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温故一九四二: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III)

已有 16364 次阅读 2014-4-27 09:21 |个人分类:奇闻逸事|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青岛, 燕京大学, 长崎, 一九四二, 刘源张

温故一九四二: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III)

2014.04.26

一九四二年的历史比电影更精彩

陈安学弟的博文《【激情人生】纪念中国质量管理先驱刘源张先生4——日本/中国间谍》开头有句话:

“刘源张先生的人生可谓传奇,稍加渲染拍成电影都完全可以。”

其实,刘源张先生的人生传奇,不加渲染都可以拍成非常好的电影。

陈安《【激情人生】纪念中国质量管理先驱刘源张先生4——日本/中国间谍》博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87015.html

陈安学弟在这篇博文中还略有微词地说:

“刘先生作为一个闭塞地区的青年有机会能出国留学,应该说还是幸运的,至于战争时期到敌对国去是不是就是有问题,我看不应该有这样的疑问或者暗示。两国交战期间,正常的民间往来还不至于是有罪吧,如果我们统计二战期间敌对国相互交往的民间人士的人数,会发现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这一点上,王鸿飞研究员强调说刘源张先生是自愿去日本不知道是何意?”

学弟在这里是指我在《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博文中的下面这段话:

“1942年,刘源张先生17岁,在青岛被日本人选送到日本学习。1942年是冯小刚拍电影表现1937年以来一直是日占区的河南延津县大饥荒的那一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酣。他来先生这个时候自愿去日本学习(应该是从中学开始学习,他1946年才进入日本大学,1949年大学毕业),和1928年吴清源去日本学棋,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他在1949年从日本去美国学习,到1954年离开美国,大学毕业后Berkeley 5年时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也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不知道中间还有些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故事。他能在1942年选择去日本,又在1956年选择回到中国大陆,这也是我个人觉得难以完全理解的事情。”

《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博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786637.html

在公开的资料中,刘源张院士对于他自己为何在一九四二年到日本学习,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一个是“被迫说”,一个是“自愿说”。

刘源张院士的“被迫说”

“被迫说”可以在中国作家网2011年11月22日上的报道《刘源张: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中看到。上面是这样说的:

“1941年9月,16岁的刘源张考入燕京大学机械系。入校三个月后,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封闭学校,刘源张被迫回到家乡山东青岛,在一家药厂里当学徒。

“1942年,青岛经营橡胶工业的一位日本企业家将他强制派往日本长崎就读,当时日本宪兵队来抓人,说只去半年,但一去就是15年。”

中国作家网2011年11月22日报道《刘源张:中国质量管理之父》连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1-11-22/59139.html

研究和描写燕京大学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的书籍和文章不少。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12月8日就在北平把美国人办的燕京大学给关了,把校长司徒雷登和几十个教授学生抓了起来,送往山东潍县的集中营关押,燕园被改为日军的伤兵疗养院,直到抗战结束。要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去看四川老乡笑蜀2007年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坚守沦陷区 抗战中燕京大学的中外教师们》。这篇文章最后说道:

“而被赶出校门的燕京师生,也并没有惊惶四散。他们满怀仇恨,按照他们敬爱的校务长构思的旅程,彼此提携,一群群一队队,从开封向西,渡过黄河;然后转道郑州至洛阳,由洛阳辗转前往成都。

“燕京大学的三角旗因此屹立不倒,不出一年,即1942年11月8日,盛大的燕京大学复学典礼便在成都隆重揭幕。几代中国学人,中美两国学人,重新汇聚燕大校园,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奋斗。”

笑蜀南方周末文章《坚守沦陷区 抗战中燕京大学的中外教师们》链接:http://www.ce.cn/xwzx/xwrwzhk/peoplemore/200701/12/t20070112_10066378.shtml

幸运的是,1942年11月8日在成都复学的燕京人里面没有1941年在北京被迫中断燕京学业的刘源张先生,因为按“被迫说”,他当时已经被日本宪兵捉到日本长崎去读书了,否则未来的新中国就会少了他这个所谓的“中国质量之父”。更为幸运的是,1945年8月9日美国人日本长崎投原子弹的时候,他已经转战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高松,否则未来的新中国也会少了他这个所谓的“中国质量之父”。

Hallelujah,这些都是未来中华民族得千恩万谢的来自神的恩典!

