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恶夏史与《封神榜》人物原型
《有夏志传》对于夏桀与妹喜搞群交淫乱的描写,以及后羿与寒浞等家族淫乱、师徒父子相互残杀的描写,证实了周把夏礼作为处理非法男女关系的手段,是因为夏是男女关系混乱、统治阶级兽性膨胀的朝代,类似于埃及法老家族合法化的家族乱伦制度。妲己在《封神榜》没有受到如此淫秽色情的处理,甚至假托九尾狐作怪暗示她本为好人,体现了商文明的进步。而伯邑考牺牲在前任王后九侯女嫁给帝辛以前,里面妲己勾引与陷害伯邑考之说,完全是文学虚构。九侯女就是鬼方九尾狐部落来的,她的冤死让妲己恐慌犯傻,说雉鸡精因为九尾狐冤魂作怪,而难以修炼成仙,是说得通的。而《封神榜》雉鸡精的原型是帝辛的妹妹,即姬昌的王后子喜妹。她在帝辛死后会朝歌,加速了武庚叛乱。很多书说太姒是王妃,但却有10个儿子(亲生女儿多少,未记载),还有8个是其他王妃所生。世上没有如此厉害多产的河蚌精,足以说明太姒称王造就女霸王,把非亲生儿子算在自己名下。武王伐纣,周公东征,说明周兴于姬昌,成于姬发,乱于太姒称王外戚政变,定于姬旦,而旺于邑姜、姬诵与姬钊。
周文王时期,文王姬昌招贤纳士,南宫适归附于周文王。《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此后,南宫适成为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国语·晋语》记载:“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南宫适是周族的重要谋臣,曾参与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动。西伯侯遭殷纣王软禁之难,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们搜集美女、骏马和奇珍异宝入贡商王,使西伯获释。其中,南宫适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义渠之地找到了奇珍异宝骇鸡犀。
南宫适作为周族的大将,曾率领周族大军进攻商朝的周边小国。在西伯侯的指挥下,南宫适发动了对黎国的征伐,邻近的邗国来增援黎国,南宫适俘虏了邗国和黎国的二位国君,把邗侯迁往翟,赦免黎侯,让他回国反省。
鉴于谋略出众,武功卓越,南宫适成为“文王四友”之一。《周书·君奭》提到文王谋臣,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适五人。武王时,虢叔(姬昌弟弟)已死,只剩四人,《尚书大传》称为“文王四友”。 《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文王死后,南宫适继续辅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业。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宫适受命将商王搜刮屯积在鹿台的财宝和钜台聚积的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且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帝王世纪》曰:“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赈贫民,命南宫伯达史逸,迁九鼎于洛邑,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飨祀于军。”而同一事,《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适、史佚展九鼎保玉。” 史佚就是在《诗经》中被批判的男权文化大革命旗手。
周朝建立后,南宫适又成为武王的重臣。《周书·泰誓》《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武王称自己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据马融、郑玄考证南宫适就是武王所称的十个重要大臣之一。南宫适还是成王的辅国重臣之一。《后汉书·班彪列传》记载:“昔成王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还有说南宫适与箕子关系密切,参与朝鲜建国。
文王四友中有泰颠(太颠),是姬发的卫士,活到周成王时代,不太可能是太姒的父亲姒容复,除非姬发去世时很年轻。姒容复是政治狂人,泰颠的名字似乎代表他就是姬昌的岳父姒容复。但因为太姒父亲肯定会被美化,所以不应该是姒容复。太颠更可能是太姒弟弟,估计是因为辛女王包养小白脸,姒容复疯狂投身反商复夏的革命事业,父母失和受刺激,成了被混沌魔兽诅咒的忍者神龟,不幸得了脑癌。太颠思想非常偏执,但不是理智失控的疯子,表现为政治理想坚定,不折不挠地献身武王伐纣革命事业,是姒容复去世后反商复夏运动的鼓吹者。也许姒容复与太姒经常出丑,就让弟弟太颠来承担罪责,从此有了此名号。
根据刘光保在《发现夏朝》中的考证,姒履桀与妹喜的历史原型是埃及法老哈伦海布(Horemheb),第二任妻子穆特诺杰美特(Mutnedjmet),后来成为法老的大皇后,名字发音有“妹”音,就是夏桀妻子妹喜。他全面清算埃赫那顿(姒孔甲)统治形成的权力结构,对后继法老清算与除名。他恢复了被埃赫那顿法老废除的传统,并摧毁了崇拜阿顿的制度,恢复崇拜阿蒙。而在夏桀30年被杀死的关龙逄就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阿伊(姒发)的儿子或养子。埃及古物学家认为,哈伦海布没有子嗣继承他的王位,他把王位传给了拉姆西斯一世,后者建立了第十九王朝。
