漩涡与人性”中比较两种看起来相似,却又有本质区别的现象:涌出足球场的人群在门口挤作一团,水缸里的水在拔掉塞子后在数秒内即流尽,何也?李泳刘全慧刘俊明三位网友说到,问题在于个体与全体的比例:要是个体相对于全体可以忽略不计,人群也会迅速通过;要是在水缸做一个水分子尺度的纳米管出口,水分子照样挤作一团。睿智之言。

现在好了,微时代,大数据。看看当下风光十足的大数据吧,个体淹没于其中,才会有“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时代的“微”们的生存方式?上亿观众一起去看《小时代》与水缸里的水分子在尺度的比较上没有差异。没有个体之微,就不会有数据之大。

眼下正热播的《互联网时代》剖析了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分形、蓝牙,换言之,也就是生活的碎片化。

微,还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大陆和港台的影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别:大陆的宏大叙事和港台的家长里短。前者的典型或许是张艺谋的《英雄》,是“英雄”对“天下”念兹在兹的推崇和膜拜,后者大概当数琼瑶的系列和改编剧。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转向市场经济,虽然主旋律依然宏大叙事,但《小时代》正在“涌现”,与此相伴的是“小家庭”,小主题,譬如与宏大叙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爸爸去哪儿”。不是说,小的就是好的吗?

现在好了,小到了微,也就迎来了大数据。

真是两极相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831176.html

上一篇:书讯:《吕乃基精华十讲》已经出版
下一篇:改革开放的自然哲学
收藏 IP: 49.77.189.*| 热度|

27 武夷山 施郁 陈小润 陈楷翰 李轻舟 罗汉江 罗德海 庄世宇 强涛 吕喆 余昕 梁进 罗帆 王启云 伍光良 刘淼 刘钢 陶迎春 吴国林 马雷 shenlu biofans eastHL2008 yunmu aliala peosim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