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扎记中外译本考疑【全文】
李兆良
序言
2010年我在马六甲第一届国际郑和会议发表了第一篇质疑利玛窦为《坤輿万国全图》作者的论文,2012年台北联经出版了《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书,2013年台北联经出版了《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2017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简体字版,同时在科学网,新浪网发布了200篇以上的通俗博文。《坤輿万国全图》的许多证据,以科普形式发表,没有引起充分注意。2016年7月开始,我开始在《测绘科学》发布一系列论文,澄清利玛窦在完成《坤輿万国全图》的角色,通过中外原文献加上实地考察,从不同角度再三证明明代中国有先进的测绘学,《坤輿万国全图》的原测绘作者不是利玛窦和李之藻,也不是欧洲地图制作者。本篇通过分析利玛窦《中国扎记》不同版本,用利玛窦本人的话语,揭示他有限参与《坤輿万国全图》的成图。第一幅比较精确的世界地图原测绘者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大群体,名字已佚,原图完成时代为1430年左右。明代大航海开创了以后全球化的新局面。
明代郑和在永乐(1403-1424)的伟略下启动了空前绝后的六次大航海,无远弗届,成功回来,完成了《坤輿万国全图》的前身母本。宣德1430年启动的第七次航海活动,其中有到达西半球的,但不能返航,流落美洲,遗下颇多文化证据,但均被认为是后来华人留下,没人深究。
宣德之后,人亡政息,1430年的大航海竟成绝响,大航海活动嘎然而止,明代中国引退国际舞台。与此相反,同时期的欧洲开始文艺复兴,人文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商业化带来国际竞争资源和市场。随之而来的欧洲大航海活动,利用郑和在航路上遗下的零星信息,制作地图,大胆西进,从此改变了世界平衡。中国在世界航海方面的顶尖地位,被西欧各国轮番代替。以后的全球性殖民运动,中国完全缺席。15世纪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拉开了帷幕。领导全球地理探索的中国,反而成了被欺凌的对象。明代郑和大航海的功绩,在有意无意的历史改写中被遗忘。为了自圆的改写,不止极力低贬明代郑和,也连带剔除了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贡献。
第一位成功接触中国统治最高层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被尊为“西学东渐”的先行者,而“东学西进”一词不存在电脑词汇里。为了锁定《坤輿万国全图》是西方带来的地理学,欧洲人不断强调“中国只有天圆地方的观念,把中国放在地图中央是讨好中国人的自大心理”,“中国没有测绘学,没有地图学,没有三角几何的数学观念,不能做球形投影”,发挥到极致的是:“西方来华之前,中国没有科学”的论点,不止在欧洲流行,也在中国教育的尊师与师承传统中成为“显学”。任何质疑和反对欧洲中心论,都被戴上“自恋,自大,意淫”的帽子。经过400年外内熏陶,“中国科技不如人”的自贬已经成为习惯,深入民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崇洋媚外,一切以外国为宗的变态成为某些人的常态。任何国家要受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中国今天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际楷模,在文化上却需要更大的努力。缺乏文化自尊,不尽人意的,都与脱离“真”有关,
尊重事实,不偏不倚,是科学人的本分。科学人有国籍,科学是没有国籍的。这十年来的案牍劳形,不能说与自己的文化背景无关,更重要的是求真的理念。还原、更正世界史,目的不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是科学求真。只有“真”,才能进步。任何假的,最后都被唾弃。“真理不离真相,真相不离推理”,是我经常重复的话。任何不符合推理的,都不是真相;没有真相,就没有真理。真相是自然的,自在的,不是谁说了算。
求真,需要正本清源。这篇分析利玛窦《中国扎记》各翻译版本的文章,以利玛窦自己的话语澄清《坤輿万国全图》成图作者之谜,目的就是正本清源。
六百年历史误会的沉淀,不容易一下灰飞烟灭,必须一步步澄清。对过去不能理解还原世界史的论证和意义,曾经尖锐评论的网友,我不存个人芥蒂,还是以礼相待,我们争的不是个人意气,是科学真义。用一两篇文章去解释六百年的误会是不可能的,必须平心静气,排除过去的成见,以全局观点去分析事理。约定俗成,随主流的习惯,与创新背道而驰,对思维发展没有好处,对社会发展没有好处,对科学而言,更是一种亵渎。
最后鸣谢中国测绘科学院属下《测绘科学》杂志的编辑们,特别是牛汝辰老师的支持与努力,使我十年来的研究能见天日。对一直关注此事,雪中送炭的各界朋友,不能一一具名,深表歉意,並致衷心的感谢。谨此,把这几篇文章献给愿意求真的世界朋友们。
李兆良
2017.5.24
以下是目前已发表的论文:
1. 明代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兼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是利玛窦,《测绘科学》2016年7月号
2. 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测绘科学》2017年4月号
3. 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扎记中外译本考疑,《测绘科学》2017年5月号。
(勘误:表2:CuoShoujing 应为 Guo Shoujing。)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