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第十八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约公元前1575年-约公元前1308年),由阿赫摩斯(姒宁)继位开始,到哈伦海布死后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结束,共经历了近300年和14位法老。
哈伦海布法老约公元前1319年—约公元前1292年在位,相当于商朝的阳甲-盘庚时代,九州的区夏殖民地开始传播埃及大夏帝国的新近历史。200年后周部落在古公亶父领导下崛起,区夏殖民地、商、周与本土的三皇五帝自治方国,进入同步发展的新时代,大邑商的侵略扩张与屠杀异族搞人殉人祭成为九州的邪恶轴心。到了商帝辛时代,有辛国太姒嫁给姬昌,从弟弟辛甲获取的区夏殖民地野史《归藏易》中获得启发,由文字精尹佚按照太姒、周文王的意图,首先把夏禹(埃及第一王朝法老——美尼斯)取名为姒文命,意思就是各区夏殖民地以皈依来自昆仑山的太姒,与被大邑商重用的周文王为天命。而后根据周方伯历史与帝辛的丑闻伪造姒孔甲-姒履癸的晚夏历史。结果,实现禅让的哈伦海布法老被周伪造的夏朝历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由于夏桀(哈伦海布)被描绘为一个负面人物,以致妹喜和关龙逄的人物形象也整个发生了颠倒,关龙逄甚至成了伯邑考、比干的象征。而勾结伊尹亡夏的淫乱色情间谍妹喜,就是用来搞臭苏妲己的,真正的西岐色情间谍王贵人(王琰)只是以“帝辛派胶鬲求玉于文王”的美玉(邓婵玉)的隐晦表达出现。王琰的名字说明她来自炎帝部落,父亲邓九公的原名很可能是邓九皋,姒皋是少皋的原型。姬旦娶了邓龙吉,说明炎黄合流,以龙为图腾。姬旦怕祸及邓婵玉,伐纣顾虑多。
埃及大夏在华开拓殖民地时,对本土部落无恶不作,把大量女俘虏当作妖族的性奴隶,自然就有各区夏民众淫乱的丑闻在九州广为传播。而华族的女首领女娲,为了九州各族脱离大邑商的奴役与屠杀,利用色情间谍配合西羌女首领西王母,为民做主改天命。火云洞的伏羲、神农、轩辕其实是躲在本土部落燧人氏的火云洞忍辱负重,秘密调动各路神仙妖魔配合革命的联络人,身份不光彩,自然很难高升为皇天上帝的代理人。结果,三天尊在武王伐纣以后发现失算,当选的元始天尊很难贯彻自己推举孤竹国为共主的意图,让西王母之夫、东夷部落的少昊出任昊天上帝。昊天是夏,上天是冬,说明东夷部落以烛龙为图腾,季节划分不同于商的春秋二季。蚩尤部落是东夷部落的联盟,一开始避开战火很超脱,但在周公东征期间受到打击,就是炎黄部落打击蚩尤的故事。《拾遗记》提到商纣时代的燧人、蚩尤部落,说明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部落,连伏羲的华族都有外来殖民嫌疑,更不用说夏族与周族了。
二、姬昌让盐商胶鬲上钩的昊天上帝(转载)
(新浪网guokeshendu)
关于帝少昊始创属于管子所云“海王之国”概念与范畴的东夷“百鸟图腾王国”。 除《大荒东经》所载“少昊之国”,即以少昊为始奉行“以邻为壑”政策,来与帝颛顼断绝“琴瑟旧好”为最详实者。《左传.昭公十七年》则以记载象征“少昊之国”国祚国运的“鸟纪鸟师鸟名”为最详细。其全文先引录如下: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也,伯赵氏,司至也,青鸟氏,司启也,丹鸟氏,司闭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尸鸟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骨鸟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继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按引文所记“少皞”,据《山海经》考,拟为“少昊”同音归并之误也。“少皞”为神为人,本是“白帝之子”即西方盐长国国君之名,也即是“西方盐神--大皞”的子族部落大酋长之名。“少昊”为神为人,本是“太阳之子”即东方“百鸟图腾王国”国君之名,也即是“东方太阳神--太昊”的子族部落大酋长之名。两者本不能混同。然少昊篡同少皞之名的事实;或者更准确点说,本出自“西方盐神”之名的皞,被加诸于本出自“东方太阳神”之名的少昊,令少昊能以东方“太阳之子”兼为“盐神之子”的文化现象,当然应视为代表“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立,历黄帝轩辕氏“用夏变夷”,及帝喾与帝尧的“用夷变夏”,以至在夷夏合流的历史过程中,届时的“内陆文明”以“西方曰卤”之地历帝颛顼“绝地天通”之乱沦为“三危之地”开始落为下风,而“海洋文明”则以帝少昊创立“百鸟图腾王国”时的“风鸟适至”,开始以“紫气东来”占得上风的集中象征。同时,郯子托本为“太阳之子”的少昊之名,为“盐神之子”的少皞之名,这一绝非出于数典忘祖,而是出于同时奉自家的高祖为“盐神崇拜”对象的精神现象,当然足以引为铁证,用来证明我在前面考证分析帝少昊创立东海“百鸟图腾王国”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学习引进“盐宗”宿沙氏发明创造的“煮盐术”用做大规模煮海为盐。否则,少昊是没有资格篡同少皞之名兼为“东方盐神”的。
