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两相流体动力学》教、学笔记202104

已有 3631 次阅读 2021-12-24 10:39 |个人分类:多相流|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两相流体动力学》学教笔记202104

2021-12-24初稿

2021-12-26定稿

王安良

按:前几次笔记见[1]-[3],今天开始准备第四次两相流授课,下周一讲:气液两相流的实验测试技术。

主要内容如下:

1 概述

2 气泡相关参数与流型测量

3 流量、压强与温度测量

这门课,我首次教授于2008年,至今已十三个年头,从未中断。作为1/4课程负责人,从学习(11年)到教授(13年),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前段时间看到新的教材[4]之后,一下子就坦然了,“著”本教材,看来也不难。科学网不也有的人一辈子“搞科学”,依然写出的文字缺乏“逻辑学”,依然停留在“西方现代科学”的襁褓里,不愿意张开双眼:学习一下当下的历史研究,畅想一下已被“终结的科学“。

理论、实验(或试验)、计算、写作和交流,是科学研究的真“五维”,不管是所谓的“纯基础”、应用基础,还是“前沿”、“交叉”乃至应用技术研究,缺了任何一维,都不太“完整”,都是现实中的“真人”做的科技研究。如果再跟教学相结合,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总有的人“看不起”教学,无论是其外在还是内心里。正常。古今中外,“纯”靠教学在历史上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更没有)的少之又少。自从人类有了所谓的“现代科学”以来,这样的“两栖人物”更少了。前段时间,我和导师盘点那些曾为热力学做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不少于二三十位,有几个是”纯搞“教学的?当然,进入近现代,在热力学史上留名的,中国,王竹溪先生,可算一位。

其实,孔子开了个好“头”,教学总是充满着希望。

昨晚(2021-12-25,即圣诞之夜),又一次研读教材[4]。今晨,四点多就起床,准备最后一次两相流课程。

这四十年,两相流及传热学的实验技术发展很快,当然跟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的发展又密不可分。从平均化稳定参数到瞬态非平衡参数,再到一些多维非线性参数表征和测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几何、质量、摩尔量;力、热、声、光、电、磁等,经典手段越来越“标准化”和“商品化”,“现代”手段也越来越“实用化”和“寻常化”。十年前,高速摄影、纹影及阴影、CT、核磁、X射线、其它射线、示踪、超声波等等还算是“高大上”的新技术,所谓的“卡脖子”技术。现在,如果实验没采用点“前沿”技术,文章都”没法写了“。这就是我们”老老实实“学习美国的”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是“先生”、“导师”或“教师爷”。就从多相流、传热及传质学的角度来说,一直“老老实实”地学习美国,行吗?

显然不行。

美国也缺乏或不掌握某些“核心”技术。那么了是否“老老实实地”学习欧、美、日,或者更直接点说,学“八国联军”,行吗?

也不行。

它们大部分都是靠“巧取豪夺”积累的那些个所谓的“科学”和“技术”,能轻易教你?!即使是它们发扬一下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的风格,那也得讲”逻辑学“啊!据说,它们又“发明”了更厉害的”悖论“,实现了”历史和科学的终结“,完成了“全统一”,并有”元宇宙“和”标准模型“守护,对于”祖上就没有逻辑的人“还不得学至少一万年?何况,它们又联合起来了。

所以,还得靠“自学”,尤其是学《两相流体动力学》,自学作用超过一半以上。

 参考文献

[1]    《两相流体动力学》教学笔记202101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02204.html

[2]    《两相流体动力学》教学笔记202102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16247

[3] 《两相流体动力学》教学笔记202103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71524&do=blog&id=1317074

[4] 方贤德著,高等两相流与传热,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17951.html

上一篇:《工程热力学》上课2021-07
下一篇:《工程热力学》备课笔记2021-08
收藏 IP: 219.239.227.*| 热度|

9 张学文 尤明庆 宁利中 蒋大和 李宏翰 范振英 史永文 黄河宁 伍赛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