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zhenru 读别人博客,写自己想法,

博文

北京市首次招聘国内人才是国家修改人才观念的积极信号

已有 4351 次阅读 2010-7-28 06:53 |个人分类:绪海拾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大部分国家政策不是极左就是极右,客观中庸的政策很少,这大概是为什么中国人历代倡导“中庸之道”的原因,物以稀为贵。国家人才战略和人才招聘一切以洋博士和洋文凭为主,以洋文为据不是不对,而是过于极端了。

        首先,并不是所有在国外混几年的人就一定比在国内踏踏实实工作的人高明,大部分国外华人的工作并不是很先进,大部分在科技领域从事一些一般实验室技术性工作或重复性工作,不一定比国内的工作具有思想性。我们引进的人才应该是多方面的,需要什么就用什么,不能一概而论。以前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25

        其次,在国外发表了高SCI点数文章的人水平不一定很高。影响科研文章的因素很多,国外实验室条件好,比较规范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绝大部分中国博士或博士后的文章是人家实验室工作或课题的一部分,大部分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的,甚至是和别人合作完成的,不完全是自己能力的体现。你仔细研究一下我们招聘的年轻回国学者回国后的成绩,就会发现并不理想,大部分人在招聘时高谈阔论,承诺完成这样那样一些事情,但几年下来,一事无成的比比皆是。国内的人事部门也很少对自己的引进人才进行业绩考核,仅把从国家政策中拿到人才资金或完成引进任务作为自己的成绩,这是一种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政策。

        第三,受强调洋学位和洋文章政策打击最大的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教育、科研、出版事业。这种思想和政策实际上是对中国教育和中国科研的全面否定。作为国家人事部大张旗鼓地这样干根本没有考虑其严重后果,现在这个恶果越来越明显。人们不再相信国家教育,不再相信国家科研,不再相信国家重视国内科研杂志。有钱的老百姓争先恐后把孩子送国外,没钱的千军万马考托福和GRE留学,国内的博士工作越来越难找,国外刚毕业博士薪水高过了国内的教授。这是对国内人才和人才教育一种直接的排斥和打击。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735

        尽管国内人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一概论之;尽管国外博士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不能一概论之!

        北京市首发招聘国内人才的布告不管结果如何,但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对国内工作人员和毕业生来说,犹如久旱沙漠中飘来的带着雨气的凉风。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7/234865.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38-347868.html

上一篇:脑子进水就去看世博
下一篇:崂山之石,堪比美玉
收藏 IP: .*| 热度|

6 罗岚 逄焕东 刘立 张天翼 姜咏江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