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是学徒,不是打工仔
2010.05.24
读研究生是为了得张文凭,打工是通过干活挣口饭吃。所以,研究生显然不是打工仔,而是学徒。
《“学生”和“学徒”》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174
现在国内的研究生文凭大幅贬值,很多人读研究生混日子,既要按自己的标准拿文凭去做敲门砖,还要社会和老板付钱,当然就连做打工仔也不如了。
学本事是自己的事,自己都不肯付出,还学个什么玩意儿?
记得以前有个老家的表叔对我讲,聂荣臻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到雷诺工厂去找工作,他对人家说:我不想当普通工人,您们给我个工头的活儿干吧,我想学学工厂是怎么管理的。我不要工资,我可以给你们钱。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因为那个表叔是江津的,跟聂家又有点沾亲带故,所以也就权当真的吧。
这个表叔从小因为出身不太好,解放后一直不让上学,在农村种田。改革开放之后自己靠手艺办工厂,前不久他们几兄妹自费到欧洲去旅游了几个礼拜,刚回来。
不管怎么讲,人家聂帅那才是叫做真的自费留学。后来,聂荣臻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和中国国防工业的领导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记得读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上讲的另一个故事。
朱德到德国留学的时候带了两万多银元,除了经常去逛博物馆之外,还请了一个原普鲁士的贵族将军给自己讲授军事。一战以后,普鲁士的贵族将军也很潦倒,讲了几次之后就请朱德给加学费。朱德说:您到目前讲的我在讲武堂和打仗的时候都知道,您要是多讲些我不知道的,我会给你加钱的。
朱老总这也叫做自费留学。结果朱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没有朱,哪有毛”的那个朱。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吴奇师兄以前就说过:以前学生找老师,是求学,愿意工作和付出。现在的学生找老师,是老师要让他们高兴,还要替他们干活。
既然这样,老师干嘛那么上心呢?
虽然我一直总是尽量地支持学生发展,可是前不久又一位国外同行跟我谈了一下,让我下决心尽量不招研究生了。他很郑重地对我说:我们都很佩服您的工作,可是您的学生在里面的功劳却很少,因为我们逐渐发现他们的学识大多都没有他们发表的文章水平那么高。
老实说,我的研究生普遍来讲还是比国内绝大多数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要高的。横向比较,他们也还算很努力的。不过这也就是按照国内标准比较而已。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也就不对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倍感失望了。
做导师的乐趣,即使不是期望将来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也希望大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毫不含糊地跻身于同行里面。我已经帮助他们做了能够让他们受人尊重的工作,他们自己却不能让人更尊重他们,那还是饶了我算了。最近几年有一些在大学成绩不错的学生给我写信,要做我的学生,我基本上都婉言谢绝和推荐给其他人。若干年前收过一个某非著名高校的高材生,后来人家说不愿意跟我做二流的科学家,换了导师,现在听说他连科学家也不要做了。
眼不见,心不烦,陪没有眼光和追求的业余选手在实验室过家家,真的不如抽时间给业余选手写博客,爱看不看。
生在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做博导的时代,少招和尽量不招研究生,应该算是明智选择,也可以集中精力和资源做真正有用和让自己高兴的事情。
最近在读Peter Watson的大部头The Modern Mind。
我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偶有一得就行了。我从来不喜欢做一辈子发表很多论文的科学家,尽管我也不反对人家发很多文章。作为科学家,能在一两个领域,有几个不能被绕过去的贡献就够了,那不就是几篇文章的事儿吗?这事儿一点儿都不难。
Have a life!
起码也像反面教材一样写本什么《玩进科学院》之类的励志类书籍,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
您说是不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