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绘科学》刊载《中国人于西元1430年前测绘美洲》中文版:
原文英文版将刊载2017年国际地图学双年会网站在线论文集(Online Proceedings)。
有些图与表在微信号内没有加入,请看学刊原文。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 ——《坤輿万国全图》探秘
点上方蓝字“测绘科学”关注
摘 要
定性与定量分析《坤輿万国全图》和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墨卡托1569、 奧特里烏斯1570、墨卡托1595北极圈地图和普兰修斯1594年地图,揭示《坤輿万国全图》内容并非采自欧洲地图。《坤輿万国全图》显示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时期的欧洲绘地图上没有出现,部分是利玛窦去世后至少200年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輿万国全图》准确标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亚、雷尼尔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峡湾(美湾)、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与北美最高峰迪纳利(水潮峰)纬度与地理特征完全符合,南美智利与秘鲁的经度比较正确。普兰修斯与墨卡托的地图严重错误和不确定。《坤輿万国全图》的中国地名地理不是利玛窦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60年以上。传教士卫匡国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测绘,只能翻译中国原数据,说明明代中国有能力测绘大面积有准确经纬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图。这两种地图证实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学并非来自西方。《坤輿万国全图》证明中国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先行者。
引用格式
引用格式:李兆良.公元1430 年前中国测绘美洲: 《坤舆万国全图》探秘[J]. 测绘科学,2017,42 (7):8-16.
正文
1602年,意大利耶稣教会会士利玛窦向万历皇帝献《坤舆万国全图》, 全图以中文标注。过去400年来,世人一直以为这是按照欧洲绘世界地图翻译绘制而成。地图高1.52m,宽3.66 m, 上有1114 个地名, 是当时最详细、最精确的世界地图。2010 年,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购买了一个印本, 该图的高精扫描版刊登在大学图书馆网站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此外, 日本东北大学藏有彩色版。因为《坤舆万国全图》稀有, 而且含有当时西方还未了解的地理, 无法解释, 长期困惑了地图学家,被西方称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
1 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源自欧洲绘地图
许多证据证明《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源自利玛窦时代的欧洲地图。主要论据简单总结如下。①教皇领地(PapalStates)、托斯卡(Tuscany)和佛罗伦萨(Florence)等文艺复兴时代,利玛窦时代的地名阙如。反之, 地图标注了罗马时代的地名,如Hibernia(今爱尔兰),Lutetia(今巴黎)。②一半的地名, 包括美洲, 是欧洲绘地图上没有的。③ 另一位传教士德礼贤(Pasquale M.d’Elia,1890—1963)把《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从中文翻译为意大利文, 而不是直接取自欧洲地图。④ 《坤舆万国全图》的海洋命名,东南西北以中国为中心,而西方当时地图的海洋命名,东西南北混淆。1542 年,教皇下令Ulpius制造的地球仪, 把墨西哥以西的海洋称为东洋及西洋。奥特里乌斯1590年太平洋地图,把北海标示在南美最南端。艾儒略的《万国全图》把大西洋同时称为东洋和西洋。1753 年,法国官方制图家布阿殊(PhilippeBuache)的地图把南海标示在赤道以北的太平洋。直到18世纪,欧洲绘地图的海洋,东西南北还是分不清。本文以定性和定量方式分析美洲与中国地区的地理,证明: ① 《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自己的测量绘制, 不是源自西方地图; ② 明代中国有足够地图学技术绘制经纬度和大面积的球型投影地图。
2 本初子午线与经线
