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t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tar

博文

楚辞神话32

已有 6556 次阅读 2020-6-18 10:3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天问》19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译文]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到达有莘氏的国土。
为何求得小臣伊尹,还能再得妃子贤淑?
水边那株空桑木上,拾到那个小儿伊尹。
为何又会产生恶感,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解说]

     尧舜之时,协和万邦。有夏以后,部落兼并,到了成汤(甲骨文中是“天乙”)时代,九州大地依然是千国林立。天乙东游,有莘不远。

     伊水流域有一个古老的国度有莘氏,有一天,一个有莘女子采桑,听到桑林之中有婴儿啼哭之声,发现一颗老桑树洞中有一个婴儿。她把婴儿抱出来,交给有莘国君。国君派人探查婴儿究竟来自何方,大臣们调查后发现,婴儿母亲居住在伊水上游,怀有身孕,有天晚上梦见有神仙告诉她:“臼出水,向东走,不要回头”。第二天,婴儿母亲见到石臼出水,马上告诉她的邻居,东走十里,回头望见她居住的村落消失在水中。由于她违背了神的训令,身子因此化为空桑,这就是婴儿来自老桑树洞的原因。

婴儿出生的传说很神奇,打动了有莘国君,并把他取名为伊尹,收养在王宫。伊尹从小聪慧,后来成为才华横溢的名人。成汤当时求贤似渴,就到有莘国请伊尹出山。据《明一统志》传: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明万历《嵩县志》传:嵩县在商时为有莘之国。也有文献说,伊尹是黄帝时代的大臣力牧的后代,由于生长于伊水,取名伊尹,或伊挚。甲骨文卜辞中称伊尹为伊,金文则为伊小臣。

成汤派人到有莘国请伊尹相见,但使者遭到有莘国君拒绝。成汤不甘心,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成汤说:“您要到哪儿去?”成汤答道:“我要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不过是天下的一个平民,如果你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他,他就喜出望外,受宠若惊了。”成汤说:“你有所不知,如果现在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现在,伊尹对我来说,是一付灵丹妙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他。”于是,成汤叫彭氏的儿子下车,心生一计,打算向有莘氏求婚。

一个正在崛起的商国首领,向有莘国的公主求婚,这对小小的有莘国是无比荣耀的事。伊尹虽然曾经入仕夏朝,但不被重用,离开夏桀回到有莘,成了有莘国君的奴隶。有莘国君并不厌恶伊尹,伊尹成了有莘国君与商外交活动的一颗棋子。有莘国君答应嫁公主给成汤,并命伊尹为陪嫁媵臣,送女儿到商汤的都城西亳。不管伊尹最后的结果如何,有莘氏都不会受到危害,因为有莘国君成了成汤的国丈。

到了成汤的王宫,伊尹并未被立即召见,而是被王宫的管理者派遣到厨房为奴。伊尹做了一道奇特的汤,侍者送给成汤品尝后,成汤令厨子来见,伊尹这才见到成汤。他从汤的滋味说到治国的大道,从政治方略谈到军事谋略。成汤大悦,从此伊尹备受重用。

在夏桀灭有缗氏以后,虽然叛离者不少,但拥护夏王朝的也还不少。在东部地区就有三个属国是忠于夏桀的;一个是彭姓的韦(今河南滑县东),一个是己姓的顾(今山东鄄城东北),一个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阳境内)。这三个夏属国所处的区域与商接近,势力不小。汤灭葛以后,又征服了一些不归顺商的诸侯。但这三个方国执意以商为敌,他们监视着成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桀报告。

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三个夏桀的羽翼,就在准备讨伐韦时,夏桀得知成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至商,召汤入朝。汤也没有拒绝就带领随从来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成汤已到,就以不服从夏后氏的共主地位为名,把成汤囚禁在重泉。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囚禁成汤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非常高兴,就释放了成汤。夏桀囚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恐慌,“诸侯由是叛桀附汤,同日贡职者五百国”(《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大大加速了夏后氏的衰亡。

夏朝和商朝,都发生过因叛逆而被关押的事件,是有伐帝之心、扩充势力范围在前,这些根本谈不上“不胜心伐帝”的假虚伪,都是属下挑战共主地位作乱挑起的。

仲虺,姓任,又叫莱朱,又名中垒,是奚仲的第十二世孙,是继奚仲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薛国国君,是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他辅佐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成为一代名相。据说其出生时雷声虺虺,闪电如蛇,大雨倾盆,解了家乡多年的的旱灾。古时候形容雷鸣声为“虺虺,同时虺也是蛇的代称,因为下雨时闪电就像一条条长蛇飞舞,于是他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叫“虺”,并给他以赤蛇纹身。因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他多半是周文王姬昌之母任挚仲的先祖,而民间传说任桃花与周乾夫妇斗法(桃花女智斗周公)的故事,可能涉及到季历在西岐独立自主还是依附殷商的问题上,与妻子太任多次发生感情纠葛的内幕。