更为重要的则是,继《山海经》之后,《左传》所记东方郯子大抵是最先以“纪、师、名”为概念与范畴,复引原始《河图五行》“五方神封禅系统”为模式,来概括描绘与评述他所理解与接受原始历史真消息分明尽收于《山海经》物候地理与人文历史原始神话传说大系,故而在对象符号上囫囵,能知在大嗥、炎帝、黄帝、共工氏、与少昊间明显所存图腾崇拜差异的神话学意义。
三、遗落的埃及夏史与五帝传说
在周利用区夏殖民地,配合反商复夏的造反行动,炮制本土夏朝伪史时,他们大肆宣扬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故事,结果错误地把太康当作了夏启的儿子,遗漏了近1300年的历史。而他们自己伪造周部落首领谱系时,与商王谱系一对比,居然遗落了近15代人。以下是刘光保的研究结果。
(2015-06-20 15:12:12)
标签: 昆吾
王朝
法老
古埃及历史
夏朝历史 | 分类: 古埃及与华夏 |
古埃及文明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千年,在约前3100年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由法老统治,之后的埃及因此也称为法老埃及。前332年时埃及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被托勒密王朝(虽然也自称法老)统治,古埃及时代结束。埃及学家通常把古埃及历史划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等9个时期,其中前王朝时期是埃及统一之前的文明初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法老统治逐渐形成的时期,古、中、新王国时期则是国家统一,法老中央集权的文明繁荣时期,而第一、二、三中间期则是国家分裂,或被外族侵略,法老权利没落的时期,最后的古埃及后期是埃及受到外族侵略和统治,逐渐被其他民族征服的时期。
古埃及朝代 |
All years (rightmost column) are BC (BCE) 所有年代公元前
|
Naqada Naqada II c. 3500–3200Protodynastic 前王朝 Dynasty 0(Naqada III)0c. 3200–3150 First DynastyIc. 3150–2890Second DynastyII2890–2686 |
Third DynastyIII2686–2613Fourth DynastyIV2613–2498Fifth DynastyV2498–2345Sixth DynastyVI2345–2181 |
First Intermediate[hide] 第一中间期 Seventh and Eighth DynastiesVII/VIII2181–2160Ninth DynastyIX2160–2130Tenth DynastyX2130–2040Early Eleventh DynastyXI2134–2061 |
Late Eleventh DynastyXI2061–1991Twelfth DynastyXII1991–1803Thirteenth Dynasty(13王朝)XIII1803–1649Fourteenth DynastyXIV1705–1690 |
Fifteenth DynastyXV1674–1535Sixteenth DynastyXVI1660–1600Abydos Dynasty1650–1600Seventeenth DynastyXVII1580–1549 |
Eighteenth Dynasty 18王朝XVIII1549–1292Nineteenth DynastyXIX1292–1189Twentieth DynastyXX1189–1077 |
Third Intermediate[hide] 第三中间期 Twenty-first DynastyXXI1069–945Twenty-second DynastyXXII945–720Twenty-third DynastyXXIII837–728Twenty-fourth DynastyXXIV732–720Twenty-fifth DynastyXXV732–653 |
Twenty-sixth DynastyXXVI672–525Twenty-seventh Dynasty (1st Achaemenid Period)XXVII525–404Twenty-eighth DynastyXXVIII404–398Twenty-ninth DynastyXXIX398–380Thirtieth DynastyXXX380–343Thirty-first Dynasty (2nd Achaemenid Period)XXXI343–332 |
Argead Dynasty332–305Ptolemaic Kingdom305–30 |
