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21:冷战时期自由、真实的爱因斯坦及其它
2007.02.21
注:以下是2003年为北大外文系毕业的小母土女士翻译的《爱因斯坦秘密档案-J.埃德加.胡佛对世界上最著名科学家的秘密战争》一书写的书评。可惜到现在为止,因为出版社的原因,这本书也没有出版出来。不过花了这么多功夫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应该让人看见的。(2007.2.21)
Billy Joel 的We Didn't Start the Fire试听: http://portfolio.byuh.edu/~jb464/audio/We_Didn_t_Start_the_Fire.mp3
冷战时期自由、真实的爱因斯坦及其它
-《爱因斯坦秘密档案-J.埃德加.胡佛对世界上最著名科学家的秘密战争》
The virtue of tolerance and the ability to respect different opinions, belief, and ideas have enriched the life of America. Tolerance is the eternal virtue through which good conquers evil and truth vanquishes untruth.
J. Edgar Hoover, Director of FBI, May 2, 1950
J. 埃德加.胡佛凭这句话也许就可以加入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佛逊的行列,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权与个人自由的捍卫者之一。然而这位在位48年(1924-1972)之久的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却是以美国历史上对个人自由最粗暴的侵犯者而载入史册的。最近出版英文版《爱因斯坦秘密档案-J.埃德加.胡佛对世界上最著名科学家的秘密战争》(注1)一书,更是在这已经盖上盖子的棺材上又钉上了一颗结实的大钉子。胡佛本来就深受美国及世界民权运动人士的痛恨,谁叫他这一次又铆上了无比伟大和深受爱戴的爱因斯坦呢?
我翻开书架上1984年买的一本发黄的英国Longman公司1975年版的小书《英语世界指南》,上面对爱因斯坦和胡佛各有如下介绍。
Einstein, Albert(1879-1955) Mathematical physicist, born in Germany, who became a Swiss citizen and then (1940) a US citizen.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15. He developed the theory further in his unified field theory (1953) and Relativistic Theory of the Non-Symmetric Field (1955). It was largely because of a letter written by Einstein to President Roosevelt that the US government decided to start work on the ATOMIC BOMB. In the last years of his life he worked for peace, and was in favour of nuclear disarmament.
Hoover, J. (John) Edgar (1895-1972) American lawyer, the director of the FBI, 1924-72. He was known for his impartiality and efficiency.
1975年,冷战还热闹得很。铁幕这边爱因斯坦和胡佛都不是什么好人,不过在铁幕那边两人都不是坏人。冷战结束之后,爱因斯坦在全球公众心目中是更加伟大,而胡佛的名字则在美国国内开始一天比一天更臭。随着《爱因斯坦秘密档案》在全球的翻译出版,胡佛的名字将成为全世界稍有良知的人们所唾弃。
其实,实际上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一书,讲述的是在冷战期间,又一个对个人自由进行侵犯的故事,这类故事已经是老生常谈,乃是美国“伤痕”文学或电影的重要题材。比如主持第一颗原子弹研究的奥本海默在麦卡锡时期的遭遇,或者是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遭遇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不过这一次被侵犯的主人公,是不朽的爱因斯坦,那位人们心目中有点怪里怪气的科学天才,一位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应该受到此类侵犯的伟人。大多数善良的美国人,就算认为在冷战中为了西方“自由世界”的生死存亡可以牺牲一些个人自由,也觉得此种行为委实是太过分了。