《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不知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了。所谓太任与禹阳有关,实际上是说她的儿子姬昌被看作是商代的大禹,又是黄帝与华族青帝太昊的后代。那么,我们可以认定黄帝是出自华族青帝太昊的,关于帝俊与黄帝谁先谁后,也是众说纷纭。在《楚帛书》中,帝俊被认为是伏羲女娲与他们的青,黄,白,黑四子以后创造日月的神灵,帝俊晚于黄帝、青帝、白帝与黑帝,甚至晚于夏禹与商契。但是,把帝俊看作是伏羲女娲部落崇拜的创造日月的天神或他们的女婿、孙女婿(迎娶羲和、常仪等伏羲部落女人),也许更说得通。后来帝俊也被用于部落首领命名。黄帝,帝俊,太昊都是华族,而炎帝多半与羌族、夏族有关,蚩尤则是九夷、九黎的首领或天神。炎帝有妻子听訞,更早或属于炎帝的神农氏没有妻子,是因为神农氏很可能是类似于女娲氏的母系部落。太姒,也就是死后尊为姒康的姬昌夫人,当然是夏族的,依靠建立西岐、崇国、土方等区夏根据地或区夏殖民地,搞封建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灭亡了大邑商。夏族的赤色人种,并非祖先原貌,而是用黑鱼代表的黑人部落鲧的混血后代。甚至成汤母亲感黑龙而孕的传说,说明成汤也有黑人血统。假如商族按甲骨文记载祭祀黄尹(黄帝),崇拜帝俊(青帝),他们应该是黄种人,或者是黄白混血的青色人种。成汤母亲是夏族黑人,引发商部落击败夏族,是非常可能的。冯时通过一些考古研究,认为《易传》提及的记载文王与商纣故事的《易经》是夏朝作品,“文”就是夏;这种错误结论应该纠正为“夏朝”是周文王在夏族后裔太姒策划下,托古改制,为建立区夏根据地服务的外族历史。周文王姬昌制造了望族,崇国,土方等联盟需要的共同祖先——夏禹,而他的情敌与对手崇伯强制造的偶像是崇伯鲧。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身为商汤的“左相”,仲虺在商代初年的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仲虺的治国之道曰: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这里讲的“国之利”,即《左传·宣公十二年》仲虺所云:取乱、侮亡、兼弱也”

《尚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尚书·商书》记载了《仲虺之诰》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曰:

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
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读完整篇诰词,感到仲虺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论证商汤灭夏的合理性,以解开商汤自责自扰的心结。二是阐述了一套普遍性的政治原则。但是,商汤怎么可能为此事而不安呢?倘若他真有这样的“妇人之仁”,怎么可能成就灭夏的大事呢?在《汤誓》篇中,在征伐夏桀的前夕,商汤自己就已经为灭夏进行了义正辞严的论证。可见,对商汤来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在心理上早就已经解决了。因此,商汤内心不安之说,很可能并非真有其事,很可能就是商汤与仲虺密谋的结果。

更合理的情况也许是这样的:商汤灭夏之后,社会上随即出现了一些指责商汤的言论。而且,主导性的舆论很可能就是批评、不赞同。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商汤与仲虺策划了这起重大的宣传方案:

第一步,先放出风去,就说商汤驱逐夏桀之后,自己也很惭愧,心里也很不安。以这样的姿态顺应舆论,以博取舆论的同情。在这样的姿态中,商汤的公众形象不再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征服者,反而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他内心不安,不断自责,羞愧难当,经受着难以解脱的心理煎熬。这就给那些批判者提供了一个下台阶的理由:人家都感到自己错了,就不再穷追不舍了吧。

第二步,再让仲虺代表群臣、代表诸侯,同时也代表舆论,来宽慰商汤,让商汤走出自责的阴影。当然,为了达到引导舆论、操纵舆论的目的,就不能仅仅止于宽慰商汤——其实商汤根本就不需要这个,而是要正面论证商汤灭夏的正当性。而且,为了转移舆论的注意力,论证的重心还不能停留在“驱逐夏桀这个事实上——因为这又会不断地引发人们的怀旧之心,而是要把论证的重心放在“商汤作为救世主”这个事实上:四海之内,人们望眼欲穿地期待他,埋怨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晚,等等。如此一来,公共舆论的注意力就跟着转移了。除此之外,仲虺在后半部分阐述的为政之道,很可能也是他们君臣两人共同策划的结果,它的意图是,通过积极的、前瞻性的政治建设,引导公众积极地向前看,而不要再去纠缠已经过去的事物。