古埃及历史一般被划分为8或9个时期,即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这是后来埃及学家根据古埃及国家统一、繁荣以及中央政府权力等情况进行的划分,而不是古埃及人自己的划分标准。现代通用的30或31个埃及王朝则是由托勒密王朝早期古埃及祭祀曼涅托在《埃及史》(希腊文转写:Aegyptiaca)一书中提出的,由于《埃及史》原书已经遗失,其划分王朝的标准现在不清楚。例如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一任法老雅赫摩斯一世是埃及第十七王朝最后一任法老卡摩斯的弟弟,按说应该划为一个王朝中。而之后的图特摩斯一世则不是雅赫摩斯一世的后代,却被同归入第十八王朝。埃及学家推测曼涅托的划分标准是部分根据神话传说、部分根据历史事实、部分根据已有的划分进行的,并不完全根据法老家族进行。例如上面的例子可以解释为雅赫摩斯一世统一埃及,驱逐了外族侵略者,因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王朝)。在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的划分上,曼涅托可能根据神话和宗教标准,使两个王朝都有9个法老,因为9这一数字在古埃及是神圣的。一些埃及学家试图抛弃曼涅托的划分,而重新进行更合理的划分,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因素,大多数著作和学者都还一直沿用这一划分。因为,这种以法老名称进行的王者表列,事实容易产生许多的问题。
中国所记载的夏朝历史,现在已有大量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就是部分古埃及的历史。其中三皇五帝时代就是古埃及涅伽达文化二期后期和涅伽达文化三期时代。尧、舜、鲧、禹、启都有明确的法老对应。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真实不虚,前2000年在埃及,后3000年在中国。但是在中国夏朝历史记载中,包括《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是把太康直接放在夏启之下。然而实际上,太康应为古埃及13王朝时期的法老,就是说中国的夏朝历史丢失了从启到太康之间13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个阶段是古埃及经历古王国、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这个时期第四王朝胡夫就是中国史书记载的昆吾。虽然《竹书纪年》同样没有把昆吾列为夏国王,但是却多次提到昆吾氏:
· 帝仲康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 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 帝廑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 帝昊(皋)元年,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 帝癸(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 帝癸三十年,商师征昆吾。
· 帝癸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昆吾曾霸于夏朝, 昆吾氏族曾经是夏朝中坚力量。历史真相是古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很有可能是昆吾氏族王朝天下,而昆吾氏王朝又与楚人关系极大。推测或被周人所不喜,而直接不记录,并对夏朝历史进行删改,或则因为第一王朝为大禹开启,而18王朝为大禹后代少康建立,中间昆吾氏族王朝并非大禹后裔,而被认为篡位而不记录也有可能。但是在《国语》一些零星记录中还可以看出端倪。而4200-4000年前,古埃及进入第一中间期,很可能与中东大旱有关,导致“伊洛竭而夏亡”。
如果按照中国历史记载,那么启之后就是太康,到太康手里刚建国一代就”失国百年“也很难以理解。实际上太康”失国百年“正是喜克索人入侵统治古埃及百年期间。昆吾氏族是夏朝一支强大力量,应该在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时奋起反击,这段历史后来应被修改成“昆吾伐商”,而昆吾氏族就此被打散削弱,楚人祖先也流落到中国,先是臣服于商。自少康复国之后记载夏朝历史就是古埃及18王朝的历史,少康一支应为大禹后裔,因此18王朝家族与昆吾氏族关系不大。到孔甲乱夏(埃赫那顿“宗教改革”)时,姬周祖先出走古埃及迁徙到中国。但是周人仍然补记了自孔甲之后的3位法老情况,即“孔甲乱夏、四世而陨”。19王朝和其后的古埃及史,除了周穆王回乡探亲一次,其他与中国关系就不大了。下表是在wiki列出的夏朝君主列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夏朝君主列表)之上加上说明,列出中国记载的夏朝历史完整对应到古埃及历史。注意Wiki上说,蝎子王二世、那尔迈、美尼斯很可能是一个人,现在可以明确判定是三个人。
古埃及国王名 | 王朝 | 古埃及年代(公元前BC) | |||||
黄帝? | 名字推测 统一推测 | 蝎子王一世(Scorpion I) | 前王朝 | 3200-3150 | |||
颛顼? | 双头鹰(Double_Falcon) | ||||||
帝喾? | 蝎子王二世(King Scorpion) | ||||||
尧 | 名字推测 | ||||||
舜 | 名字推测 | Ka(Sekhen ) | |||||
先夏时期(约前21世纪─前1990年) | |||||||
名 | 别名 | 在位时期 | 在位年数 | ||||
