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知识壁垒

已有 9205 次阅读 2009-8-19 10:47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知识, 知识壁垒

知识壁垒

吕乃基

关键词:知识;知识壁垒

本文也是知识论的组成部分,只是不知排序为何了。

罗马俱乐部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从资源和生态两个角度分析增长的极限。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正在突破这一增长的极限,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于是就有“知识壁垒”,这是人类面临的新的极限。

目前,关于知识壁垒大致有四种用法:其一,与技术壁垒类似,用在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领域;其二,用在国家之间并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如西方国家或资本主义的知识壁垒,以及中国应有自己的知识壁垒等;其三,用于人群间,如农民面对的知识壁垒;其四,用于行业或学科间,如要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本文从一般的层面来考察知识壁垒。

知识壁垒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积累性、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知识的积累性壁垒另文探讨。

知识的复杂性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认识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就科学而言,认识对象的复杂在于三点:沿量子阶梯上行、下行和扩展。沿量子阶梯上行,人类将面对生命和意识。至今我们仍难以说明生命的本质,至于人的意识,涉及150亿个脑细胞及彼此间的关系(请见肖陆江的“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9508 ”),更涉及无限的千变万化的环境。沿量子阶梯下行,组成与被组成,极大与极小越来越纠缠在一起,不可能单独去认识。(请见始基与本原,极大与极小)最大的复杂性在于扩展,由严格的规律扩展到偶然性,由孤立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环境及其干扰,由实体到关系,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纯客观到主体参与(请见论后现代科学)。如果说,沿量子阶梯上行和下行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那么“扩展”则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例如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等。我们能获取并掌握如此复杂的知识吗?即使对于人类自己创造的知识,我们又能否完全理解吗?例如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序问题,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依据任何现有的排序算法的程序都要快得多的排序程序,但科学家并不理解这些指令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将其分解为由可理解的各部分组成的分层体系。

知识的丰富性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通常说的“知识爆炸”或“信息爆炸”也是这个意思。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只是一叶扁舟。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如何泛舟于知识的海洋,这是知识壁垒的第二方面。例如,在科学网上,究竟如何向首页推荐博文便引起争议。

知识的创新也属于知识的动态特征。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知识的创新则强调知识的中断、跳跃。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已沿袭了数百年的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刘立老师关于科学“保守性”的博文就涉及这一点),而知识的创新则需要非逻辑思维或非线性思维,如联想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等直觉思维(参见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当前,由于新知识不断涌现,因而知识加快老化,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连网的作用,知识共享的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因而知识的贬值也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和知识的贬值共同表明,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由此也就对非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发展至今对于逻辑思维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而对于非逻辑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几乎尚是空白。有人说,对于直觉思维,我们或许也只能以直觉来把握。又有人说,所谓直觉,就是一切我们无法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达的思维。如何发展非逻辑思维,对于我们说不请、道不明的思维,又如何去学,如何去教?我们如何创新?

最后是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的壁垒可以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客观视角考察知识本身的状况。随着认识对象的个性化、背景的个性化,以及认识主体的个性化,必然是知识的个性化。然则个性化的知识如何交流,如何共享?例如,如何理解和欣赏后现代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在一幅漫画中,一对夫妇参观完后现代绘画后,丈夫指着门上的字“EXIT”对妻子说:“我只看得懂这个,咱们走吧”。主观视角考察知识持有者的状况。一方面,几千年来持有知识,特别是持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从来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人所皆知的古代寓言“猫教老虎”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情况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增无减。研究者指出,在企业中要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比与对手竞争更困难。然而另一方面,知识只有共享才能增值,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在社会能自由地享用创新的成果时,创新才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典型就是比尔·盖茨和Torvalds Linus。知识究竟是私有还是共享,封闭还是开放?按照现有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和生产社会化,那么知识社会的根本矛盾则可能是知识产权私有和知识共享的矛盾。

以上分析了知识壁垒。人类以知识克服了“物质壁垒”(参阅物质怎样“极大丰富”),又面临知识壁垒。人类将如何克服知识壁垒?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250245.html

上一篇:终结者1——老婆和老妈落水先救谁
下一篇:走出中世纪(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16 李侠 武夷山 刘玉平 刘锋 梁进 胡业生 罗帆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苗元华 柳东阳 臧灿甲 yinglu mqh zengshi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