   据《山海经》记载,在遥远的黑齿国的北面,有一条很深很深的大谷,名字叫汤谷。
  汤谷里生长着一棵树,名叫扶桑。相传,古时候东方天帝有十个儿子,也就是十个太阳,它们的身体很是很是热,烫得怕人,于是常常在汤谷的海水里洗澡,因此,那边的海水变得滚热滚热的。
  在沸腾的海水中,扶桑树长得又高又大,有几千丈高,一千多丈粗,树上有十个大树杈,恰好供十个太阳休息。其中,九个太阳住在扶桑枝叶的下面,一个太阳住在扶桑枝叶的上面。太阳每日凌晨从扶桑树上升起,轮番着执行普照宇宙的任务。

《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 凤舞鸾飞,出自 《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占卜者认为,此签文是说你现在的状态就已经不错了,象红日东升,万物祥和。依理来说,不久的将来你的状态会达到巅峰。犹如乾卦五爻之“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在甲骨文中,成汤一般称为“天乙”,全名是“子天乙”。成汤应该是周灭商前后,姬发根据吕尚与太姒教导的东夷与夏族的神话传说,把自己成为天下共主的希望,寄托在“成汤”这个代号上,用来尊称自己的榜样“子天乙”与父亲姬昌。“成汤”就是专名“子天乙”的阴书摹状词,也就是成为汤谷升起的太阳之意。这就像渴望发财的人,把自己或子女命名为“金山”。尧舜时代,或者夏太康仲康时代的后羿射九日之神话,可能是东夷脱离殷商闹独立的历史事件的改写,发生在帝乙、帝辛时代,涉及到废除殷商历法中的十日一旬制。我们可以推测东夷部落在商末周初的首领就是后羿、寒浞之流,相当于《封神榜》中的纣王岳父——姜桓楚家族;传说中早期夏史的事件原型发生在商末周初的姬昌,姬发,姬旦时代。嫦娥的原型也许就是苏护的后妻,妲己的母亲楼夏梦。苏护投靠殷商之后,加速了东夷后羿部落的反商叛乱,而楼夏梦的另一个追求者丹朱,在各方国王宫里布下了不孕毒酒的蜘蛛网。楼夏梦的弟弟就是武王伐纣后在杞国封为诸侯的东楼公。先秦文献提到冀侯与鬼侯都受过炙刑(炮烙),说明苏护与九侯作为国丈都被帝辛用过酷刑,设想妲己比拨弄口舌的九侯女坏,是不太说得通的。《焦氏易林》中说“裸裎逐狐,为人观笑。牝鸡司晨,主母乱门”,是指帝辛在酒池肉林光着身子,赶跑进言的九尾狐——九侯女,聚众淫乱而为人嘲笑;妲己晚年在大邑商垂帘听政,牝鸡司晨(《尚书》中姬发的说法,后面主母应该是姬发母亲,而不是帝辛或武庚的主母),而西岐的主母太姒则利用通奸笼络大臣与诸侯。