鲧 | 鮌、白马[参 1] | 不详[注 2] | 9载 | 名字确认 | 那尔迈(Narmer) | ||
[注 1] | (崇伯鲧) | [注 2] | |||||
禹 | 大禹、戎禹[参 2]、高密、文命 | [注 3]前2029年壬申—前1993年 | 37载 | 相貌确认 | 美尼斯 | 第1 | |
(夏禹[参 3]、帝禹、崇伯禹、夏伯禹) | [注 4] | ||||||
[注 5] | |||||||
夏后氏(前1989年─前1916年) | |||||||
禹 | 大禹、戎禹[参 2]、高密、文命 | [注 6]前1989年壬子—前1982年 | 8载 | 相貌确认 | 美尼斯 | 第1 | |
(夏禹[参 3]、帝禹、夏后禹) | [注 4] | ||||||
[注 5] | |||||||
启 | 开[注 7] | [注 8]前1978年癸亥—前1963年 | 16载 | 名字确认 | Hor-Aha | 第1 | 3000 |
(夏启、夏后启、夏后开) | [注 9] | ||||||
1300年历史丢失,零星见于《国语》等记录 | |||||||
昆吾 | 名字确认 | 第4 | 2589–2566 | ||||
康 | 太康[注 10] | [注 11]前1958年癸未—前1955年 | 4载 | 名字确认 | 汗杰(Khendjer) | 第13 | 1718? |
[注 10] | [注 12] | 可能断代 | |||||
康 | 中康、仲康、仲卢[参 4][注 10] | [注 14]前1952年己丑—前1946年 | 7载 | 名字推测 | Merkheperre | 第13 | 1663-1649? |
[注 10] | [注 15] | 可能断代 | |||||
[注 13] | |||||||
相 | 相安[参 4] | [注 17]前1943年戊戌—前1916年 | 28载 | 名字推测 | Dedumose I | 第13 | 1654? |
[注 16] | [注 18] | 遗漏50年左右 | |||||
“无王”时期(前1915年─前1876年) | 遗漏50年左右 | ||||||
羿 | 后羿 | 未称后[注 20] | 8载 | 名字推测 | 第15 | 1610?-1580 | |
[注 19] | [注 20] | 喜克索人 | |||||
[注 21] | |||||||
寒浞 | 浞、韩浞[参 4] | 前1915年丙寅─前1876年 | 40载 | 名字确认 | Apepi | 第15 | 1575-1540(40年左右统治时间) |
[注 22] | [注 20] | 喜克索人 | |||||
夏后氏(前1875年─前1559年) | |||||||
康 | 少康[注 10][注 24] | 前1875年丙午—前1855年 | 21载 | 名字确认 | 第17 | 1554-1549 | |
[注 10] | [注 25] | ||||||
[注 23] | |||||||
? | 关系不明,记载遗漏 | Ahmosis I(雅赫摩斯) | 第18 | 1550-1525 | |||
? | 第18 | 1541-1520 | |||||
杼 | 予、宁、佇、宇、相曼、舆、季杼[参 4] | [注 27]前1852年己巳—前1836年 | 17载 | 故事确认 | 图特摩斯一世(杼) | 第18 | 1520-1492 |
[注 26] | [注 28] | 名字推测 | 图特摩斯二世(予?) | 第18 | 1492-1479 | ||
槐 | 芬、方、祖武、芬发[参 4] | [注 29]前1833年戊子—前1790年 | 44载 | 名字确认 | 哈特谢普苏特(芬) | 第18 | 1479-1458 |
[注 30] | 名字确认 | 图特摩斯三世(槐) | 第18 | 1479-1425 | |||
芒 | 荒、和[参 4] | 前1789年壬申—前1732年 | 58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425-1400 | |
[注 31] | |||||||
泄 | 洩[参 4] | [注 32]前1730年辛未—前1706年 | 25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400-1390 | |
[注 33] | |||||||
不降 | 降[注 34][参 5]、江成[参 4] | [注 35]前1702年己亥—前1644年 | 59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390-1352 | |
[注 34] | [注 36] | ||||||
扃 | 乔、扁、高阳[参 4] | 前1643年戊戌—前1626年 | 18载 | 名字推测 | Ankhkheperure | 第18 | ? |
[注 37] | [注 38] | ||||||
廑 | 胤甲、广、顼、董江、廛、𦙍甲[参 4] | [注 40]前1622年己未—前1615年 | 8载 | 名字推测 | Smenkhkare | 第18 | 1334-1333? |
[注 39] | [注 41] | ||||||
孔甲 | 孔甲[注 42] | [注 44]前1612年乙巳—前1604年 | 9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52-1334? | |
[注 42] | [注 45] | ||||||
[注 43] | |||||||
