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征科研中灵感的例子

已有 7176 次阅读 2007-7-12 00:07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灵感对于科研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我打算对它进行研究,探讨灵感的发生规律,希望能更好的利用灵感为科研服务。研究需要材料。我自己在网上收集了一些,觉得不够,如果大家谁有好的例子,还望不吝赐教!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


19世纪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有机物苯的化学结构时,每天都废寝忘食。这样长期的工作并没有得到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一天傍晚,凯库勒乘着马车回家。他太疲倦了,居然在颠簸的马车上打起盹儿来。在惶惶忽忽之间,他好象看见有条蛇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这条蛇好象变成了一个个飞舞的原子。一会儿,这条蛇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圈。他不禁好奇,想看个仔细。就在这时,他从睡梦中醒来。可是,梦中这条首尾相衔的蛇启发了凯库勒,使他最终设想出了苯的六角形环状结构。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诞生于1869217,在此之前,门捷列夫曾经从各个方面研究过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各种相互联系,但都不得要领,发现周期律的决定性观念是在很短时间里产生的。那一天,门捷列夫应当动身离开彼得堡去办与周期律毫不相干的事情。就在一切准备就绪,轻轻松松地提着箱子要上火车之际,一个天才的猜想在他脑海里突然闪现;即原子按其原子量系统化的原则排列。于是,在这种“思索时间不足”之中,却诞生了伟大的发现,门捷列夫当天就把元素周期表送往印刷厂发排。


格拉茨大学药物学教授洛伊在一天夜里醒来,想到一个极好的设想,他马上拿过纸笔简单地记录下来。翌晨醒来他知道昨夜里产生了灵感。但使他惊愕不已的是: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笔记。他在实验室里整整坐了一天,面对熟悉的仪器,总是回想不起那个设想,到晚上睡觉之时,仍然一无所得;但是到了夜间,他又一次从梦中醒来,还是同样的顿悟,他高兴极了,做于细致的记录后,才回去睡觉。次日,他走进实验室,以生物少有的利落、简单、肯定的实验方法,证明了神经搏动的化学媒介作用。


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廖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美国工程师杜里埃为将汽油雾化输入汽缸,苦思冥想,无从下手。一天,他忽然听到妻子用喷雾器打香水的嗤嗤声, 眼睛一亮, 汽车发动机汽化器便诞生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4410.html

上一篇:超常儿童,少年班,政绩工程与牺牲品
下一篇:我凭什么相信?
收藏 IP: 199.76.186.*|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