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科学网】有关研究生涨工资的两篇文章后面评论的回复

已有 7202 次阅读 2010-8-16 05:24 |个人分类:科学网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论, 反面教材

呃,这篇文章的题目挺拗口的……

前两天有科学网博主给我发消息,说他感觉这段科学网太闷,没什么刺激的话题,于是我随便抓住一个话题写了两篇《为什么中国研究生“必须”涨工资》和《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研究生涨工资》,顿时就刺激起来了,网友们的砖头那个飞呀,眼花缭乱的。

这说明和谐只是表面的假象,平静的水面下方还是蕴藏着各种冲突和矛盾,随便两篇文章能让这么多网友互相砖头伺候,也正说明有些问题本身就是存在于大家心底的。抛开太过偏激的言论不管,我觉得吵吵是好事,有利于国内外各界人士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大家看清目前的现状。

我观察了一下这两篇下面的评论,发现如果逐条回复,基本上要累死,所以我在这里统一回复。

1、对于那些骂我的言论,我就不回复了。我只是呼吁一下研究生涨工资而已,又不是持刀抢劫诸位网友,大伙跟我没那么大的仇恨吧?再说,即便中国研究生按我说的再涨一次工资,我也不是受益人,因为我快毕业了,赶不上了。所以大伙近日无怨,远日无愁的,何必呢?


2、我发现不少网友发表负面的评论,其实并不是出于反对研究生涨工资的目的,而是认为我在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和真实数据不符,我所描述的情况不是真实的情况,他们认为我在文章表达方面有夸大事实的嫌疑。

对此我做深刻检讨,我承认写文章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我的个人习惯,我接受诸位网友(尤其是国外网友)给出的批评,并且按照诸位网友提供的数据对我的文章进行修正

您说在法国读博拿不了每个月2000欧元,也就1500,好的,听您的,您说在国外读博5年绝对攒不下50万元人民币,我也听您的。

这些数据我都可以改,它对我而言只是数字而已。如果您觉得在国外读博5年攒50万人民币是不可能的,我可以把这个数字改成40万,30万,或者任意您认为是可能的数字。

但我要跟您商量一句,50万攒不下来,20万能吗?在国外读5年博士,攒20万人民币,这不夸张吧?如果您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那我认为您也要凭良心说话,如果您说出国读博5年,和国内一样一分钱攒不下来,那我就一定要对您的言论表示强烈质疑了。

现在我的问题是:您把我文章中您认为不合理的数字都改为您认为合理的数字,重新读一遍我的文章,您认为我文章的意思和观点会变吗?

您可以从细节给我的文章挑错,但如果您真的是一个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比我强的人,我认为您应该能看出我的文章本身强调的重点不在于50万那个数字,所以你把它换成20万,中心思想也不变。


3、有网友说在美国每个月攒1000美元,或者在法国每个月攒1000欧元,把最后攒下来的钱拿回国内花,考虑汇率问题,将会成为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这些钱留在美国或者法国当地花,考虑当地的物价,算不了什么。以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国外读研究生,奖学金相对于当地的花销而言,和国内研究生在本国的开销基本一致。

对这种说法,我是同意的,它说的的确是事实。

但是,我在这里给出几个问题,仅供大伙参考:

(1)美国的房价和国内的房价没法比

一个拥有美国本土博士学位的人,在美国工作20年,基本上都会拥有自己的别墅,这个大伙同意吧?如果你不同意,我可以把这个20年改成30年或者40年。我相信一个博士不至于笨到在美国工作40年还挣不出一套别墅的,否则他也真的没什么资格说我Loser了

但是,一个拥有中国本土博士学位的人,在中国工作20年,甚至30,40年,他能不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注意,是公寓,不是别墅)?

或者更直接一点,我们让那位在美国已经工作了20年的人把他在美国的别墅卖掉然后回国,用他卖别墅的钱,能不能在中国买得起一套二室一厅的普通公寓?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各地房价不一样,中国也不一样。为了统一,我们就各挑几个城市,中国选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因为中国的大学大多集中在这里。美国的您自己挑,然后做个平均算算看。

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在美国,你可以说一个研究生为了拿到博士学位吃点苦是值得的,毕竟在拿到博士学位以后,只要一工作,几年时间你的经济状况就会好转,你依旧会拥有自己的房子,依旧会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在中国,一个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工作以后,他的经济情况并不会好转,他承受着与美国相当,甚至比美国更高的房价,却没有美国同行那样的社会就业前景的和期望。

(2)美国毕业的博士,在就业方面是否会受到其他国家毕业博士的强烈冲击?美国的大学,对美国毕业的博士,是否会亮红灯?