刘源张院士的“自愿说”

在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转载的《人民画报》2013年对刘源张院士的采访报道《刘源张:中国“工厂大夫”》中,对于刘源张先生如何在1942年“自愿”去日本留学的缘由有以下生动的描述:

““刘源张”这个名字缘于他出生后从父亲张家过继到了外祖母刘家。从小受到“忠孝仁义”的教育,对刘源张影响很深。当年,中学时代的校长受日本企业家所托,要挑选两个人才到日本留学,中日正交战,无人愿去,出于“讲义气”,刘源张答应“帮忙”,只在临行前一天才告知家人。本来约定的是只去三个月,没想到因缘际会,与家人一别竟是15年。在这15年里,他“无一刻不想回家”。”

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人民画报》报道《刘源张:中国“工厂大夫”》文章连接: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236/2013-06/18/20130618095629654254560_1.html

按照这个说法,刘源张先生当年是因为“忠孝仁义”要帮中学时代校长的忙才到日本去学习的,他的同胞觉得那个时候去日本是被迫的,他自己在那个时候去日本却的确是自己愿意的,尽管他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去三个月。后来因为“因缘际会”,不得不阔别家乡十五年,而在这15年里,他“无一刻不想回家”。

陈安学弟据说是山东乡下来的,也许可以自称是“一个闭塞地区的青年”,如果“有机会能出国留学,应该说还是幸运的”。不过他作为山东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刘源张先生当时所在的青岛,一直就是繁华的大都会,并不是“闭塞地区”。不过他也许说得对,刘源张先生当时可能的确对能够到日本去学习会感到和学弟一样觉得“幸运”。不然的话,刘源张先生可能就会很不幸运地跟他的那帮被赶出燕园的同学们一样,不得不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大半个中国,在1942年底到几千里之外的成都去复学了。

温故一九四二

自从2012年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里面把河南黄河以北自一九三七年就被日军占领的延津县改编成了黄河以南的国管区以来,一九四二年发生了些什么,就已经成了真相难明的罗生门。

《一九四二和一四九二》博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640234.html

更为罗生门的是现在刘源张院士一下子就对一九四二年在他身上发生的从山东青岛到日本留学的同一件事请给出了两个很不相同的说法。在罗生门电影中,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盗贼多襄丸,武弘之妻真砂,召唤武弘灵魂的灵媒及目击证人行脚僧及发现金泽尸体的樵夫壳等人以四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各自说出供词”尽管这几人之间的供词相互矛盾,但他们自己的说法还是一致的。现在刘源张先生这件事情上,他自己一个人就已经有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说法,难道还有比这更罗生门的事情么?

有意思的是,林中祥兄还对老先生过世之后不能进一步为自己辩解深表遗憾。如果再让他老先生继续辩解下去的话,这麻将桌子上不就成了一人轮流摸四家,回回都自摸了?

百度百科《罗生门》词条连接: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8002/9020742.htm

抗日战争时期赴日留学的历史咋说

事实上,关于1942年日战区赴日留学问题,已经有不少根据史料进行的研究,基本的事实还是很清楚的。华中师范大学王奇生教授在19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1992)和《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1995)两本专著中,就对抗战期间日本政府、伪满洲国政府和汪伪政府选送日占区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历史史料有较为详细的研究。

百度百科有关王奇生教授的信息网页连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695591.htm

在1997年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期刊上的论文《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中,王奇生教授对“沦陷区伪政权留日教育政策的实施”,“战时留日学生的心态和处境”,和“战后留日学生甄审”等方面的资料和历史进行了讨论。文中说:

“对战时留日学生, 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就日伪政权派遣留日学生的主观动机而言, 无疑是想养成一批“高等汉奸”, 但客观效果与其主观动机并非一致。战时留日学生人数众多, 成份复杂, 势必贤劣杂处, 良莠不齐, 其中产生少数认贼作父的汉奸走狗亦不足怪,但不能因此而将战时留日学生作为一个亲日群体而笼统加以摈弃。

”祖国在抗战, 同胞在流血, 在这种时候负笈敌邦, 固然不是一个热血青年的明智选择。但当时大片国土沦丧, 沦陷区青年学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深入虎穴, 也是一种非常时期的无奈选择。”

深入虎穴,多么悲壮的行为啊!王奇生教授这样的总体评价应该还是公允和客观的。鉴于刘源张先生一再表示他自己在日期间“无一刻不想回家”,初看之下,将他归属于“沦陷区青年学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深入虎穴, 也是一种非常时期的无奈选择”,想必任何正常人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不过真实的事情并非总是一厢情愿的如此简单。

CNKI机构管在线《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论文信息连接:http://lib.cnki.net/cjfd/KANG702.008.html

《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论文pdf下载连接:http://jds.cass.cn/UploadFiles/zyqk/2010/12/201012101148425089.pdf

2003年钟春翔在《抗日战争研究》中的论文《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中,对1938-1945年间山东日伪教育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确立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加强日语教学”,“片面鼓励赴日留学”,“严密控制师生”,“新民会主持下的社会教育”。在“片面鼓励赴日留学”一节中,论文中写道:

“1941年5月伪省政会议通过《山东省考选留日学生暂行规程》, 留日学生分公费生30名, 每年6- 10 名, 补助生50 名; 自费生无定额, 修习理、农、工、医4科, 由省公署和驻日办理留学事务专员分别办理。前者考选公立或已立案私立专科以上、高级中学或同等学历毕业生, 后者考选已在日本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肄业的学生。对已受其他方面资助,即兴亚院等特务机关补助的留学生, 公费生由本省补助, 补助生、自费生也可适当补助, 考试事宜由伪教育厅组织考试委员会办理, 每年自6 月1 日起至7 月15 日止, 投考学生除呈缴履历书、毕业证书、成绩证明书、身份证明书外, 还须呈缴报考志愿书和誓愿保证书, 考试科目有国文、日文、数学、史地、理化, 进行体格检查和口试。留学科目及年限每次考试时临时规定。被录取公费学生给予治装费和川资200 元。留日学生须在两个月内赴日, 到驻日办理留学事务专员处呈请注册, 持其核发入学介绍书, 6 个月内入校学习, 并将校名、校址、学习科目、修业年限报省公署注册。每学期成绩须按时报告, 学习科目不得自由变更。留学期间公费生每名每月80 元, 补助生20 元- 40 元, 毕业后如欲继续研究或升学,要先呈由办理留学事务专员转函省公署核准。学业结束后, 应于一个月内, 到省教育厅报到, 交验毕业证书, 呈请注册, 在本省服务年限至少不得短于领费年限。留学生如品行不端, 患有重病或成绩不合格, 最重要的, 如违反教育宗旨者,即违悖亲日政策, 则追回所有学费, 勒令回国。”

“1941 年第一届考选日本公费生8 名, 辅助生5 名。1937 -1941年来共选派留日学生54 人, 此外还有由伪山东省公署转请核发自费留学生3 人, 除由日本外务省每名每月补助50- 55 元外, 由伪省公署补助15- 25 元, 补助生40 元, 公费生80 元。1941年奉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命令, 留日公费生补贴百元, 补助生50 元,而当时省立中学教员最高工资不过伪币140 元, 最低不过五六十元。小学教员待遇更低, 两相对比, 留学生待遇之优厚为历史旷见。

“1942 年8 月招考第二届留日生, 录取公费生7 名, 补助生3名, 由日选拔补助费生1 名。山东还代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考取留日生2 名, 次年录取2 名。1943 年7 月招考第三届留日学生, 录取公费生5 名, 补助费生2 名。经伪公署议决, 由日选拔公费生2名, 补助生1 名。

