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科研成效不是靠经费提升出来的

已有 3405 次阅读 2016-5-24 04:27 |个人分类:科研人才|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经费, 成效, 韩春雨

科研成效不是靠经费提升出来的

蒋继平

2016523

 

最近以来,国内社会,尤其是科技界,在河北大学韩春雨副教授在世界著名期刊[自然]上发表了有关DNA 剪切酶的文章后,掀起了一股‘春雨’阵风。这阵春雨的核心聚焦在科研成效和经费的节点上。

我一直关注着这个事态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发表自己对这个现象的看法。这是因为我在以前的五年内已经在科学网发表了数篇相关的博文,其中的一些也曾经被精选。

据相关报道,韩春雨在一鸣惊人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在没有名气的河北大学任职,实验室设备简单,经费很有限,发表的论文也很少,他本人也很少经常作报告,几乎没有什么兼职的头衔。这个科研环境与其他同样从事生物研究的大牛们相比,确实显得寒酸。可是,他恰恰在这样的处境下搞出了其他大牛们没有搞出的成就。人们把这样的结果称做“春雨现象”。

我一直期待着中国科技界出现韩春雨这样的人物,而且我预计这样的人物一定会在那些名气不大的科技人员身上。我这样的期待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这些没有名气的研究人员由于经费有限,团队规模不大,没有额外的兼职头衔,因而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来搞科研。搞科研也像打仗一样,需要一批敢死队,尖刀班。事实上,那些经费非常充足的团队,许多经费不是花在科研方面,而是用在开会出差等与科研成效不相关的方面。因为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一个定量的常数,某人花在开会,出差,作报告等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到他/她的科研成效。更不用说那些身兼数职的人物了。在这点上,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乔布斯在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在一个设备简陋的车库中进行的,他根本没有巨额的科研经费。要是他身兼数职经常出差开会作报告,我真的怀疑我们今天可以用上苹果手机和电脑。

其次,科研经费只是外部条件,起到的只是外因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科研主要靠的是灵感。许多创新的观点都是来自于灵感。世界科技史的发展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牛顿从苹果落地产生的灵感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

再者,某些科研工作虽然确实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经费,这点在生物科研领域更是明显,但是,只要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试验需求的条件后,大量的经费对解决科研问题没有明显的效果。我自己的经历也可用来做一个见证。我博士毕业不久来到一个私人种子公司当研究员。公司给我一个课题,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蕃茄白粉病的抗性筛选方法。但是公司的植物病理实验室条件很简单,不过,从事基本的植物病害抗性筛选的仪器设备也是齐全的。当时的一个严重挑战是,加州大学的一个课题组也在做这个研究,这个课题组从加州农场主联盟获得了五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个课题组由一个知名教授领衔,团队中有几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等科研人员,他们已经在这个课题上花了五年时间,还没有任何进展。与次同时,许多其他的种子公司的研究团队也在钻研这个课题。我接到这个课题后,只花了6个月的时间,用了不到五万美元的代价就首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课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科研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许多因素的有效配合才能见成效。这些因素是:灵感,想像力,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分析推理能力,不断的求证精神,专心至志的刻苦努力意志,基本的仪器设备和某些机遇运气。

总之,在我看来,国家在科研领域加大投入是明智的抉择。可是,国家现在还不是很富有,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对国计民生最为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科研成效与科研投入不一定成正比。切莫搞些高大上,假大空的面子项目,花去大量的财力物力,最后获得一个劳民伤财的结局,这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好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979319.html

上一篇:中国应该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
下一篇:岁月流逝却抹不去对故乡的思念
收藏 IP: 67.77.163.*| 热度|

4 杨华磊 陆绮 姚伯元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