然而,按照冷战的逻辑,这恐怕不算过分。冷战中的逻辑是,凡是敌人赞成的,都是我们所反对的。铁幕两边都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全球有识之士看来,美苏之间所进行的竞赛,无非是比赛谁最疯狂。这种疯狂,在当时的确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但绝大多数身在其中的人并没有那么清楚的认识。冷战对于美国社会的直接影响,是使得美国“国内对公民自由的攻击变得合法化起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Eric Foner 1998年出版的《美国自由的故事》(The Story of American Freedom)一书中便是这样描述的。但是,由于美国人是非常珍视“自由”的观念,所有对公民自由的侵犯都是在捍卫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和“极权主义”的侵害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冷战中的逻辑中,“自由”的概念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胡佛才可以一方面大谈“宽容”(tolerance)作为“永恒价值”(eternall virtue)的意义,同时又会对于任何他视为对“美国”冷战利益不相符合的人们不加宽容,连爱因斯坦这一大力支持世界和平的伟大科学家也不放过。
《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一书对胡佛指挥其FBI秘密机器对爱因斯坦进行调查的来龙去脉交待得相当清楚,对调查内容和过程之荒诞无稽也做了生动的描述。调查的最后结果当然令胡佛的调查人员们失望,因为所有调查都无法证明爱因斯坦和苏联“间谍”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且,胡佛也不敢随便张扬爱因斯坦这样具有极强公众号召力的会是自己所调查的对象,所以最后案子是不了了之。其实,爱因斯坦是公开地不赞成前苏联的反犹太政策,以及缺乏政治和个人自由的制度的。即使在美国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前苏联的邀请前往访问。胡佛下令FBI进行调查的各界人物数以万计,除了被怀疑的“赤色分子”之外,还包括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胡佛在世的时候,几乎所有政治人物都害怕他三分,但在他1972年去世后,美国国会很快就通过了必需由国会任命联邦调查局局长以及该局长任期不得超过10年的法律,并且通过了政府信息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规定了所有政府档案解密的时间和政府提供解密档案的义务。政府信息自由法案也正是《爱因斯坦秘密档案》得以见天日的法律保证。
正如作者Fred Jerome所言,《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之真正意义,除了重复对冷战时代公民自由被践踏和侵犯的控诉之外,在于从这些秘密档案中揭示出的爱因斯坦并不是人们通常所以为的“心不在焉”的科学天才,而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反种族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者,甚至是社会主义者。这是因为爱因斯坦参与和支持的绝大多数政治活动和政治团体都在秘密档案中具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其实,关于爱因斯坦的社会政治思想,我们并不一定需要阅读《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一书就可以知道。爱因斯坦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在许良英先生翻译由科学出版社多年前出版的三卷《爱因斯坦文集》中,大都可以清楚读到。值得一提的是,许良英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因此获罪。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秘密档案》的翻译出版可能引起的对爱因斯坦人文和社会思想的关注。这也许是我们重新回到关注真实的爱因斯坦,而不只是模糊了解所谓的伟人加科学偶像的卡通形象化的爱因斯坦的一个契机。
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伟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也因为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在关于“自由”的概念上来,爱因斯坦的自由观包括政治自由、公民自由、经济自由和个人自由,是全面的自由,而不是片面的自由。这与冷战中美国主流宣传所强调的经济自由加上有限制的政治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自由观,当然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更与前苏联所有的自由都受到极大的钳制更是截然不同。在冷战初期的美国,要求进一步政治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自由的愿望和行动,都很有可能被冠上“非美”甚至“赤色”的帽子。在二战后直至整个1950年代,由于美国中产阶级白人普遍享受到整个的经济发展,全国高速公路网,以及郊区住房的好处,对这些自由的限制,这些限制和矛盾虽然带来不变,但并没有引起普遍的不满和反叛。期间,经济自由的大大扩展显然掩盖了其它自由受到的压制。著名歌手Billy Joel在1990年代有一首非常有名的MTV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形象地刻画了二战以来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的这种心态变迁。