墨卡托、奥特里乌斯、普兰修斯与其他16世纪的欧洲绘地图把本初子午线定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s,13°~18°W)或佛得角群岛(CapeVerdeIslands,22°~25°W)。根据奥特里乌斯的世界地图,本初子午线设在今天格林威治线的23°W。欧洲人能准确度量经度是在18 世纪中期。200年之前,把本初子午线设在大西洋的海岛上,引入不准确的测量标准是不合理的, 如果以为这是2世纪托勒密定的标准,更不合理。非洲最西海岸多处位于现在的17°W。《坤舆万国全图》的本初子午线贴着西非洲最西海岸,例如塞内加尔的达喀尔(Dakar,Senegal,17°33′22″W)。这是亚欧非大陆板块的最西点, 离开非洲最西岸就进入大西洋,这是制定本初子午线的合理思路,也表示中国人曾到达非洲西海岸, 在这里测绘。西非洲有中国文化的痕迹, 这里从略。自《坤舆万国全图》至今,中国称非洲以西的海洋为大西洋,欧洲对它的称谓历来含混不清。这是《坤舆万国全图》与欧洲绘地图明显的不同。
3 比较普兰修斯世界地图(1594)
下面以现代卫星测量经、纬度为准, 比较不同的地图,除北京数据为东经以外, 其他换算为西经度数,以便比较。古代地图精确度达不到1°以下,故数据不设小数点。奥特里乌斯地图(1570)和墨卡托世界地图(1569)的北美洲地名贫乏。两者均被认为是《坤舆万国全图》的前身,是没有道理的。普兰修斯世界地图(1594)首次标示了北美西部的地名,但是西方文献表明,欧洲人到达该处均在利玛窦逝世200年以后。美国勘探密西西比和以西的地理,公认是自路易斯和克拉克1804年开始的。以下比较《坤舆万国全图》与普兰修斯地图的美洲西北部地理。[水潮峰(C.deCorrientes), 美湾(B.Hermosa)和雪山(C.Blanco)]. 普兰修斯地图的误差是《坤舆万国全图》的3~5 倍。一个地名在普兰修斯地图上多次出现在附近地域, 含糊不清, 是信息来源不同, 莫衷一是所致。最高误差超过整个美国东西岸距离(4300km)。《坤舆万国全图》特有地名只有一个, 比任何普兰修斯地图上的相应地名误差均较低。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Anchorage)可以同时看到美洲西岸唯一的水潮(TurnagainArm)和北美最高峰迪纳利山(Denali)。迪纳利山高达6000m 以上,安克拉治当地居民能看到这山只有30% 的机会。水潮需要在每月特定的日期才比较明显。要同时观察到迪纳利山与水潮, 观察者一定要在当地停留一段时期, 才会命名此地水潮峰。欧洲人温哥华(GeorgeVancouver)首次看到迪纳利山峰是1794年。库克船长的属下伯莱(William Bligh)第一次报道水潮是1778年。《坤舆万国全图》的水潮峰地名与两种地理吻合,只能是目击者的命名。即使算1602年完成,也比欧洲人早近180年。西班牙的译名corrientes只是海流,不是水潮macareo。今日的CaboCorrientes位于墨西哥Jalisco,当地没有水潮,也没有高峰,是后来误置的结果。
雪山即现今的雷尼尔山,高4392 m,是华盛顿州最高峰, 终年积雪, 名副其实的雪山, 是州的标志,在海上, 几百千米外可见。普兰修斯地图标示了4处“白峰”,大概就是指雪山,另外,内华达山(Sierra Nevada), 西班牙语雪山, 今天位于38°N,119°W。按照普兰修斯的经纬度(41°N,175°W),是在太平洋中央了。内华达山在内陆,位置偏南,不是终年积雪,1542年卡贝利由报导在美洲西岸,其实是看不到的。据说,卡贝利由的船员最远到达40°N,不能看到瑞尼阿山。首次看到瑞尼阿山的人是温哥华(1792),比《坤舆万国全图》晚近200年。史密斯(JedediahSmith)是第一个到达内华达山的欧洲人,时为1827年,晚于《坤舆万国全图》220年。美湾指阿拉斯加沿岸的冰川峡湾, 从克赤坎峡湾到冰川岛都是。如果水潮峰与雪山的定位准确, 美湾也应该是正确的, 从南到北航行,首次看到冰川峡湾就是55°N 的克赤坎峡湾,附近的风景绝美, 而且水深, 可泊大轮船,是游轮的路线。普兰修斯地图有3 处B.Hermosa,还有1 处R.Hermosa,疑是B.Hermosa 的误写, 此外有2处CabodeCorrientes,5 处雪山,莫衷一是。普兰修斯地图的标示不是探测结果。
4 西方地图的加利福尼亚错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后一个被开发的州之一。1569 年墨卡托的美洲地图,加利福尼亚还是相对正确的半岛,可是,1595 年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却把加利福尼亚置于北极圈里。《坤舆万国全图》的加利福尼亚在主图和北极圈插图的位置与形状都是正确的。加利福尼亚湾北端,今天的纬度比《坤舆万国全图》记录低5°,是600年来科罗拉多河冲积的结果, 称为红海是因为河水带来的红泥。1540 年, 西班牙殖民者科特斯的手下欧约阿勘探今日的加利福尼亚湾,把它命名为科特斯海。但是1561 年鲁切里的地图与1590年奥特里乌斯的太平洋地图均标示为红海, 正如《坤舆万国全图》的命名一样, 只是中国的地图称之为东红海, 以识别亚非之间的西红海。因为中国与欧洲的方位不同, 东西相反, 欧洲把东红海改为别的名字, 他们自古知道的红海保留原名。加州史丹福大学的Glen McLaughlin地图部收藏了从1622年至19世纪中叶700张以上加州的地图,显示是岛, 不是半岛。1741 年莫尔的地图,加利福尼亚仍然是岛,北达北纬46°,太平洋很小,亚洲与美洲之间的海峡也很小,阿拉斯加是未知地域, 赤道以北标示为大南海(GreatSouth Sea)。但是1569 年墨卡托,1570年奥特里乌斯的世界地图却显示半岛。加利福尼亚是半岛的观念是1699 年耶稣教会会士基诺(EusebioFranciscoKino)证实的。为什么100多年前的地图反而正确, 而以后的错误? 原因是前者参照了实地测绘的地图, 我们现在知道是明代中国人测绘的原本资料。
