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益以北大为荣和北大以王益为荣
2008.06.25
下面的评论是在网上看见的。它和前几天《范美忠以北大为耻和北大以范美忠为耻》很值得放在一起阅读。
读完之后大家再说:做人不能太XXXX!
《曹林:北大历史系会不会以王益为耻》网文链接:http://news.sina.com.cn/pl/2008-06-24/073515804058.shtml
****************************************************
北大历史系会不会以王益为耻(转帖)
作者:曹林
王益是何许人也?北大历史系毕业生,中国金融证券界风云人物,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据相关报道,52岁的王益没有参加6月10日下午的国家开发银行行长碰头例会,他已于6月8日被“双规”。多家消息来源均称,此次王益被“双规”,与其多年来在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活动相关。
王益落马是制度监管不力和个人贪欲膨胀的结果,应该与其母校北大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要问北大历史系会不会以王益为耻呢?这源于北大历史系近日高调表达了以另一位系友为耻的意思。
同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生的范美忠,地震发生时丢下学生独自逃跑,并且事后撰文为自己的逃跑行为高调辩护,这激起了舆论激烈的批评。范也获封“范跑跑”之号,成为众矢之的。此时,范美忠的母校也站出来在范的身上踏上了一脚。北大历史系党委书记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
如果范美忠的逃跑行为真让北大历史系感到耻辱的话,那王益的落马更应让北大历史系感到耻辱了。范美忠的逃跑固然不道德,但在客观上并没有对学生造成伤害;范的自辩固然可恶,但那至多是一种言论之错。而王益就不一样了,他不仅失德而且涉嫌违法违规,并且涉嫌违法的情节可能还相当严重,涉及的数额可能很巨大,危害可谓不小。范跑跑之恶与王益之恶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那么,以范跑跑为耻的北大历史系,是否也当以王益为耻呢?
估计北大是没有勇气(或者不敢)说“以王益为耻”的。首先,北大历史系一直以来,是极其推崇这位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的毕业生的,且一直以王益为荣。北大BBS上一篇名为《北大77级后部分优秀校友一览》的文章中,“王益,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78年考入北大历史系”赫然在目,王副行长被置于非常显要的位置。北大110周年校庆时,王益也以特别嘉宾的身份被邀请参加校庆“110+30”校友论坛,获得这种荣誉的都是有特别成就的校友。甚至连张维迎老师都曾经激动得语带哽咽地尊称王益为“我们敬爱的王益老师”。习惯了以这位身居高位的王益系友为荣,倘若人家突然落马了就以人家为耻,前躬后倨,这脸变得未免也太快了,北大自己也需要一段荣辱转换的心理调适期。而范跑跑就不一样了,北大历史系本来就不喜欢这样没有成就、没有权势又很“不听话”的学生,本就觉得这样的学生丢了自己的体面。当这样的毕业生陷入某种困境之时,自然会借机表达“以其为耻”之情了。
此外,“以范跑跑为耻”一说能塑造北大历史系的某种道德形象,而如果此时声称“以王益为耻”,则是在揭自己的丑。范跑跑已经被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已经被视为一个“可耻”的逃跑者,这时候北大历史系称自己“以范跑跑为耻”不仅不会丢北大历史系的面子,还会在大张旗鼓地与范划清道德界限的同时,反衬北大历史系高大的道德形象——我们批评范跑跑,所以我们比范高尚,北大历史系以范为耻,所以北大历史系都是高尚的人。而如果宣称“以王益为耻”就不一样了,自家曾经引以为荣的毕业生如今落马了,这只会提起舆论批评北大历史系教育的议程。“以范跑跑为耻”能在踩自己学生一脚的同时帮北大历史系树一块道德牌坊,而“以王益为耻”则只会给北大历史系带来负面影响。
昨天声称以范美忠为耻的北大历史系,今天有没有勇气宣称以王益为耻呢?这将北大历史系推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北大历史系啊,还是要厚道些,不要太功利和太势利了。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功成名就、身居高位,作为育人者应该高兴,并不事张扬、不揽功、默默地与之分享荣耀;如果学生走上社会后犯了错,社会可以抛弃这个人,但母校永远不能抛弃自己的学生,学生身上的毛病,学校应有共同承担和反省的责任,老师应该有教育和批评的义务,与自己的学生站在一起反省,从学生的毛病和错误中反省自己的教育。对走出去的学生保持一份为师者的平和关爱,不要动辄势利地“以谁为耻”、“以谁为荣”,这样才能避免“是否会以王益为耻”这样的尴尬拷问。
来源:东方早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