“片面鼓励赴日留学, 大力提高留日学生待遇, 其目的不过是培养亲日中坚分子, 为日军统治山东奠定人才基础。”

钟春翔《抗战时期的山东日伪教育》论文pdf下载链接:http://jds.cass.cn/UploadFiles/zyqk/2010/12/201012031614401548.pdf

根据这篇论文中的信息,抗战期间山东省日伪政府对于赴日留学的事务,并不是像陈安学弟想像的那样无章可循,好像你情我愿就可以私定终身了。

至于刘源张先生于1942年赴日留学,究竟是属于这里面的公费生、补助生,日方选拔的补助费生,山东代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考取的留日生,需要查阅相关档案材料才能知道。根据刘源张先生个人的叙述,不论是“被迫说”还是“自愿说”,他是由某个日本企业家出资选送到日本留学的。因此,他最大可能是属于自费生,这样的话需要参加由伪教育厅考试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并且也可能得到资助。

按照刘源张先生的上交中国工程院的个人简历,他于1942年3月至1945年2月在日本国长崎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机械工程,于1945年2月至1945年8月在日本国高松经济专门学校学习管理工程,1946年4月至1949年3月在日本国京都大学学习经济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这期间,如果他自己是他说的那样“无一刻不想回家”,按照规定,他应该可以在1945年2月结束长崎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时回到青岛。可是他却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高松经济专门学校学习另外一个学科(管理工程)。1945年8月日本败投降之后,他有更好的机会离开日本回国,但他却在1946年4月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念大学。看来他真是求学愿望过于强烈,以至于“无一刻不想回家”都无法阻挡他在日本继续求学的脚步。而且,据说他老先生还坐过日本宪兵的监狱,如果真要是政治问题而不仅仅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的话,他又是怎样传奇似地逃过了被遣返回到“无一刻不想回”的家乡的厄运的呢?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据说彭桓武先生说过:“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不管刘源张先生在1942年3月是“被迫”还是“自愿”前往日本留学,如果他“无一刻不想回家”的话,他在以后的几年,尤其是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都有无法拒绝的理由和机会回国。

1945年抗战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一方面开展遣返日本战俘和日侨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开展将滞留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接运回国的工作。2002年台湾《国使馆学术集刊》上有一篇论文《戰後初期我國留日學生之召回與甄審(1945-1951)》(作者林清芬)就专门描述了当时滞留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情况,这些接运、召回與甄審工作即使在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之后也在继续进行。论文中说:

“1946 年 9 月,中國駐日代表團張鳳舉電呈教育部,略以留日學生經費事,代表團要求日方墊款日金 2 千萬元,三月來交涉結果,希望甚少。而日方貸費,業已停止。諸生困難萬狀,迫不及待。代表團復限於經費,無法救濟。不得已,即日起籌備遣送回國,總計學生 1 千 1 百人,內臺籍 7百人。預計至遲次年 2 月內,遣送完畢。其返國就學辦法,除臺籍學生擬請分發國立臺灣大學外,餘應如何辦理,請教育部儘速電示。

”1946 年 11 月 25 日,教育部長朱家驊指示駐日代表團關於召回留日學生一案:(1)自願自費繼續留日至畢業時為止者,聽便。(2)無力繼續留學及自願歸國轉學者,准其回國,照規定自行投考。(3)無力自行返國者,呈請行政院,設法令搭船或撥款資送回國。(4)臺灣及東北籍留日學生,可各回原籍經甄審入學。17教育部再呈行政院催請核示,並分函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長春大學、國立瀋陽醫學院、私立東北大學、私立遼寧醫學院及國立東北大學,預為準備。

“1947 年 1 月,國民政府頒布「留日學生召回辦法」。此法共 9 條。第 2條規定留日學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召回之:(1)學業已告完成或已告一段落者;(2)無力自行繼續留學者;(3)其他特殊原因者。第 3 條是有關交通工具和川資的問題:規定應行召回之留日學生,由日返國之交通工具,由教育部統籌之,其無法自籌川資者,得向教育部申請予以補助。第 4 條是有關救濟費的問題:規定應行召回之留日學生,在未返國前,因匯兌不通或津貼不足,所需之生活費經查屬實者,依照實在情形,按月核給救濟費,救濟期限至各該生離日返國時止。第 5 條是有關應行召回之留日學生不遵守本辦法之規定返國者:停止核發其救濟費,遇必要時,得勒令返國。”