歌曲中历数了二战以来一直到1980年代末的世界大事或头条新闻。最后背景是整个世界在燃烧,已经逐渐波及到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后院,Joel反复唱到:“We didn’t start the fire/it has always been burning/we’re just trying to fight it…”在白人中产阶级的眼中,世界上的各种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美国人是在帮助世界“救火”,并且感到愤懑和不快。所以,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都是白人中产阶级自由之外的事情,世界上的“共产主义扩张”问题也是别国的问题,直到战火损坏了自己的利益。胡佛代表的FBI还有其它政府机构或军队,正是保障这些美国“自由”的功臣。当然,他们自己也的确以此自居。
二战以后,美国中产阶级享受生活梦想的好景并太不长。1950年代,前苏联前后制造出原子弹、率先发射卫星和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美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冷战中的领先地位甚至制度优越性,并且产生一定的恐慌。这种恐慌的荒诞之处,在Stanley Kubrick 1962年的著名冷战讽刺电影《Dr. Strangelove-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中有非常夸张的描绘。前苏联的成就所造成的恐慌也给美国国内相对受压迫的阶层和少数民族带来了斗争的希望和鼓舞,从而影响了1960年代逐渐发展的争取公政治和公民自由、以及争取种族平等为主的民权运动。随着美国军队介入越南的升级和1970年代的越战失败,民权和反战运动席卷了整个美国,大大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并且大大扩展了美国冷战期间“自由”含义和实际享有“自由”的内容。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他没有能看到他所开始和致力于支持的诸多社会和政治正义事业所结出的硕果。这些事业,不仅重新定义和改变了整个美国社会,而且也最终决定了冷战的结局,以及未来世纪全球化的走向。
冷战的历史表明:自由会战胜不自由,而任何希望通过限制自由来保卫所谓某些方面的自由的方式,最后证明都是肮脏的和失败的。爱因斯坦和胡佛在这个意义上正好是站在对待自由的这两个不同方面,而《爱因斯坦秘密档案》则正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近来美国流传许多贬损胡佛的说法,随便到互联网上查找一下就可以找到。有的说胡佛也有一丁点黑人血统,他仇视民权运动和少数民族,是跟希特勒自己的也有一丁点犹太人血统而更加仇视犹太人一样;还有的说胡佛仇视同性恋,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同性恋,而不敢承认,等等。有的人仇视胡佛,干脆就把他比作希特勒或者希姆莱,作为在美国的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化身。这些说法是否由真正的证据,我不敢说,但是就算有一些牵强的证据,也并不能解释胡佛这个美国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复杂行为。
胡佛出生于一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普通公务员家庭,靠勤工俭学支持自己上完了大学,获得了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律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据称他在那里表现非常不错,工作勤奋而且很有条理。后来胡佛加入了司法部,成为当时司法部部长的助理。由于受到部长的赏识,他在1924年29岁时受命管理当时混乱的联邦调查局(FBI),一直到1972年去世。胡佛的经历,跟一个一辈子在北京城生活并成为某个敏感部门的国家高级公务员的人应该没有什么两样。(注2)1924年的联邦调查局是非常小的机构,而且权力非常有限,其实当时美国整个联邦政府的权力都远小于今天。胡佛开始在提高FBI内部管理和办案效率、扩大FBI的权力和宣传FBI的公众形象方面是不遗余力,使得FBI成为后来庞大和很有权力影响的机构。胡佛在FBI建立了非常有效和复杂的档案管理系统,在使用档案资料管理的新技术方面有很多创新,大大帮助了办案效率,这恐怕也是得益于胡佛在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经历。
胡佛是国际秘密组织共济会(Freemason)成员,他后来还成为共济会苏格兰会(Scottish Rite)中最高级别(33,Grand Cross)成员。共济会成员的身份肯定对胡佛有着重要的影响。共济会一直强调自己反对无神论、坚持宗教宽容、政治上的中立以及慈善事业的热衷。而反对共济会的人则指责他们不接受女会员、反对基督教,以及作为秘密组织具有的奇特仪式和反社会融合的倾向。(注3)梵蒂冈一直把共济会作为魔鬼的代言人,教皇多次发布勒令加以禁止;3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也数次咒骂这个国家社会主义理想的敌人。(注4)其实,西方近代历史上许多代表启蒙和现代进步的著名人物都曾是共济会的成员,其中包括欧洲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吉本、歌德、莫扎特、海顿、李斯特、普希金、库图佐夫、苏沃洛夫、威灵顿爵士、克伦斯基、丘吉尔、以及许多欧洲国家近代历史上的国王,(注3)在美国则有华盛顿、富兰克林、各个时期的多位政要和商人,包括现在国会的多位公和党领袖,以及历史上多位美国总统,包括罗斯福、福特、布什父子,不一而足。甚至据说克林顿在高中时就加入了共济会。(注5)所以,根据这样的背景,应该说完全没有理由将胡佛的任何行为与纳粹主义或者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胡佛在任FBI局长的48年中,经历了8位美国总统,他随风转向的能力非同寻常。
