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 “试管婴儿”获奖,除了科学意义外,还有深远的伦理意蕴。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认为,32年因该事件的伦理争论就此盖棺定论,同时也为今后类似的科学研究及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论预设了路标。
以下内容由网络摘编。
“我常被人们称为疯子”,爱德华兹许多年前曾这样对媒体说,“没人愿意在伦理方面冒险。许多人对我说,试管婴儿不会正常发育的。”
的确,在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前,人们担心试管婴儿的诞生会破坏已有的伦理关系,威胁到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甚至担心“试管”里培育出的将是畸形怪物。32年前的报纸惊呼:人们“扮演了上帝”,又一次“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违反了伦理道德”。 DNA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当时就坚决反对爱德华兹的实验,认为不合伦理常规。
爱德华兹2003年在接受采访时说,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特别的礼物,路易斯的出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一直与反对的声音斗争,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念,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随着路易丝·布朗和她之后的400多万试管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并健康成长,大众对于试管婴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在爱德华兹的帮助下,莱斯莉·布朗于1978年生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得知爱德华兹获奖,路易丝·布朗说:“这是非常棒的消息,我和妈妈都非常高兴这位试管婴儿技术的先驱得到了应有的认可。我们与鲍勃(爱德华兹的昵称)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此向他和他的家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不久前,路易丝已经成为妈妈。她通过自然方式怀孕,顺利生下一名健康男婴。包括布朗在内,不少试管婴儿如今已为人父母。评审委员会认为,这证明试管受精技术安全、有效。委员会论定:“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试管婴儿和普通婴儿一样健康。”爱德华兹所创研究中心现任负责人迈克·麦克纳米对前辈获奖表示欢迎。“爱德华兹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说,“他上世纪60年代的发现带来突破,改善全球百万计民众的生活。” 这本身已经是给爱德华兹医生一个非常高的奖项。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
对于时隔32年方授予爱德华兹诺奖,除了科学本身的反复验证外,特约评论员叶海林认为还有伦理学的考量。当年的医术,今天看起来在伦理道德方面已经没什么好争议的,连教廷都不能公开说这件事情违反人类伦理道德。罗马教廷关于爱德华兹获奖之后的表述很有意思,耐人寻味,它说的是爱德华兹不应获得奖项,是因为他的医术没有解决所有不孕夫妇的问题,只解决了一部分人,没有达到应该有高度。但是当时教廷说的是这件事情违反人性。从道德上否定,到现在只是认为他的成就有欠缺,罗马教廷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否定。所以30年时间非常重要,使得这项技术的伦理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然而爱德华兹强烈反对克隆技术,担心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畸形儿,对伦理和科学后果都会造成影响。而试管婴儿带来的最大负面结果就是,原来生不出孩子的父母还是生不出孩子,仅此而已。
对于爱德华兹在试管婴儿与克隆技术上的两种态度,叶海林认为,这表明,既要尊重人类,同时要敢于挑战上帝,二者不可分割。如果一个科学家只是敢于挑战上帝,那就真的可能会出现弗兰肯斯坦,但是如果一个科学家只是去服从已有的规范,那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无从谈起。爱德华兹获奖,以他的这种方式证明两者之间有平衡可言。
如果叶海林所言不差,那么32年来,伦理学固守的是上帝已有的规范,还是对人类的尊重?伦理学除了固守,以及随后的认可与退让,是否也会与时俱进,在守护之余,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进而欢呼科学“有平衡而言”的进步?
反之,科学所打开的,是宝藏还是潘朵拉的盒子,是把未知变为已知,还是展示了新的未知世界,还是凶吉未知的魔瓶?科学,如何谦恭的接受伦理学的守护与质疑?如果说“上帝的规范”可以一再突破(科学史业已并将继续证明),那么“对人类的尊重”是否同样没有止境,可以满足浮士德的所有愿望?
说到底,上帝的规范也好,对人类的尊重也好,是否存在底线,什么是它的底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