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现水分循环的指标们
张学文 2022 06 06
淡水是地球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而淡水来自空中的降水。物质不灭原理说明空中水分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下垫面水分蒸发上去的。即空中存在水分循环。是水分的循环才使得地球生机勃勃。
如何体现水分循环的快慢?对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考虑、理解:
1. 平均降水量(厚度/时间段长度):平均而言每年全球平均为地球表面提供的淡水(雨,雪)的深度接近1米/年(不蒸发就是半个游泳池)。这已经体现着全球的水分循环的强度了。是的,年降水量大说明水分循环快。如果当地某季的降水量大则说明当地该季节的水分循环快。于是各地各季的降水量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当地本季的水分循环强度(注意这里物理量包含时间的负一次方,而这体现着速度!)。
2. 降水量与含水量的比值:我们还可以用降水量与空中的含水量的比值体现水分循环的强度。据测全球平均下来,空气柱中的含水量(水汽的数量)只有25毫米厚。这也意味着每年1米的降水量需要为空中水全额补充40次(1米)。即大约9天,空中水(水汽)就需要补充一次。于是每9天1次这个数据(与量纲)就成为体现水分循环速度的又一个指标。
3. 降水次数(日数):如果某地,某季基本没有降水,90天中的平均降水日数很少,(如小于3次),则当地该季的水分循环近于停止。反之每个月平均有20天出现降水,则水分循环就块,对吧!
4. 降水时数:即在当地的全部时间中发生降水现象占有的时间(合计的小时数值),或者降水时间总长度与该阶段的总时间长度求比值,则是降水占有的相对时间。统计表明青海湖夏季的降水时数与华南差不多。
5. 蒸发量???:前面提及的都是从水分循环现象中的降水侧面分析水分循环的强度。其实水分循环包括蒸发与降水两个方面。蒸发的快慢则同样体现水分循环的快慢。蒸发量也是体现水分循环的变量。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气象部门提供的蒸发量其实仅是水源充足条件下的小面积上的蒸发能力(它在干旱的地方反而很大)。它不足以代表当地的真实蒸发的水分的数量。此类数据无力代表当地真是的蒸发的速度,所以这种蒸发量数据也没有资格代表水分循环的强度。
小结: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十分重要。全球笼统的水分循环强度是每年有1米深的水分蒸发进入空中,空中水再以每年总计为1米深的降水把这些水分(以降水形式)返回地面(含海洋)。但是地球的每个具体地点每个季节的蒸发量,降水量差别很大。各地在这个循环中担当的份额,体现的速度是十分不同,也十分复杂。这里给的4类体现在降水侧面的水分循环指标都仅仅是比较常用,可以代表它的气象变量。它们(包括其相对值)各有特点。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用途)。
参考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5446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