台湾《国使馆学术集刊》文章《戰後初期我國留日學生之召回與甄審(1945-1951)》pdf下载链接: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caab370e-53fb-4fc6-ac61-a4c59d8602dc/65fd0712-0bbe-4203-8fc7-bc585a710b67_ALLFILES.pdf

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期间的八个月期间刘源张先生在日本的情况,在他的简历中没有提及。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面,日本经历了战败投降到逐步被美国军事占领的过程。在此期间,刘源张先生作为一个在日本的外国人,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救济或者是美国占领军方面对战胜国中国公民的救济,那就是受到了日本民间或者政府的救济,或者是靠他自己的才干在打工养活自己。不管怎样,他于1946年4月幸运地进入了日本国最好的国立大学之一京都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继续在日本深造,他的生活来源和资助应该都没有问题,所以那个时候中国国民政府接运滞留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工作与他毫无关系。他“无一刻不想回家”的中国梦居然没有因为祖国政府的帮助而实现,到底是因为他身在京都大学这样毫不闭塞的地方,也完全没有机会了解国民政府在留学生和华侨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呢,还是因为“此间乐,不思鲁”呢,后人不得而知。还有一个可能也许是他在1946年已经预测到了1949年国民政府会从大陆溃败,要等待着新中国成立之后再回到自己“无一刻不想回家”的故乡。

就这样,刘源张先生从1946年4月至1949年3月在京都大学读完了经济学本科,又继续留在京都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学直到1950年3月。从1950年3月到1950年12月期间,他的简历没说在干什么,到了1950年12月他到了美国进入UC Berkeley,于1954年月获得了现在看来并不存在的运筹学博士学位。在1950年3月到1950年12月期间,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军队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已经入朝作战,将美军往南驱赶。在这期间,邓稼先一路向西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立马就跑回祖国了,张存浩没得到博士学位也一路向西从美国跑回祖国了,可是那个“无一刻不想回家”的刘源张先生却在这个时候一路向东,到美国UC Berkeley去读那个现在看来并不存在的博士学位去了。

学弟眼中的激情人生

我自从十年前偶然接触到刘源张先生的故事之后,就一直对其匪夷所思的传奇性惊叹不已。我之所以会觉得这个故事藏在心里不吐不快,是因为我与学弟不谋而合地觉得它其实比任何电影都要引人入胜。不过,我的疑问总是要比学弟的钦佩要多得多。

我希望学弟能够告诉我,他认为一九四二年他那个十七岁的山东老乡的激情人生里面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我一直不解的是,有些人和学弟一样,对于和平时期中国学者到外国滞留不归觉得人家人格猥琐,甚至会义愤填膺,却对抗战期间无故到敌国日本留学滞留不归能够轻易理解,并视为激情人生。我也希望学弟能够告诉我,怎样才能玩好这种双面神的游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789005.html

上一篇: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及学术的源流
下一篇:师妹成了耶鲁正教授
收藏 IP: 96.39.154.*| 热度|

59 陈龙珠 王春艳 许浚远 汶伟强 薛宇 牛丕业 张建武 张江敏 戴德昌 蒋迅 张能立 唐自华 罗德海 张鹏举 谢强 韦玉程 苏力宏 韩枫 蔡志全 邹斌 温世正 李郎平 李天成 史晓雷 丛远新 李建雄 郭胜锋 肖重发 宋泽阳 毕重增 谢力 郭向云 李志俊 程代展 陈冬生 邢志忠 金拓 黄洪宇 赵云龙 蒋永华 刁空非 朱志敏 魏东平 高召顺 魏玉保 张永进 cloudyou idealist ttee1 Majorite xchen XY W6827588 mbnl supervolcano tuner haoye biofans zhouxingr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