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在中国不一样,美国毕业的博士想来中国大学教书,这并不困难,但中国毕业的博士想在中国的大学教书,这就难上加难了。注意:我说的教书还不是当教授,而是做讲师。

亮红灯是什么意思?就是根本不要,一点机会都没有的意思。

(3)所以,想在的情况变成了:美国研究生在美国的开销和中国研究生在中国的开销基本一致,相对于当地的消费水平,大家都攒不了多少钱。但是,美国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数年就可以在美国买得起房子,中国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数年在中国买不起房子,当然,如果你坚持认为去国外读博的确攒不了多少钱的话,那么美国的研究生来中国也未必买得起房子;美国的研究生可以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实在不行的话,美国的研究生也可以来中国的大学教书,但是中国的研究生不能在中国的大学教书,因为中国的大学不要中国本土毕业的研究生。

看,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题。

把上面的美国换成欧洲的国家,问题也一样。

(4)所以我呼吁,我呼吁涨工资,用以缓解本国博士的经济压力不是说一提涨工资就是为了花天酒地,有人思想总是走极端,在他眼里一个研究生的生活状态只有两种:要么吃不饱穿不暖,要么喝洋酒开名车,没有什么中间状态。跟这样的人我没法讲道理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网友还是有理性思维的,你们还是有脑子的聪明人,你们知道思考问题时不应该走极端。

给研究生涨工资,不是说让他们花天酒地,但最起码得让他们吃得起饭,能追得上女朋友,这样好安心做科研吧?

有人一提起研究生找女朋友,就会撅起嘴,在他们眼里研究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好好干活,谈什么恋爱?他们认为谈恋爱应该是一个人30岁博士毕业以后才可以拥有的权利,对此我倒吸一口冷气——在他们眼里,研究生与牲口无异

对不起,我说错了,即便是牲口,也都有发情期,拥有天赋的交配权。但在这些人眼里,研究生充其量只是干活的机器,连牲口都不如。

国外研究生的婚姻状况如何,我并不太了解,但是国内研究生普遍性压抑是绝对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经济原因是主要原因。

(5)除此以外,我还呼吁改变一些国内高校的不良政策,就比如国内大学招人时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这条硬性规定。

我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合理。

我不是说国内的大学在招收教员时不可以择优录取,但最起码你要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国内大学毕业的一个博士生和国外大学毕业的一个博士生,孰优孰劣?这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对双方都进行考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现在可好,二话不说直接把国内毕业的博士生一棍子打死,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不给。

说白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是中国大学对自己培养出的学生的歧视。

对这种歧视,对这样的不良政策,必须得谴责,必须得有人站出来骂!

如果不骂,问题就解决不了。连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中国想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我跟你说,没戏。

4、我在中国科学院,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这里与国外的交流非常多,我每年都会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或者外国人接触,我发现有不少在国外读书或者工作的国人,把国内的情况想象的太过美好。

也许是因为他们二十几岁就离开中国,很多年一直在国外纯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缘故,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许多事情应该遵循他们的逻辑和国外适用的规则。当我把国内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或者向他们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时,他们会张大嘴表示出震惊的样子,并且绝大多数完全不相信我说的会是真实的情况。

对此我总是耸耸肩,你爱信不信吧,反正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在网络上,我还是要对诸位说一句:

中国是一个垃圾堆,许多事情真的不像在国外的你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否则像涂序新那样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优秀人才,也不至于那么多年在国外都没事,一回国就得抑郁症跳楼了。

在中国,一个人要想活得有尊严,他必须抗争,一个群体要想活得有尊严,必须有人呐喊。

我自己的确是一个曾经没有把握出国机会,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出国意图的失败者,但我愿意为争取自己以及身边许多人的尊严而抗争,我愿意为许许多多和我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呐喊。

作为一个在国外求学和工作的人,我不期望你回来和我一起抗争,跟我一起呐喊。我甚至不同意你回来跟我站在一起,因为倘你回来,非但没有抗争成,没有呐喊成,反而一不小心挂掉了,我是无法抚平自己心中的内疚感的。

但是,在我抗争和呐喊时,我希望能够得到你足够的尊重。

尊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你作为生活和工作在西方极乐净土的人,应该比我更清楚。

就扯这么多吧,再多的评论不回复了,猥琐的我接下来还得跟反三俗作斗争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353444.html

上一篇:推荐大家做做题
下一篇:李一与中国人二
收藏 IP: .*| 热度|

33 吴景鹏 王晓明 李小文 尧中华 刘建彬 文绍 李传亮 陈儒军 曹广福 王春艳 王修慧 张卫 任国鹏 刘颖彪 盖鑫磊 迟菲 刘永稳 耿文叶 张芳 李学宽 郭桅 李永丹 赵福垚 吴明火 武京治 湛韬 赵亮 马文勇 姚莹莹 刘庆丰 张攀 woshiyigeh micalhe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