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用彩虹迎贵宾?!

已有 1566 次阅读 2024-5-17 11:09 |个人分类:一般科技.2.|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用彩虹迎贵宾?!

张学文,2024 05 18

你吸一口水,站在太阳的背面(太阳在身后),然后用力把口中的水斜着喷出去,...于是你就可以看到眼前的空中小水滴(们)把日光变成了彩虹。---你自己造的人工彩虹!它与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是一个道理!

以上是我过去悟到的,自己也体验到的现象:人工形成彩虹!

就此,我曾经写过一个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337812.html 那是2010年的事了。(部分文字附后)

 image.png

下面是邱嘉文当时在该博客后面的一些联想

[3]邱嘉文   2010-6-24 11:22

小型彩虹,口里喷出一口水就能看到的,大概跨度1米。中型彩虹,用喷泉一样的设备喷出水雾,大概跨度10-100米大型彩虹,一场小范围暴雨后,跨度大概1000到10000米巨型彩虹,一场大范围暴雨后,跨度10公里以上。如果能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一道大型彩虹,每秒钟10元的成本,或许有市场前景。如果是巨型的,成本能做到100元/秒,或许也可开发。

 

IP: 112.91.148.*   删除 |[2]邱嘉文   2010-6-24 09:32

我也掌握了一种人造水帘的方法,在自家大鱼缸上事实效果比较理想,薄如轻纱,而且完整如镜,但制造巨型水帘是否可行,暂时没有机会试验。如何在空中完成短暂(10秒左右)的大范围的喷雾?如何避免风力影响使得彩虹无法形成?是目前可以想到两个问题。

 

IP: 113.76.245.*   删除 |[1]邱嘉文   2010-6-24 09:24

非常好的创意,我有机会给珠海旅游局一个建议,这是营造浪漫气息的一个绝秒方法。珠海香炉湾最适合制造“海上彩虹”。如果张老师有实施方案,我愿意参与经营这个项目。博主回复:我的卖点已经全部免费公开了。谁实验成功告诉我一声就可以了。喷雪设备好像是从加拿大进口的。体积与搅拌机差不多。把水抽进来,高压喷出去即可。

---

 

我最近的一个联想是国家迎接贵宾是否可以采用人工向高处喷水以形成比较大型的人工彩虹,去烘托气氛?!--记得有些迎接重要的飞机降落的仪式就采取了向飞机方向的空中喷水的形式。---我估量把喷水的角度、时间选择好,就可以用彩虹迎贵宾!

 

下面是2010年的博客中的部分文字

人造彩虹与水雾帘

原创:张学文(气象工作者)2009-8-8 发表于气象港 http://qxg.com.cn 2010.6.22刊于科学网博客上。欢迎旅游点经营者实验推广。

彩虹是人们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象。确实,挂在半空中的鲜艳的彩虹,壮观又美丽。如果拍一张照片把自己放在彩虹中央,它真有一点步入仙境的感觉了!

水帘洞是西游记里的一景,你不想经受一下水帘的洗礼?

我提出的人造彩虹与水雾帘的技术,可以在很多风景点人工呈现形成彩虹和水雾帘,它们增加了您旅游的乐趣,你还可以得到一张自己在彩虹中心的照片!

旅游景点能够出现彩虹和水雾帘,那自然是美上加美了!

人工是否也能够制造比较壮观的彩虹?我认为可以,而且值得在合适的旅游景点搞人造彩虹和人在彩虹正当中的照相。

彩虹的气象原理其实并不神秘。简单的说它就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对日光的折射。你背日光而立,把一口水喷向上方,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制造的彩虹。这种彩虹的缺点的范围小,只有你自己或者你身后的少数人可以看到。

要形成颜色鲜明,而且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彩虹,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细小水滴挂在很高的高度(如数十米或者更高)上,而且当时的太阳不能太高(早晨,或者黄昏)。显然,只要我们用合适的喷水(应当称为喷雾)设备把水喷到比较高的位置,就可以在早晨或者黄昏形成人造彩虹!

      人们早就在西游记里听说过“水帘洞”,由不断降落的大水滴而形成的水帘。其实我们现在设想的人造彩虹,就是在合适的日光角度下的人造水帘或者因为这里的水滴的更小,降落的也更慢,而称为“水雾帘”。

设想某风景区有湖泊,利用喷水设备把湖水打到天空形成水雾帘,日光从侧面照过来就形成彩虹,供游人观赏。水雾帘的水落到湖里,水分就可以循环利用而不浪费。我估计水雾帘的厚度并不需要很厚(如10米)。如果夏日它落在游客身上,让游人经受一番水雾帘的洗礼也是个乐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434481.html

上一篇:空中水汽每天都在上升??
下一篇:物体(如地球)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旋转吗?!
收藏 IP: 110.152.175.*| 热度|

9 宁利中 尤明庆 杨卫东 孙颉 杨正瓴 周少祥 崔锦华 高宏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