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悟】|海洋研学:生态教育启蒙是起点,生态文化培育是重点,生态意识形成是终点
叶属峰 来源:海洋生态大讲堂 2018-10-04
9月29日,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研学分会前期工作会在福建崇武海洋科普馆召开
教育与文化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具有“大市场、大产业、大前景”特点,发展教育与文化,吾辈任重而道远。重视教育与文化,笔者认为,应首先认识与重视第三种文化——生态文化开始。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尤其应该重视生态教育启蒙、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意识形成三个方面。其中,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又应当首从海洋开始。
早在1959年,英国学者 C.P.Show在其专著《两种文化》中指出,对学术界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缺乏交流的现象表示关注。在《两种文化》(第二版)(1963)中指出,“为弥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交流差距,将会出现‘第三种文化,这个交流差距似乎正在扩大”。
美国生态学家 Eugene P Odum
美国生态学家E P Odum (1997)在其专著《生态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的序言中,将生态学称之为“第三种文化”。
E P Odum著。何文珊译,陆健健 校。生态学——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视角上,将文化分为科学文化、社会文化与生态文化,后者是第三种文化,连接前两者文化——科学与社会文化的桥梁。
海洋研学的重点是生态教育启蒙、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意识形成,因此开展海洋研学,首先要从顶层上构建和建设科学体系,主要包括研学定位与理念、研学(人才、平台)资源整合、研学产品系列(教材、文学作品,等)和工作机制四大方面。
海洋文明是不同于陆地文明的另外一种文明模式,因此,海洋研学因海洋这一对象不同而具有自身特色,在开展海洋研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件事:
一是,要侧重生态教育与生态体验。生态教育是扎根教育与热土教育,侧重于生命观点,认为世间万物均有联系,著名理论是蝴蝶效应。它不同于环境科学的无机观点,后者认为万物之间没有联系,只是物质关系。另外,还要特别注重生态体验,加强生态文化的提炼与传播。
二是,不忘初心。学会的初心是开展太平洋周边国家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因此,要注重研学的知识化与国际化,重点是要走向国际化。
三是,依靠大学、依靠社会,依托市场,实现研学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建立研学的民间资本运作,公司企业的介入与发展,必须要注重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否则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
四是,提供民间资本介入,建立自助研学模式。学会的发展要注重民间力量,依托企业,走具有“造血功能、独立自主”发展模式。学会只提供政策与模式支持,面向社会个人与团体,采取自助经费形式开展研学活动。学会只提供立项服务,而运营过程和经费筹集等均由参加者个人或社会团体负责完成。
海洋研学需要大力发展,能够长久、持续地获得大发展,首要是理念与模式。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