皋 | 昊、孔皋、简昊[参 4] | [注 46]前1601年庚辰—前1599年 | 3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33-1324 | |
[注 47] | |||||||
发 | 敬、敬发、发惠[参 4] | [注 48]前1596年乙酉—前1590年 | 7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24-1320 | |
[注 49] | |||||||
履癸 | 桀、癸 | 前1589年壬辰—前1559年 | 31载 | 人物原型 故事加工 | 第18 | 1320-1292 | |
(夏桀) | [注 50] | ||||||
【注】结合古今本《竹书纪年》体系推算,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匮乏,各家推算不一,本表年代仅供参考。[参 6][参 7] |
刘光保指出:“结合古埃及九柱神情况,欧西里斯(伏羲)、伊西斯(女娲)、荷鲁斯三神是在古埃及影响最大的三神,这三人最可能是三皇人物原型。……同时也可以判定中国的三皇,伏羲女娲是必选,而最后一位,燧人氏、盘古、黄帝均可,依赖于荷鲁斯与谁结合。”“欧西里斯就是伏羲,同时又兼神农角色,……而伊西斯就是女娲,当荷鲁斯神与拉神结合时,他也可能代表盘古,当荷鲁斯神与舒神结合时,他就代表燧人氏,当荷鲁斯神指代天子化身时,他就代表黄帝。”
三皇作为神祗,并不代表具体的人物。
一指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公元前 6727 年~公元前 3077 年)。
二为人物合称,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首领,后世尊为皇,先秦时期三皇的神属性更高于人属性,三皇皆有天帝属性,后世更多被记载为人类始祖。
1.伏羲,神农,黄帝;出自先秦古籍《世本》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和《吕氏春秋》
4.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
8.伏羲、神农、共工;出自《通鉴外记》
9.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庄子》《纲鉴易知录》)
10.盘古、女娲、伏羲(民间传说,信服人数最多)
其中3,4是最合理的先天三皇哲学理解,是秦始皇、汉武帝册封的,有科学依据。1是《封神榜》火云洞三圣,《西游记》中火云洞被红孩儿占领,有人说是暗示中国被西方列强(牛魔王宙斯家族)侵略。5是最流行的官方男神,6是官方承认的男女祖神。7,8,9是非主流祖神。10是最流行的民间传说。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
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这是与五色、东西南北中五方位、春夏秋冬四时最一致的说法,但人名与传说中的部落首领有关。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
刘光保把五帝与遗落的埃及-大夏1300年法老谱系联系起来,是在秦齐楚一带流行的神话传说中本土化的零散记录。他指出:
下埃及以鹰为图腾,上埃及以蛇为图腾,以蛇为图腾的为黄帝集团,以鹰为图腾的为炎帝集团。换句话说,炎帝和黄帝的祖先应该来自于涅伽达I或II时期的苏美尔人,兄弟俩分别在上下埃及发展,各自吞并了一些小部落而壮大。大约在前3200年左右,南方上埃及的黄帝集团与北方下埃及炎帝集团发生阪泉之战,战争结果,黄帝胜出,炎黄统一,也即上下埃及统一。统一之后进入涅伽达文化三期(前3200-前3000),即古埃及第0王朝或者前王朝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是五帝时代。关于五帝,中国方面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不同的版本,有以下五种说法:
·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 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而三皇也有几种说法:
· 伏羲 · 女娲 · 神农
· 伏羲 · 神农 · 黄帝
·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三皇五帝确实都有具体的人物,五帝人物就是古埃及第0王朝时期的五位国王,而三皇在古埃及人是作为神或祖先来崇拜的,其人物原型应该来自于苏美尔。神农属于三皇人物之一,不在五帝之列。结合古埃及方面,五帝即第0王朝时期的五位国王,应该全部来自于上埃及黄帝集团,所以炎帝应该也不在五帝之列。已经可证前王朝Iry-Hor即为尧、Ka为舜,所以尧和舜应是五帝中两人。这样采取排除法,只有第一种《史记》记载的五帝应为真实五帝(以少昊代替黄帝说法也需要考虑)。而前王朝蝎子王一世和蝎子王二世应为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中两人,黄帝可能为蝎子王一世,他是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第一位国王,他来自于提尼斯(Thinis)。而蝎子王二世被认为是前王朝第二位国王,他来自于希拉孔波利斯 ( Nekhen )。但蝎子王二世可能为帝喾,还有一位“双头鹰”应该为颛顼。参考:(1)良渚玉器上的古埃及早王朝法老蝎子王(禹)的名字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bh8y.html
