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62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cy621117

博文

陕北野外地质考察(四) ——西杏子河剖面

已有 2542 次阅读 2023-7-24 22:3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陕北野外地质考察(四)

——西杏子河剖面

 

7月19日下午及7月20日,即野外地质考察的第三天下午及第四天,我们团队40人观察了侏罗系地质剖面。

7月19日下午4点开始看了延安附近的泽子沟侏罗系富县组与延安组延10层、宝塔山下的延10大砂岩,回到河庄坪快七点了。

1. 延安组延10地层与富县组分界,下部为富县组顶部杂色泥岩,主要为紫红、灰绿、灰黄、灰蓝色混杂。上部延安组延10为灰白、灰黄色厚层中粗砂岩,下粗上细,底部具河道冲刷,为薄层砾石,含硅化木植物茎干化石。

2. 宝塔山宋代称“嘉嶺山”。“宝塔砂岩”为延安组延10厚层状灰黄色中粗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及板状交错层理,具辨状河沉积特征。

7月20日,我们观察了延安卫校附近的延9-延7,因楼房遮挡和七月下旬茂密的树林覆盖,很难找到,只看了部分剖面。之后去裴庄、沙马坪、王皮湾观察了延6、延5、延4以上地层及直罗组下部“七里镇砂岩”,又去高桥乡观察了直罗组上部“高桥砂岩”。下午2点到3点多参观了枣园,下午6点到赶到铜川。

1.延安卫校附近延9-延7观察点:延9为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浅灰黄色粉细砂岩,顶部为碳质泥岩。延8下部为薄层砂泥岩互层,上部为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延7下部为浅灰黄色粉细砂岩。

2. 裴庄延7与延6地层。 延7层为深灰、淡棕灰色粉砂质页岩夹浅棕灰及浅桔黄细-粉砂岩,延6层为浅灰黄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褐灰色,为厚层状,局部平行层理,大小不等的菱铁质结核较为发育,底部含泥砾,通常叫“裴庄砂岩”。

3. 沙马坪延5与延4地层。 延5层为灰绿、灰黑泥岩与灰绿、灰色粉细砂岩互层,砂岩具微波状层理、包卷层理及变形构造,泥岩富含植物碎片,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顶部发育一套厚约17米的砂岩,砂岩与泥岩之间为延5和延4的分界面。

4. 王皮湾延4-延1与直罗组下部地层。 从下至上依次出露延安组延4、延3、延2、延1及直罗组底部地层。延4顶部为薄层砂泥岩互层,延3为灰白色厚层砂岩(真武洞砂岩),延2为杂色泥岩(咖啡页岩)夹薄层砂岩, 延1为灰绿色砂岩;上部为直罗底部灰黄色厚层块状砂岩(七里镇砂岩)。

5. 高桥乡直罗组上部地层。 为直罗组上下部分界,下直罗组顶部为砂泥岩互层及杂色泥岩。上直罗组为灰黄色厚层块状砂岩夹薄层砂岩,见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从西杏子河侏罗系剖面上可以反映出,延安组下部延10及直罗组为河流相沉积,以辫状河为主,其次为曲流河沉积,砂岩规模巨大。延9-延1主要为滨浅湖沉积,沉积砂体部发育,在延3层砂体规模相对较大。西杏子河侏罗系剖面与志靖-安塞地区侏罗系地层沉积特征基本符合,延9-延1地层与盆地其它地区煤系地层有所区别。

2023.07.24下午

 

泽子沟1.jpg

延安泽子沟,下部富县组顶部杂色泥岩,上部延安组延10灰黄色中粗砂岩。


泽子沟2.jpg

延安泽子沟,富县组顶部杂色泥岩,主要为紫红、灰绿、灰黄、灰蓝色混杂。

 

宝塔山1.jpg

延安宝塔山下,延安组延10灰黄色厚层中粗砂岩,板状及槽状交错层理

 

宝塔山2.jpg

延安宝塔山下,延安组延10灰黄色厚层中粗砂岩,楔状交错层理

 

 宝塔山3.jpg

延安宝塔山


裴庄1.jpg

裴庄延安组延6砂岩,为浅灰黄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褐灰色,为厚层状,局部平行层理


裴庄2.jpg

裴庄延安组延6砂岩,砂岩含菱铁质结核


沙马坪.jpg

延安沙马坪延5层,为灰绿、灰色泥岩与灰绿、灰色粉细砂岩互层,砂岩具包卷层理


王皮湾.jpg

王皮湾延4-1与直罗组下部地层。延4顶部为薄层砂泥岩互层,延3为灰白色厚层砂岩(真武洞砂岩),延2为杂色泥岩(咖啡页岩)夹薄层砂岩, 1为灰绿色砂岩;上部为直罗底部灰黄色厚层块状砂岩(七里镇砂岩)。

 

高桥.jpg

高桥乡直罗组上部地层。下为砂泥岩互层及杂色泥岩。上部为灰黄色厚层块状砂岩夹薄层砂岩

 

枣园1.jpg

延安枣园,延安时期五大常委(塑像)


枣园2.jpg

延安枣园,毛主席旧居

 

清平乐·观察延安剖面

又到延安,望见宝塔山。

西杏子河露头现,侏罗岩层观看。

圣地储存宝藏,如今得到解放。

野外室内相关,吾辈留心思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36712-1396509.html

上一篇:陕北野外地质考察(三) ——延河剖面2
下一篇:陕北野外地质考察(五) ——铜川剖面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10 尤明庆 孙颉 刘炜 郑永军 宁利中 刘进平 王安良 崔锦华 苏德辰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