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nea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uneat

博文

[转载]肠道菌群没有科研经费也可以做研究发文章?

已有 2392 次阅读 2019-11-18 14:3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谷禾人体肠道菌群开放基金

申请指南

谷禾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肠道菌群和精准健康检测公司,专注于肠道菌群检测及其在健康临床领域的实际应用。

一、基金设立的目的

肠道菌群复杂多样,与众多环境及疾病因素息息相关,解析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需要针对大量不同人群、环境和条件下的菌群样本及研究。为推动肠道菌群的健康及临床应用,谷禾基于自身检测和数据分析优势设立开放基金,希望联合来自各个领域和方向的研究人员以及合作者,帮助完成大样本队列的实验和检测以及后续的深度分析。最终早日实现肠道菌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应用中的落地。

二、基金主要支持方向

基于上述目的和定位,支持方向为人体肠道菌群研究,具有实际临床意义或健康检测价值的实验设计或设想。不仅限于科研人员,也面向公众、团体和机构。

方向可以包括:传染病、肿瘤、慢性病、药物、营养或发育等,并不仅限于疾病或诊疗,也可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生长发育或认知心理等方向。

注意:本基金仅支持人体肠道菌群研究,且研究目标为实际应用导向。

三、基金支持内容

基金为长期开放,随时申请,申请通过后签订项目合同,并随时公布入选项目清单,并会同时定期公布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会分三个阶段,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逐步推进,由谷禾专家团队评议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基金不直接提供资金,谷禾会免费提供包括:

1、研究方案设计,2、取样保存盒,3、样本处理测序,4、数据分析报告,5、论文图表及撰写支持,6、应用模型构建

另外根据样本采集和招募需要,谷禾可提供在线信息登记和为样品提供参与者提供菌群检测报告。

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为100例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为300~500例大样本验证阶段

第三阶段为500~1000例临床或实际应用阶段

四、受理时间

随时申报,申请书递交后1周内回复,项目是否支持由谷禾专家团队评议。

五、其它事宜

1、研究年限

每个课题根据不同阶段,研究年限为1~3年。

2、申请路径

开放课题申请书可通过下方链接在线申请填写。

点击在线申请

3、申请书重点考核

申请关键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必须具备实际临床或检测应用价值。

申请人需要明确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人群队列召集或样本获取途径,样本收集周期等,另外已有部分样本或数据的研究优先支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一)申请书填写不合要求;

(二)不符合资助范围;

(三)申报材料不齐全;

(四)申报材料填写不真实。

4、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

本开放基金所涉及具体研究方案、样本原始数据、发表论文知识产权均归申请人所有,谷禾仅对样本数据具有使用权。

谷禾不要求论文署名,仅要求相关研究发表论文中注有致谢。

所有研究样本及样本贡献人员个人信息均需脱敏。

六、管理办法

基金管理流程:

1、申请人通过在线提交申请书

2、谷禾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则签署开放基金项目合同书

3、签署合同书后1周内谷禾发放第一批50例取样盒,申请人在3个月内完成先期测试和实验

4、发放第二批50例取样盒,申请人在3个月内完成第一阶段取样和调查

5、如申请人申请进一步开展第二阶段,谷禾专家委员会在2周内完成第一阶段数据的评估,确定第二阶段研究规模并发放一半的取样盒

6、申请人在4个月内完成该批次的测试和实验研究,发放剩余取样盒,第三阶段依次类推,阶段周期延长为6个月。

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人须符合伦理原则,严格遵照伦理审查规范。

项目进行期间调整或更换课题申请者必须经谷禾批准。

项目启动后,申请人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完整的数据和课题档案,包括课题执行中的各类报表、各种原始实验记录、图表、数据、光谱原件及论文,并在课题结束后整理齐全交谷禾归档保存。

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人须在项目阶段周期内开展研究和课题,无正当理由逾期或无进展者,谷禾将停止资助。

基金支持不得用于与申报课题无关的方向,如不严格执行谷禾可拒绝提供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点击在线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0048-1206595.html

上一篇:[转载]饮食与肠道菌群-唇齿相依
下一篇:[转载]工业化时代进程下的微生物群落变迁
收藏 IP: 112.17.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