5 加拿大北极圈部分
1610年,哈德森“发现” 加拿大北部的大湾以前,《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有一个湾名为哥泥白斯湖, 在西方地图上被翻译为LakeConibas 或Conibaz。这湾的开口比较窄,注入北极圈。在普兰修斯1594年地图与鲁夫的书“海上英雄”(1598)里有记载。但是当时没有记载任何人到过此地。所以班克罗夫特认为是想像的,意外的,捏造的,传奇小说,比神奇还神奇。奥特里乌斯1570 年世界地图,在哈德森发现湾之前40 年也有一个无名的湾,开口宽大,与实际不符。1595 年的墨卡托错置哥尼白斯湖在北极圈里, 而且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同时有另一个注入北极圈的湖。这些都是传抄错误的结果。唯一正确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当然就是原来探测者的正本。《坤舆万国全图》有何皮六河(ObiloRiver)由南向北流入北极圈, 相当于今天的麦肯齐河, 以发现者Alexander Mackenzie命名,他于1789年到达该河,比《坤舆万国全图》晚190 年。1595 年的墨卡托北极圈地图,Obilo误写为Obila,注入北极圈的加利福尼亚湾,明显是错误。普兰修斯地图显示两条河流入北极圈, 其实只有一条大河。1610 年,哈德森湾被发现时,根本无法穿越北极圈的冰块到达这里,所以Obilo河不是欧洲人首次发现的。《坤舆万国全图》比他们早190年。2013年,一道新桥横跨麦肯齐河,以原住民的语言命名为“DehCho”桥。DehCho与汉语“大漕” 同音同义, 汉语“漕” (客家语TaiCho,粤语DaiCho)是水道,不可能是巧合的,即原住民与懂汉语的人交流过, 或者本来原住民就是汉人的后裔。郑和大航海年代,气候比较暖和,北极圈是可以通航的。以后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欧洲要找“西北通道” 已无法穿越,直至19 世纪才有能力破冰到达。《坤舆万国全图》比奥特里乌斯、墨卡托、普兰修斯地图更正确。普兰修斯地图显示两条河,其实只有一条,其中一条河口比较正确只是巧合。
6 南美洲
图2比较了《坤舆万国全图》与3种同期的欧洲绘地图的南美地形。前者明显比欧洲绘地图更接近今日卫星摄影的结果。所有经度转换以格林威治作本初子午线为零。奥特里乌斯1570年地图设智利一点为南美最西点,误差最大。普兰修斯有了相当改善,但是没有航海记录改善的理由。西班牙殖民者当年南下,止于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被比奥比奥河(BioBioRiver)挡住去路,遭受原住民马普切族顽抗,19世纪才越过比奥比奥河。时至今日,马普切族还在争取独立。麦哲伦于1520 年通过南美海峡,没有沿着海岸走,直接朝西北方向进入沧溟宗(太平洋)。除非预先知道途径, 探险者不轻易离开海岸, 冒着脱离补给的危险, 去挑战未知的大海洋, 不是一般探险者的思路。他这举动暗示从别处得到横越大海洋的信息。如果麦哲伦有沿岸勘探, 他的信息应该反映在墨卡托与奥特里乌斯地图上, 不致误差如此大, 把智利认为是南美最西的区域。如果他们有测量南美西海岸, 得出的误差如此大,也证明他们并没有掌握测绘世界地图的技术, 南美形状的偏差显示西方测绘者的能力有限。
7 明代中国有高超的测量技术
明成祖1403年建都北京,设顺天府,普兰修斯地图标示顺天,表示他的信息来自明永乐以后。但是, 普兰修斯的顺天府置于北纬48°,比真正的纬度高8°,这就是利玛窦在中国扎记里说的有些作者与绘图家把中国地理往北延伸10°的错误。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没有顺天府, 中国北方的城市翻译与中国所有的汉语地名不能对照, 有可能是契丹语、蒙古语,比较可辨的是上都(Xanadu)。从这3 种地图可以判断,中国明代地理信息流入欧洲是介于1570年与1594年。普兰修斯根据明代信息更新了地图,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地图, 所以把纬度往北延伸了。利玛窦看到中国地图和数据,比对欧洲绘地图,作出上述评语。
8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的启示
