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家,何者不可替代?

已有 3931 次阅读 2011-6-13 11:14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知识, 哲学, 科学, 文学艺术

吕乃基

日前,在“科技知识论”的课上,有博士生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固然伟大,但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阶段。只要条件成熟,别的科学家也会提出,只是时间迟早而已。但哲学不同。

前一半观点为人熟知,但与后一半观点放在一起,顿时妙趣横生。

博主因此写了“条条大道通罗马和地球照样转”,试图把前一半观点推到极处,达到类似悖论的地步,看看能否引起争议。遗憾的是未能吸引眼球,点击率区区133。幸好刘洋老师多次评论,继而写了“个体极大的左右了科学发展进程”并有8条评论。

博主顾不上点击率,勉为其难,沿此途径继续前行。顺便说,此文与博主先前曾写的《知识论》系列密切相关。如果说刘洋老师主要从观察者的视角,此文则侧重知识本身的特点。

 

哲学确实不同。例如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标志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至今人们还每每引证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如何,大概不会在同样的意义上引证欧几里德的观点。当然,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名言是经常拿出来讲的,但并不是以此论证杠杆原理,只是人从自然界分离,把自然界作为对象,乃至征服自然的气度,而不是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

之后,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改变方向甚至扭转乾坤者还可以举出很多,如托马斯阿奎那,给中世纪引入了理性;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为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转向”;接着还有黑格尔、康德,后者的“二律背反”和“三大批判”影响深远。恐怕无人会说,如果没有康德,一定还会有另外的什么“德”(国人对此情有独钟,真是缺什么想什么)。后面还有个性十足的尼采等。

虽然如此,在大尺度上(见刘洋老师的评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的思想史上,那些根本性的转折,如笛卡尔的认识论转向,以及现在的实践论(及相关的文化研究和形形色色的“建构”等)转向清晰可见。这就意味着,哲学(在相当程度上以科学为基础)尽管与科学有所不同,在稍稍退后的意义上,似乎依然可以说,“只要条件成熟,别的哲学家也会提出,只是时间迟早而已”,或许在表述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但是文学艺术则全然不同。虽然也可以把贝多芬、雨果归为某某主义等等,但绝不可能设想可以有谁来替代他们的位置,替代他们在历史和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李白的豪迈天下无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远神秘,贝多芬“3331”的鼓点敲在人们心上,雨果的博爱、歌德《浮士德》中对人类未来命运的遐想……。还可以开出一长串的名单。无论观察的尺度多大,哪怕拉到阿凡达的高度,这些大家,连同他们的作品,也一样熠熠生辉,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前者最为严谨,并且呈现出自身发展的规律。因而必须承认,只要条件许可,其他科学家迟早也会做出类似的发现。同时,在成果的表述上,科学家必须尽可能抹掉个性,排除主观因素,以提供客观的事实和规律。然而,这并不能抹杀科学家的贡献。科学家发现事实,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方法和精神的支撑。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英名必将流芳百世。

哲学,不仅从科学,而且从人类的全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必然不如科学这般严谨和具有清晰的发展规律。然而作为人类思想史的浓缩,舍弃了众多细节、曲折甚至倒退,以及偶然因素,依然有其整体上的规律。于是,哲学家,既可见个性的闪耀,又被嵌入于由规律组成的长河之中。

至于文学艺术,一方面作为人类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同样有其规律,另一方面,这些大家又确是思想史中最具个性的部分。正是这些洋溢着情感和意志的个性,冲击和荡涤着更多的灵魂,因其不可替代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454653.html

上一篇:条条大道通罗马和地球照样转
下一篇:平心静气观“檄文”——评香港科大三位教授的文章
收藏 IP: 114.221.227.*| 热度|

15 蔣勁松 李学宽 侯成亚 张天翼 刘洋 曹聪 阎建民 刘庆丰 武夷山 陈安 吕喆 梁进 丛远新 姚雅欣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