  于是,夏启的原型是暗中投靠西岐,为太姒出谋划策,断送各方国禅让自治希望的微子启;太康失国的原型就是武庚叛乱时期狼狈不堪的姒康(太姒),仲康的原型就是武王伐纣以后的殷商摄政王仲衍——《易经》中的“中行”;相的原型就是虞舜(苏忿生-苏护前妻儿子)的弟弟象,即苏护与楼夏梦的儿子,妲己的弟弟——苏象。少康的原型就是与苏象密切来往的,太姒与崇伯强的私生子——康叔姬封。所谓妲己亡商,根源在于苏忿生、苏象兄弟:一个无能出任区夏联盟共主而禅让于姬昌(禹),造成西岐吞并崇国(当时崇国首领是崇侯虎的后代崇伯强,用阴书“鲧”表示,可能还是个用黑鱼代表的黑人;北方玄武之说,其实与九州曾经存在的矮黑人部落有关,根据台湾传说,他们被赛夏族屠杀,目前菲律宾还有矮黑人土著)坐大,并在武王伐纣之后出任大邦周法官的司寇(苏寇)。另一个无赖勾结姬封,断送了武庚复国的希望。象征苏忿生的虞舜传说中提到龙部落、象兄弟,说明苏护、妲己家族是有吠陀教信仰的。尧、舜、禹禅让传说是建立在九州鼓吹与推行吠陀教的种姓奴隶制度上,就像后来希腊的城邦民主制立足于奴隶制度,在商末周初是孤竹国的伯夷叔齐等方国首领们的一个梦想。但赤色周族人的革命,通过废除人殉制度,打破了黄色殷商人企图建立中央黄帝(在《封神榜》中用黄飞虎象征)统制四方——青,赤,白,黑的四色种姓奴隶制的梦想。战国秦汉以后在民族种族融合时推崇黄帝,或炎黄,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楚辞》中多次提及“尧舜”,但在《离骚》,《怀沙》中,屈原3次提及“汤禹”,而不是各种史书中流行的“尧舜禹汤”,从来没有“禹汤”之说。如果屈原是按照历史时序展开叙事逻辑,“汤禹”就意味着成汤早于“大禹”。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是个雨神或水神,根本不是夏朝第一任国王夏启的父亲,是被美化夏朝的后世文人与政客别有用心地塑造为夏启的伟大父亲的(真相是微子启认姑父或姐夫姬昌为干爹)。这有一定文献依据,首先丁山认为大禹的原型是参与武王伐纣的古蜀国首领杜宇;杜宇以后的古蜀国首领“鳖灵”,应该是从楚国跑到蜀国的“龟灵圣母”。所以,《封神榜》中的龟灵圣母,也许在帝辛时代就兴风作浪,但不应该死在武王伐纣之前,而是在武庚叛乱时呼唤血雨腥风的大妖怪。其次,陈明元发现周厉王时代《禹鼎》中禹,是讨伐鄂国的禹将军,得到了周厉王的奖赏。

陈明元在《从甲骨文再思考“诗经”中禹的形象》中指出:“《诗经》的《商颂·鲁颂·大雅·小雅》中共有六处提到禹的名字。但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许多上古传说故事,乃是‘层累地造成的’。作者提出可由古典文献的字源,即所用字的原初字根,来考察它们的年代。作者一一列出六处有关‘禹’的文献,以金文和篆书转写‘三颂二雅’,从中可判断《商颂·鲁颂·大雅·小雅》并不是商代文献,而基本上是属于周代及春秋时期的作品。《诗经》中禹的形象从‘天神’到‘人王’,有一个长期转折的过程。作者还指出青铜器《叔弓钟镈》铭文和《秦公簋》铭文(皆公元前6世纪产物)中,也有关于‘大禹’的记载。但此前,公元前9世纪西周厉王时期《禹鼎》的‘禹’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大禹’,而是另有其人。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展示了神农和禹所持的耒耜。作者讨论了武梁祠画像石神农和大禹所持耒耜的实物尺寸和实际功效,认为以原始氏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孔子在《论语》中颂扬大禹,但是并不提及‘大禹治水’。若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数据结合起来对比验证,可以看到,《尚书·禹贡》所载大禹治水‘足迹遍布九州岛’的说法,显然出于‘世代传说层层累积’的夸张,离开历史的现实可能性太远。


2020年3月13日,刘有恒在台北发文指出,由于把上博二伪简《容成氏》《子羔》内的『禹』依北宋伪文物叔弓钟及镈的铭文里伪造的『㙑』以示『禹』字,在抄《容成氏》《子羔》文本为伪古文时,用上了北宋出现的伪文物的文献,于是可证此上博竹简《容成氏》《子羔》当然不是成于先秦的楚国,而是在北宋之后的今人所伪造,而且抄此上博二伪竹简《容成氏》《子羔》的乃是同一伪古文书手。