Manetho(曼涅托)是一个希腊人,成为讲古埃及语的祭司,生活在前200BC左右。他对埃及史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埃及史里认为是来自于阿拜多斯北Thinis一个叫美尼斯的国王统一了埃及,他并成为后来31个埃及王朝的开创者。但考古史实际上修订了他的说法,美尼斯确实是古埃及31个王朝的奠基者,但是在美尼斯之前上下埃及实际上已经统一。根据中国方面描述,那么就应该是前3200BC左右炎黄统一(上下埃及统一),然后经历五帝,到大禹建立夏朝。根据之前论证美尼斯就是大禹,而那尔迈就是大禹的父亲鲧。
在统一之后,前王朝(第0王朝)和第一王朝的皇室墓葬在南方的阿拜多斯(Aydos) ,之后皇室墓葬是在北方首都孟菲斯的Sakkara。就是说五帝时代皇室墓葬是在阿拜多斯。
下图是阿拜多斯皇室墓葬示意图。其中有Iryhor-尧、Ka-舜墓,有Narmer-鲧墓,之前博文说到Narmer即鲧应被杀于以色列南部迦南地区即叫羽山的地方,而考古上还有发现来自于迦南地区刻有Narmer的陶器碎片流回埃及,即Narmer被杀后,可能尸体仍然运回阿拜多斯埋葬。在中国方面描述中,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应该是做了防腐木乃伊似处理,然后三年后才运回阿拜多斯安葬。西方考古说没有发现美尼斯-禹的墓葬,按照历史记载,美尼斯-禹确实可能东巡到浙江会稽而死,并葬在会稽。下图中序号为1的墓即为夏启之墓(启的墓,右下红色部分,占地很大),1-8号墓全是第一王朝八位国王的墓,序号9的墓可能是第二王朝一位法老的墓。编号为U-j的墓为蝎子王一世(黄帝?)的墓,但下图中未标出:
网络上有以下说法:
埃及第一王朝 公元前3200年~前2890年 伏羲女娲神农 美尼斯美丽奈茨阿哈 中国人的祖先
埃及第二王朝 公元前2890年~前2686年 (炎帝)黄帝 霍特普塞海姆威 华人的祖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107277_1.html/ ]
埃及第三王朝 公元前2686年~前2613年 颛顼 哈塞海姆威 夏人的祖先
埃及第四王朝 公元前2613年~前2498年 帝喾 胡夫 韩国人的祖先 (鲧曾)
埃及第五王朝 公元前2498年~前2345年 尧 哈夫拉 日本人的祖先 (鲧祖)
埃及第六王朝 公元前2345年~前2181年 舜 (鲧父)
埃及第七王朝 公元前2181年~前2070年 (鲧)禹 (阿伯) 阿拉伯人的祖先
埃及第八王朝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夏 伊斯兰人的祖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埃及第九王朝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商 印度人的祖先
埃及第十王朝 公元前1046年~前 256年 周 东南亚人的祖先
埃及第十一王朝 公元前256年~ 秦
古蜀人是鲧的后代,再看一下三星堆,古蜀人有可能是阿拉伯人哟!但是颛顼的后代
四、通天教秘史
五帝传说经过佛教的中国化,以及宋朝道教的封神而被边缘化为非官方神灵,成为《封神榜》中一批妖魔化的通天教神仙。
金光仙是小说《封神演义》里的角色,是通天教主的弟子,其原型为金毛犼。其实就是代表楚国太阳神的帝江神鸟,有了狮子吼一样的佛教威严象征。乌云仙的原型为金须鳌鱼。鳌鱼,雄者龙头鱼身金鳞葫芦尾(好似普通鲤鱼尾巴),雌者龙头鱼身白鳞芙蓉尾(好似金鱼的尾巴)。洪荒小说设想乌云仙逃离七宝林八德池塘,化身鬼谷子,成为战国时代改变天命的祖师爷,是很多学者军师的导师。
多宝道人的原型应为佛教经典《法华经》记载的东方宝净世界教主多宝如来佛。往昔行菩萨道时,立誓在成佛灭度之后,凡十方世界有宣说《法华经》之处,必自地涌现于前,以证明此经的真义。故释尊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中涌出,耸立于空中,塔内即有多宝如来坐师子座,其全身姿态如入禅定状,并分半座与释尊。
在《封神演义》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就是陆压道人。很多人都认为那陆压道人就是鸿钧老祖和女娲娘娘的师弟,但是在书中并没有说那陆压道人乃是鸿钧老祖和女娲娘娘的师弟,但是却透露了那陆压道人乃是一个妖怪,并且是一个实力不低于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妖怪。其实陆压道人就是龟灵圣母的丈夫巨鳌,被女娲砍了一条腿后,改邪归正,修炼成仙,负责控制浮在滚热地幔流上面的板块地壳运动,能够控制火山喷发与地震。因为忍者神龟被六耳猕猴愚弄,以为自己就是能够引发地球爆炸、屠杀生灵的陆压道人,结果被混沌魔兽诅咒,造成脑癌流行,法力尽失而沦为低级妖魔。
在四十八回中第一次介绍那陆压道人,那陆压道人乃是火内之珍,离火之精,三昧之灵。离火之精指的是真火所生的精魄。这里就说出了那陆压道人乃是一个精灵而已。
陆压道人第一次出场的是在对阵赵公明时期,那时侯赵公明单挑阐教十二金仙,甚至打杀了燃灯道人的坐骑。陆压道人出场后,以法宝钉头七箭暗算赵公明致死,为阐教除去一个敌人。 同时攻破十绝阵中的烈焰阵,后遭三霄姊妹混元金斗擒下,但在泥丸宫被封後仍自破封印化光遁走。由此可见陆压道人的实力稳胜阐教众位仙人。
