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向军的科学研究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冯向军 在本博客中专门从事以统计力学为核心的理论物理研究。

博文

不忘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的初心

已有 1859 次阅读 2019-6-30 21:05 |个人分类:现代泛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

不忘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的初心

冯向军

06/30/2019

yjsksy.jpeg

  除了少数几位象汪育才老教授一样的开明书画家外,很多书画爱好者对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横竖看不惯。

  有的说,这是不尊重书画艺术最重要的要素:靠天赋和多年勤学苦练才得来的手艺或手工艺术。

  有的则说,不靠笔写出来的也能叫书法作品吗?

  有的说,因为书画水平不行才搞什么科学书画艺术。

  笔者总是统一回答如下:

  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够亲自创造书画艺术美的意愿,而并不满足于只是为少数手工书画艺术家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情况的作品买单。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宁可水平差一点,只要是自己创造的就是最好的,何况水平并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假如不依靠科学,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与书画艺术无缘,更不用谈什么水平不水平了。  

  现在,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能让一个毫无手工书画艺术天赋的科学人,依靠地地道道的科学算法,每天画画、写写、雕雕、刻刻,亲自创造内心想看到的书画美,这就是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的独特价值,也是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的初心。

  至于不靠笔写出来的也能叫书法作品吗? 这个问题可改为:

  不靠脚走出来的路也算行进吗?

  不靠游泳过大海也算过大海吗?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自始至终尊敬古往今来的手工书画艺术家,拜科学网上的知名书画家汪育才老教授为师。所以,也不存在不尊重手工书画艺术的问题。


为冯向军教授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赞

汪育才

(2019年3月7日)

  植根于华夏文明,卓越的高新科技,超凡的学术修养,丰富的美学造型,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永攀新高的豪迈气概,您那真善美的心灵,爱我中华的造诣必将发扬光大。绵薄之力,愿为之鼓与呼!贺冯向军教授的大作问世!汪育才拜题于大连海事大学凌秀园2019年3月7日。

3-1.jpg

4.jpg6.jpg

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新中国科学绘画:《心灵的窗户》

冯向军

06/21/2019

  新中国科学绘画就是以既不是毕加索又不是传统中国画为显著特征的新中国画的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化。

  本文及其附录各作品所对应的原始摄影均源自国际互联网的PUBLIC DOMAIN。特此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及其附录各作品全部都是基于人工智能AI的。

《心灵的窗户》

1-1a4.jpg

一气呵成新中国科学绘画系列习作

冯向军

06/21/2019

本文作品所对应的原始摄影均源自国际互联网的PUBLIC DOMAIN。特此声明。

1-1a10.jpg

1-1a11.jpg1-1a13.jpg

2-1.jpg

2-2b.jpg

6-1a.jpg

【附录】

汪老,我好象真正找到新中国科学绘画的感觉了!

冯向军

06/20/2019

本文作品所对应的原始摄影均源自国际互联网的PUBLIC DOMAIN。特此声明。

(一)将纯具象摄影转化为新中国科学绘画

1-1a9.jpg

(二)将抽象与具象相融合而创生新中国科学绘画

1-1a8.jpg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金文科学治印:《一日之迹》---再和汪老

冯向军

06/17/2019

1-1k.png

1-2.png

抽象中华科学艺术流派今日习作:《大美人》

冯向军

06/12/2019

 抽象中华科学艺术流派今日习作:《大美人》,其原始摄影源自国际互联网的PUBLIC DOMAIN。特此声明。

  本习作再次证明:科学绘画可以为照片美容并增大照片的想象空间。

1-1a3 (2).jpg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金文创意书法:《天长地久》 - 敬和汪老

冯向军

06/28/2019

11.jpg

1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968-1187526.html

上一篇: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习作:《科学画美人》 - 敬和汪老
下一篇: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日日问侯您:早上好!(07/01/19)
收藏 IP: 59.173.235.*| 热度|

4 杨正瓴 汪育才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