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收录在BlaeuandBlaeu1655 年的地图集内。卫匡国来华是明清交替,中国最混乱的时期(1643—1651)。他回欧洲后出版了《中国新地图集》,含有一幅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地图,15幅中国分省地图,超过1500个地名的经纬度,精确至度与分。任何人在9年内无法在陆地上测绘明代中国6×106 km2,何况是明清之际兵荒马乱。有任何一处不是卫匡国测量的地名, 都是中国自己测量的。卫匡国到过的地方很有限,中国的经纬度只能是中国人自己测量的。表6显示21个城市的经纬度, 除了辽阳与朝鲜之外, 全部误差不超过1°,首尔与平壤误差在0.5°以内。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所列地名, 原经度以北京为0,兹转换今值以北京为0作比较,标E为北京以东, 其他为北京以西。纬度表达照原文度与分。卫氏地名稍异于今译,根据地图确定。卫匡国带走中国地图回欧洲是公认的。其中有罗洪先的广舆图的更新本。广舆图是明代的地图集,有113 幅地图,成于1541 年,首次印刷是1555年。1579年重印,加上更新资料。顺天府位于北纬39.9°,是永乐登位时命名的。地图上的海岛显示明代中国有能力在海洋上测量经纬度。
9 《坤舆万国全图》成图时代
《坤舆万国全图》在西班牙上方有一段文字:“欧罗巴洲…. 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十馀载云”。此段明确了《坤舆万国全图》原图的成图年代。相通指正式建立国际外交关系。元朝时, 欧洲教皇派使节马林诺里带领使节团50 人来华, 于1342—1347年驻北京大都。下数70年为1415—1426年间,正合郑和下西洋第六次以前。假如以利玛窦来华,献图,或者以欧洲奥特里乌斯地图出版日期算, 为1500—1530 年, 为中国海禁时期(1433—1567),不与外国通, 与此段文字不相容, 因此文字是郑和时代记录的, 原封不动, 地图也是当时测绘的作品。《坤舆万国全图》上中国北方有若干地名仅仅与永乐北征(1409—1424)有关, 榆木川为永乐逝世地点(1424), 万历年代已无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不应出现在世界地图上。宣德三年(1428)从越南撤离, 交趾易名安南, 万历时, 已弃交趾一名,故地图应成于1428 年后不久。郑和第七次出航为1430年,他于1433年去世,以后中国再没有大航海活动,没有测绘世界地图的动机与能力。故地图应是1430年出航前完成。如此庞大的地图,计算经纬与拼接分图, 制作需时应不止一年, 故以1430年为下限,是把成图时间定为1428—1430年的论据。
10 结束语
《坤舆万国全图》全部以中文标注,不是来自欧洲的, 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测绘记录。比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更详细、准确。抄本不能比原本更精确,所以资料不可能来自奥特里乌斯、墨卡托、普兰修斯等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是文艺复兴前段的欧洲, 美洲地理则超越欧洲人的认知200年,是不可能的,因此西方称之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李之藻只翻译了一下欧洲来的地名, 是原来地图已有。他并未更新中国的地理, 说明是原来存在的老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符合郑和前六次航海的时段, 应是总结经验, 准备第七次航行之用,成图时间为1428—1430 年。除了加注序言和翻译部分,欧洲人勘探新大陆命名的地方。根据利玛窦本人的笔记, 他参与制作《坤舆万国全图》极为有限。官员瞒住他有另外版本, 利玛窦连一个版本都没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地理测绘没有贡献, 他们对公开保存地图却立了大功。
中国在明清之际,内乱外患,大量文献流失,包括郑和大航海的记录和原地图。利玛窦与李之藻制作《坤舆万国全图》以前,1593 年, 南京已经有地图显示加拿大和亚伯尔耕(Apalchen)即中国所知道的新大陆。亚美利加一词作为大陆名称为1507年瓦德斯穆勒地图以后才出现。所幸这些信息保留在《坤舆万国全图》上。从奥特里乌斯1570年地图到普兰修斯1594年地图,西方对中国与世界的了解大增,实源于中国的地理信息外流,地图学是东学西传, 不是西学东渐, 是中国拥有的世界地图信息外传引起后来欧洲西进新大陆。比较地图学是还原世界史的重要工具。真正开创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应该是明代中国人, 近代地图学的突发猛进是与明代大航海的需要和经验总结有密切关系。世界文明史、航海史、地图学史应该更正这段被误译600年的史实。
往期热点文章链接
2017年(第42卷)第6期
关于《测绘科学》
主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邮箱:niu@casm.ac.cn
网站:http://chkd.cbpt.cnki.net
作者QQ群:555495420
(入群:稿号+姓名;群名片:姓名+单位)
编务QQ:2378225509
《测绘科学》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加红是另一篇作者的有关文章。)
李兆良
2017.7.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