记得在文中他是这么说的:“贫道闲游五岳,闷戏四海,吾乃野人也。吾有歌为证,歌曰:贫道乃是昆仑客,石桥南畔有旧宅。修行得道混元初,才了长生知顺逆。休夸炉内紫金丹,须知火里焚玉液。跨青鸾,骑白鹤,不去蟠桃飧寿乐,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人人称我为仙癖,腹内盈虚自有情。陆压散人亲到此,西岐要伏赵公明。”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那陆压道人并不属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弟子,也是不天庭的神将,那更不上通天教主的弟子了。
那陆压道人说,他在昆仑山来去自如,在天庭随便跨越,还不用向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通报一声,这么说明,那陆压道人的实力绝非一般啊。
为什么说那陆压道人乃是妖怪呢?在文中那陆压道人已经从几处说出了他的身份了。
在文中是这么说的:“赵公明!你竟也不认得我,我也非仙也非圣”。这里说了,那陆压道人非仙也非圣,所以这陆压道人并不是仙也不是圣,那么只能是妖魔之类的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封神,因此陆压道人不可能是神了。
在陆压道人说完话之后,那赵公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那赵公明可是乃是通天教主的弟子,说出了那陆压道人乃是一个妖怪而已,但是实力非同小可的妖魔。
《封神榜》有个石敢当的姐姐石矶娘娘,是一个善良、重情重义、恩怨分明、修为高深的好人。在通天教主失去爱人,悲痛欲绝,失去仙职以后,成为他的新恋人。石矶娘娘在仙界的资格很老。石矶娘娘修行了多少年呢?原著说“此石生于天地玄黄之外,经过地水火风,炼成精灵”,在13回卷首诗中又云“天然顽石得机先,结就灵胎已万年”。原来,石矶娘娘竟然是比混沌时代还早、玄黄时代的一块石头,历经无数万年,方才有了灵性。再经过一万年的修炼,这顽石终于修成了人形。在得道之后,又修行了数千年,方才有今天的修为。不得不说,相比人类,顽石要想修成仙道,经历的痛苦磨难,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人类的寿命虽然短暂,但往往数十年就可以踏入仙途。即便不能成仙,也有机会成为天庭正神。可是,其他族群就不一样了。当然,虽然修行速度很缓慢,但因为历经无数岁月,石矶娘娘对道的理解非常深刻。就其综合实力来说,尚在太乙真人之上,可能是智慧外星人用来开辟地球原始生命的陨石,覆盖了大量原始细菌,用来孕育地球原始海洋的生命。
石矶娘娘在《封神演义》里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她在民间传说里来头并不小。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她是群魔之首,真武大帝的对头,而哪吒自杀的桥段是这样的:
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哪吒)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
虽然这在《封神演义》里已经改得不明显了。但这个痕迹暴露了封神计划的一个道教来源:真武大帝除魔故事。
石敢当、石矶娘娘其实是伏羲女娲派到九州干预革命的共济会成员,是自由石匠。但周公东征以后,可能有人陷害他们是东瀛六耳猕猴派来捣烂的妖魔,居然被吕尚杀了,不明真相的民众以为吕尚就是石敢当。以下文献记载了吕尚杀害华族散仙华仕的罪行,他其实是伏羲女娲派来的自由石匠,是真正的石敢当。男权文化大革命以后,石矶娘娘被妖魔化。
潘止西周初期人。《荀子·宥坐》篇引孔子语:“文王诛潘止”。未见其他书籍中有关于潘止事迹的记载。
华仕:西周时期人,据说华仕兄弟二人,居于东海,因不从朝廷,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无求于人,被姜太公诛杀。
《韩子》曰:“太公封于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仕,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而食子,掘而饮之。吾无求于人,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仕而事力。’太公使执而杀之,以为首诛。周公从鲁闻,急传而问之曰:‘二子,贤者也,今日飨国杀之,何也?’太公曰:‘是昆弟立议曰:不臣天子’,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是望不得而使也。耕而食之,无求于人,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则望谁为君乎”?是以诛之”。
《荀子·宥坐篇》:“太公诛华仕”。荀子认为,华仕与管叔、邓析等“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
付里乙:春秋时期齐国人。《荀子·宥坐篇》:“管仲诛付里乙”据卢文弨注曰:“《家语》作:“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