李元星在《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中,认为殷墟卜辞有商汤(子父乙)伐夏桀的记载。我认为这是严重的误读,子天乙才是成汤,在甲骨文不是重要角色,在《易经》中应该没有提到,说明大邑商没有把子天乙当作开国元勋,王亥才是商部落最早的首领。“子父乙”在流行的甲骨文解释中,是小乙(公元前1260-公元前1251在位)和武乙(公元前1147―公元前1113年在位)的别称。无论是小乙,武乙对付夏桀,都是武王伐纣之前70-220年左右的事。这类新近的事件,才是依附夏部落的周方特别牢记的恩怨。在王嘉《拾遗记》中,师延家族在夏桀衰落后不久投靠商纣,只有在100-200年内才是说得通的。朢,应该是“望”,而不是“夏”,也就是代表大禹的望帝杜宇部落。所谓父乙攻打夏桀取得九鼎,应该是小乙,或者武乙(更有可能)打败了拥有九鼎的望族,使得望族的附庸周方怀恨在心,并有了武乙射天而遭雷劈的传说。大禹的原型杜宇,其实是被殷商驱赶到古蜀国的望族的复仇使者。也许望族与古蜀国远比商族,周族古老,但是夏朝的传说却发生在商末周初。先有华、夷、黎(三苗)、羌、狄、戎等族邦,再有商、周、唐、虞等方国,武王伐纣前后出现了诸夏或区夏等封建割据政权,逐渐融合为以周天子为核心的诸侯联邦,最后有秦汉时代的炎黄融合的华夏大一统,这才是历史真相。尧舜禹在夏以前,夏在商周之前的神话传说,大概是起源于富有神奇色彩的周穆王时代,传说他西游见过西王母,而在《国语·周语》中记载:“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而有穆王焉。”周昭王亲将征荆,而死于汉水,却因为房后的奸情导致丹朱的后代成了周王,于是丹朱必须成为比周文王更古老的帝尧王子,按照母系部落的规则与周朝的祖先崇拜文化,让太姒的远祖成为比商周更早的夏后氏,并通过横跨欧亚的大夏联邦圣女——西王母获得周穆王执政的合法性。

《发现夏朝》的作者刘光保,认为哈伦海布(英语Horemheb),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约公元前1319年—约公元前1292年在位)是夏桀的原型,按照我的理解是偏早的,尽管他比传说中的夏桀晚得多。但夏桀作为哈伦海布的在华代理人,比哈伦海布晚100-200年是可能的。刘光保注意到夏启与夏太康中间遗漏了1300年埃及法老历史,与“武观叛乱夏启”有关,说的应该是殷商末代国王武庚发动叛乱,改变微子启臣服西岐的附庸地位。埃及-苏美尔历史与各种法老族谱,南亚一带传入的吠陀教,希腊(大夏)传入的奥林匹斯教,希伯来人带来的犹太教等等,都可能塑造商末周初的意识形态。这就像后来的元末农民起义传播波斯光明教,清末民初流行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英国与日本的君主宪政主义,法国与美国的民主共和主义,苏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等。

另外,李元星在甲骨文中发现夏桀的王妃既不是妹喜,也不是琬和琰,而是女华,传说中伯益的母亲,这说明黄帝少典部落的伯益与他的母亲是华族抗击望族(夏族)的英雄。伯益被夏启取代的传说,说明太姒利用微子启让华族(殷商、孤竹与东夷)走向衰败。伯益的原型,应该是商末周初的孤竹国君伯夷。传说中夏桀的王后妹喜,其实是帝辛的妹妹或姑妈,姬昌的原配子喜妹(子喜媚),“妇媚”在甲骨文中有记载。而琬和琰,根据《逸周书》记载,应该是妲己失宠与牺牲后,帝辛晚年的王妃,都是使用玉器祭祀上天的玉女,一个崇拜宛丘的伏羲氏,另一个崇拜炎帝神农氏。琬可能就是土方首领土行孙(土伯)的情人邓婵玉,琰就是丹朱安排在商王宫投毒,导致大量命妇包括妲己不孕的罪魁祸首邾妃。轩辕氏的兴起,则在周公东征之际,胡狼族的万公之孙——公孙轩辕成了姬发的女婿。《连城诀》的故事,如果推移到殷周之际,那么公孙轩辕应该是勾结夏族的万震山之孙,万圭与戚芳之子,北狄英雄狄云的养子万公孙,辈分低于帝辛,妲己,姬发,姬旦等人。黄帝的信仰在商族非常古老,但成为姬发女婿的公孙轩辕(姬轩辕)应该是非常后世的英雄,是黄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邦周驸马。周公东征,其实是商周为主的炎黄部落与九夷为主的蚩尤部落的大决战。

华-夏之争,甚至延续到战国与秦汉,秦国王子异人的生母是夏姬,却投靠来自南蛮楚国的华阳夫人,才成为太子,当上了庄襄王。项羽的情侣虞姬是华族美女,但刘邦的救命恩人夏侯婴却是夏族后裔。《史记》认为夏是商周以前的大一统王朝,更有尧舜以前的炎帝、黄帝、蚩尤的部落大混战,实在是不理解远古九州是万邦林立,各种族、各民族与各部落,各族邦,各方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体长期共时并存的历史事实。解放初期,中国还有原始社会后期的民族部落,西藏等地还流行农奴制度,印证了我把尧舜时代,甚至炎黄时代看成处于商周时代的观点是合理的,它们是商、周以外不太有名的方国与族邦的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68877-1238364.html

上一篇:楚辞神话31
下一篇:楚辞神话33
收藏 IP: 58.39.8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