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生圈上的时间坐标架(节点)--时间是缠在救生圈上的线(4)
张学文,2012.4.23-2023 02 25
我们习惯了垂直坐标架或者极坐标、球坐标架。这里的时间胎(救生圈)使地球时间带缠于其上,它就使相邻的小时、月份、年份的数据(含时间)具有“三相邻”的好处。于是一个救生圈上的坐标系就提了出来。
在之(3)一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561989 中我们介绍了这种时间的一些抽象元件。现在就进而谈谈救生圈上的时间坐标架。看看各个时间节点(月日时等)在救生圈上的什么位置。为此还需要再补充一些时间元件的定义。
时间日环上的时间节点:时间带在时间日环上缠完一整圈,恰好代表24小时(时间日环)。如果以360度(或者2π)代表整个的圆圈,那么各个小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应当是这个圆圈上如下位置:
小时(节点) | 角度(弧度) | 角度° | 小时(节点) | 角度(弧度) | 角度° |
0 | 0 | 0 | 12 | 3.141593 | 180 |
1 | 0.261799 | 15 | 13 | 3.403392 | 195 |
2 | 0.523599 | 30 | 14 | 3.665191 | 210 |
3 | 0.785398 | 45 | 15 | 3.926991 | 225 |
4 | 1.047198 | 60 | 16 | 4.18879 | 240 |
5 | 1.308997 | 75 | 17 | 4.45059 | 255 |
6 | 1.570796 | 90 | 18 | 4.712389 | 270 |
7 | 1.832596 | 105 | 19 | 4.974188 | 285 |
8 | 2.094395 | 120 | 20 | 5.235988 | 300 |
9 | 2.356194 | 135 | 21 | 5.497787 | 315 |
10 | 2.617994 | 150 | 22 | 5.759587 | 330 |
11 | 2.879793 | 165 | 23 | 6.021386 | 345 |
12 | 3.141593 | 180 | 24 | 6.283185 | 360 |
至于小时以下的各个分钟,秒钟,按对应关系继续划分,这里就不必赘述了。
注:在论及时间日环的这个救生圈上的小圆圈时,或者说在平面上分析它的时候,我们通常把0时放在圆的左侧。圆的上方代表6时,圆的右方、下方自然分别代表中午12时和下午18时,而24小时的位置与0时相同。
显然,在有365(366)天的平年(闰年),时间胎上有365(366)个离散的时间日环组成。把这365(366)个时间日环画在时间胎上,就获得了垂直时间胎的365(366)个时间日环圆圈。如果把相邻日期的日环圆圈上相同的小时的对应节点连起来,我们就获得了时间胎(救生圈)上与时间胎的大圆对应的24个大圆圈。
365(366)个小圆圈(日环)与24个大圆圈就组成了时间胎或者说救生圈上互相垂直的一个网,它们就是救生圈上的两个封闭的坐标框架系。365×24=8760,366×24=8784,于是这个坐标框架上就有8760(8784)个时间节点,它们代表了一年中每日每小时的具体位置。
显然,在时间日环上可以刻着24小时的位置节点。它们类似钟表上的表盘,把钟表表盘上的小时数乘2,恰好是这里的各个小时的数据,但是整个表盘需要向反时针方向转90度。
定义:明线(日、月线):时间胎上由相邻日期的时间日环的相同小时的节点连起来所形成的类似时间胎大圆称为明线(日、月线)。或者说它是由365个等边的多边形(有365个边)组成。显然明线上不同的位置代表着一年中的不同月份和日期,它体现时间坐标系中的月与日,中文里,“日”字、“月”字合成为“明”字,故以“明线”称呼它。“明线”代表时间胎上时间定位节点中的月与日对应的位置。
相同年层上的时线与明线的各个交叉点(时间节点)代表了这一年的每个具体的#月#日#时。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的时间就在相同年的年层上相邻的节点上跳动着前进!跳8760次就在时间胎上饶行一(平)年。
---正文结束---
下面这一段文字是发表的初稿上的,现在感到它多余,就从正文中删改为目前的文稿。故附在这里的文字仅作为历史文稿的痕迹而保留。它已经没有学术价值了。
定义:时线:时间胎上的每个时间日环,也称为时线,时线上刻着24小时的位置节点。它们类似钟表上的表盘,把钟表表盘上的小时数乘2,恰好是这里的各个小时的数据,但是整个表盘需要向反时针方向转90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