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kai7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kai719 适之的朋友

博文

《周易》读书笔记4---------不知道不要说不好

已有 2701 次阅读 2011-9-21 05:3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书笔记, 周易

 细细品读《周易》,感觉非常的意思,其中的将辩证法中的矛盾和运动演绎的淋漓尽致。
 回想一下没有读之前,就知道这本是一本卜筮之书。才发现自己被蒙蔽了,被什么蒙蔽呢?被人言。
 事情做不做,真的要听信别人的语言,一定要自己经历,自己品味与思考,才能有所成事。
  在没有读国学之前,一直感觉我们的祖宗白活了,为什么研究那些故书,在书和故纸堆找真理?就没有动手?
  例如《山海经》在美国就很火爆,记得有一个外国女博士亲自按照其中的《山经》,在印地山脉寻找到了山经的上面的东西,真的是很难受,《山海经》则在鲁迅的笔下成为了传说和想象之书,可叹,可气!书在这,但是道理却在天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古人说的,卦来在天地的观察!而我们的古人呢?
   真想打一下!
   但是,最近读到《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注:“玉裁昔宰巫山县,亲见鸱鸟所吐皮毛如丸。”这使我们联想到李时珍实地考察穿山甲及其食蚂蚁的事。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对它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穿山甲之状似鳄鱼而较短小,又似鲤鱼而有四足,黑色,能水陆两栖。它白天爬上岸晒太阳,把全部鳞甲张开,似死然,把一群群蚂蚁引诱入甲中,然后将鳞甲紧闭,投入水中。入水后,鳞甲张开,蚂蚁则全部浮在水面,它就在水面上游弋接食。李时珍对此记载很感兴趣,但他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要实地考察一次。一次,他在蕲州西北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一只穿山甲,正在觅食。他隐蔽在灌木丛中,仔细观察。只见穿山甲左摇右摆爬到蚂蚁窝旁,张开嘴把舌头伸出,紧贴地面。蚂蚁则以为是一块鲜肉,便把所有同伴招来共尝美餐。待到舌头全是蚂蚁,穿山甲巧妙地将舌头往嘴里收缩,蚂蚁则葬身其腹中了。李时珍捕捉了这只穿山甲,当即解剖,发现它脏腑俱全,而胃特别大,胃中“约蚁升许”。这样,李时珍完全弄清了穿山甲食蚁真相,既肯定陶弘景所说穿山甲是两栖动物和食蚁兽的特点,又大大补充和丰富了陶氏未能观察注意到的内容。段玉裁对于猫头鹰吃老鼠之类后所吐皮毛如丸,他在巫山曾考察过证明许慎此解是正确的。不过所记简略,我们仅得其“玉裁昔宰巫山县,亲见鸱鸟所吐皮毛如丸”17字而已
      一本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按照我们思考只是字典,其实却是前人的所有的一本百科全书,不仅是古文字的原始,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解释,其中含着大量的信息,而且也是我们李时珍当时的行为与现在很多生物行为学的学者做的事情有和区别?前人对当时世界和文化,还有自然的认真记录。  谁说中国人,没有观察?没有实验?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人的书有问题,很多都是不实。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史记》上面就记载了安阳有殷代的遗址,中国近代学者找到殷墟和甲骨碎片就是在《史记》记载的帮助下找到的。对了,很多人不是喜欢古董,其实就是想赚钱,我告诉你,多读《说文解字》,多读《周易》即使不能让你捡漏,但是绝对少了些盲目的购买。
      真的,要好好思考,好好评价我们的前人的文化,对前人的要保持应有的”温情和敬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9728-488609.html

上一篇:《周易》读书笔记2----------三个问题
下一篇:《周易》读书笔记6---------忧心忡忡的我
收藏 IP: 211.81.48.*| 热度|

4 吴飞鹏 武夷山 Runchiqian Simple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