客观地说,胡佛是那类迷恋权力、缺乏安全感、自大和平庸的高级公务员的典型。虽然他具有很多自己的偏见,但他除了相信权力之外,并没有真正的原则。他的偏见都是以正义的面貌而发挥影响的。前面引用的《英语世界指南》提到他以不偏不倚(impartiality)和有效率(efficiency)而著名,是对他非常准确的描述。这二者正是那些平庸之辈能够成为涉及到机密和内幕的成功的高级公务员的必备素质。不偏不倚(impartiality),更多地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有效率,才可能得到领导的赞扬及下属的认可。也正因为具有这些优秀“品质”,并且有了能够秘密进行工作的前提,胡佛才会铆上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如果真的证实了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是“苏联间谍”,那将是多么重要和光彩的事情?我不知道,窥探别人生活是否是平庸和缺乏安全感的人们的特性。但是,我们知道这正是平庸之辈自以为攫取天才和有独创性的人物的光彩的最佳渠道。在荒唐和混乱的年代里,这些平庸之辈总会找到发挥自己恶劣才能的机会。不过,在《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一书中,缺少的却正是对胡佛及其手下为什么在情报漏洞百出的情况下仍然有如此热情来关注爱因斯坦一案的原因的分析。这在常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这样的顺理成章。
汉娜.阿伦特评论审判纳粹战犯埃希曼时说,平庸的恶魔可以毁掉整个世界。表面上胡佛是冷战时期民主和自由世界的“捍卫者”,社会的公仆,在他的领导下,FBI也破获了许多犯罪案件,保卫了美国社会的安全,所以在他生前也得到了显赫的地位和至高的荣誉。然而,胡佛也是一个平庸的恶棍,他和他手下的FBI秘密机器,以国家安全为幌子,使用非法或者卑劣的手段,毁掉了很多善良和无辜人的生活,这也正是后来的人们要不断清算他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因斯坦秘密档案》一书并没有对这方面加以深入的分析。这也使得该书在前言和结尾处对9.11以后,美国政府过度的国家安全和反恐政策和行动可能危及美国社会和世界的自由与和平的抨击显得不够深刻和有力。
爱因斯坦绝不是那种可以得到不偏不倚和有效率的评价的人。正因为他不是,所以他才“不务正业”地做了科学家,而没有在瑞士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的职位上退休;正因为他不是,所以他才总是热情地和清醒地总是选择站在真理、自由、和平与受压迫的人们一边;正因为他不是,他才成为上个世纪、整个千年,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人类历史表明,总是有一些价值是需要永恒捍卫的。那些价值,在美国人看来,正是写在1776年《独立宣言》上的那些不可割让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管有多么美妙的借口和当时看看起来多么合理的理由,对于这些价值的损害和限制,都是对社会根基的破坏。美国冷战的胜利,并不表明冷战中美国国内压制自由和民权的不光彩历史有任何可辩解之处。如果没有1960年代以来民权运动推动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平等,美国也不可能在1980年代有道义上的自我肯定,从而与前苏联的“恶魔帝国”相对抗,以取得所谓冷战的最后胜利。
那些平庸的恶棍或者还不能完全算作恶棍的人,他们其实总是潜伏在每一个社会不加节制和反省的人性之中。如果一个社会具有有效的制度和清醒的公众认识,将可以防止魔鬼通过他们之手作恶。然而,一不小心,他们就会从装着魔鬼的瓶子中跑出来,变作不同的形式为害社会中善良和正直的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连爱因斯坦都会受到秘密调查,还有谁是安全的呢?
注释:
1.《爱因斯坦秘密档案-J.埃德加.胡佛对世界上最著名科学家的秘密战争》,Fred Jerome著,XXXX出版,何姣译,XXXX出版中文版。
2.关于J. Edgar Hoover 的简单生平及其共济会背景,根据互联网上资料及大英百科全书条目介绍整理。
3.Europe: a history, Norman Dav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33-634页。
4.Mein Kampf, Adolf Hitler, translated in English by Ralph Manheim, (Mariner Book 1999, fro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Edition in 1943), 315页, 320页。
5.关于美国共济会成员资料,根据互联网上资料整理。
(王鸿飞 2003年6月10日 初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