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侠老师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技人员也应该实行排名制》的文章,提出科技人员也应像WTA(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那样引入排名机制的观点。
我认为这个主意非常不靠谱。
此话怎讲?
1、排名制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机制”,单指人与人之间的对比。
2、排名制的适用前提特指人与人之间的竞技性活动。
例如李侠老师自己提到的网球WTA排名,以及兄弟我曾经参加过的WCG比赛,KOF比赛等,这些运动,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电子竞技,都符合上面2条。所以,在这些活动中搞排名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排名制并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因为科研工作本身并不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竞技性活动,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探索性活动。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对手并不是另外一个人,而是大自然。
所以,用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竞技性活动的机制拿来比较两个从事探索自然活动的人,就是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行为。
如果你要硬来,那么会有如下定律,我把它叫做“排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对科研工作:
1、你永远都找不到合适的排名标准,把某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都囊括进来。无论你选取怎样的标准去做排名,总会有一部分人是漏网之鱼。
2、你可以找到一种标准去囊括大部分人,并对大部分人做排名。但你同时会发现你根据这个标准能做出排名的都是这个领域较为平庸的人。
3、无论哪个领域,你想找一个标准,把这个领域最nb的人和这个领域的其他人做排名,此时你会发现适用于最nb的人的标准,不适用于其他人,适用于其他人的标准,不适用于最nb的人。
4、有的人根本找不到对手,更谈不上排名。因为他做的题目冷门到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没有其他人在做。当你引入竞争排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人是注定被你采用的标准排除在外的,但你同时也会发现,在诺贝尔奖、菲尔茨奖、沃尔夫奖得主的长长的名单上,有不少人是这个类型的。
举个例子?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不知道他的朋友请自行百度),你说,这种神经病你怎么给他做排名?
在数学和物理这种基础学科里,神经病不止一个。但正是这样的神经病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
请不要跟我说这样的人是特例,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因为我们认为所有的大师都是特例。
——————————分割线————————————
上面观点表达完了。下面顺道聊聊国科大的事。
科学院现在在改革,国科大也在改革,变化很大,是动真格的。不过,我这种职位卑微的基层工作者是不可能对改革这个词有更深入的了解的,所以在这里不谈改革。
我要说个细节:国科大提出了新的科研人员引进办法,总的概括就是“高大上,一般人不要”。但是当我看到这个引进办法的文件的时候,发现专家评审表格里多出几个选项,要求评审专家做出以下判断:“与国内同龄人相比,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同领域的位置”,是前10,前20,前30,还是不好评价?
我不知道各个领域的评审专家怎么填这个空,但在我看来不好评价是唯一正确答案。因为这个选项背后的思路和李侠老师提出的排名制是一样的。排不准!
当然,从工作的角度讲,我是一个七级职员,你只要随便找个六级职员吼我一嗓子,我就马上承认错误。
但,作为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这个表格我无法认同,因为它不科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