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

已有 4346 次阅读 2018-11-23 00:26 |个人分类:书艺书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昆明大观楼长联

李兆良


没有 到昆明以前,已经读过孙髯的大观楼长联。1990年,首次到昆明,云南科委招待参观西山,大观楼等名胜,在长联前驻足良久。该联写景咏史两绝,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归来把此联写就一幅,赠送给中文大学高锟校长。他高兴得很,也展示了他的书法。他久居英国,比我更没时间练习,已经很不错。现在回想,28年了.今天偶然找出云南科委赠送的大观楼长联纪念品,兴来写了一遍,生硬乏味,算是留个纪念吧。



8509247b0c74d8aae800a8120560b04.jpg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以下来自网络】

作者

编辑

孙髯(1685(乙丑年)-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1]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髯翁八十有三,滇西师范公前往咒蛟台拜谒,见先生“白须古貌,兀坐藜床上,如松荫独鹤,互相问询,乃以诗请。拍案敷陈,目光炯炯射人。自是时携饼饵与谈,辄至暮始返。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1770),师范公再次拜访,先生依然耳聪目明,神智清醒。走路不用藜杖。孙髯翁的女婿在弥勒赶马经商,往来于师宗、丘北、泸西和弥勒间,为人忠厚,家道殷实,为尽半子之责,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岁(1772)将先生接到弥勒奉养。弥勒有个名叫苗雨亭的士子,早年在省城游学,与先生过从甚密。乾隆八年癸亥岁(1734),雨亭公出仕,任河南渑池县令,为官十八年后,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岁(1761)辞官归里,在弥讲学,得知先生到弥勒安度晚年,当即聘为西席,共同设馆授徒。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春正月初九日,孙髯翁于玉皇诞辰跨鹤西归,享年九十上寿。苗雨亭公感念至交之情,将先生殡葬于弥勒城西苗氏茔地。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

读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

孙髯先生的墓碑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004e1d32418d5085d96233f8861c494.jpg云南科委赠的铜质长联纪念品。原为赵蕃用颜体书写。




Image result for 昆明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外观 (来自网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147701.html

上一篇:诸葛孔明便宜十六策两篇-信息时代的处世生存之道
下一篇:诸葛亮考黜-任人唯贤的策略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11 武夷山 蔡小宁 刁承泰 刘波 郑永军 牛凤岐 刘德力 张国义 李志俊 汪育才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