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荒开封》的一个假说
韩鹏、徐莉、乔建华在《鸿荒开封》中,提出了一个开封是远古华夏文化发源地,周穆王西游实际上是周穆王东征的故事。因为有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与颠倒东西的特设性假设,其论证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而给出的结论是富有启发性的。他们的主要结论是:
1. 华夏人文历史(或许包括人类人文历史)起源于“太极”之时、之地。“太极”之时,就是盘古开天地之时;“太极”之地,就是“昆仑山”所在地。
认为盘古是开封附近的人文始祖,把宇宙起源神话还原为部落开创历史,但甲骨文、金文中没有记载盘古。
2. 自盘古、伏羲、女娲,直到商代,“昆仑山”一直是“三皇五帝”们共同的生存之地。商代以后,一些帝王才离开“昆仑山”地区,政治中心也随之开始向周边地区迁徙,“中央之国”的“昆仑山”核心地区被后人慢慢淡忘。
作者提出一个更离奇的假说来支持论证:“由于盘古氏不断繁殖、分化和迁徙,不同时间、地区和氏族的先民对‘昆仑山’的称呼也不同,有的称作中山、钟山、汤山、唐山、景山、常山、恒山;有的称作齐山、阴山、长白山、嵩山、泰山、华山,等等”。
这种说法企图把《山海经》提到的神山,以及各地的圣山都汇聚于昆仑,忽视了远古文化起源的多样性,中国是西周以后才有的名称,华夏文化源头的丰富多彩超越我们的想象,甚至融合了外来殖民者的神话传说,不应该设想后世中央帝国只有一个先商文化源头。
3.居住在“太极”、“昆仑山”的“三皇五帝”们享有“天一(乙)”、“帝一”、“元始天尊”等称呼;“太极”、“昆仑山”也被后人尊称为“万祖之山”、“阴阳之山”、“父母之山”、“黑白之山”、“神仙之山”、“道仙第一圣山”等称呼。
甲骨文中有“太乙”代表成汤,有“帝乙”代表子羡。有“帝”,“神”等字,但没有昆仑山,太极,元始天尊之类说法。
商朝人以祖先为尊,商王的先王都称“帝”,而帝可不是一般的名字,在商周时代,帝是神名。你说“帝”,那一定是天帝,如果是“帝XX”那一定是曾经的天下之主。
商汤为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又叫“太乙”,死后称“帝太乙”,商朝是神权社会,商王既是王,也是大祭司,这个与埃及是一样的。商朝人认为,商王乃是天帝的苗裔,故而有先天的合法性,商王死后便是“帝”。
商王的老祖宗商汤,理所当然是最尊贵的,但是商王不能直接说商汤是天帝,所以他们便以所谓上古五帝时代的帝喾为祖,将帝喾称为天帝。但是商王的祖先毕竟是商汤而不是帝喾,所以他们将帝喾的名字进行了修改与合并,帝喾也就是帝俊,又被商朝人称为“太乙“,又称“东皇太乙”,也称“太一”。 东皇太一其实就是帝俊,而不是有的人说的帝俊是太一他哥,那个是洪荒流小说里的。太一者,最高唯一的意思,太是最的意思,一是唯一的意思,实际上太一这个名字就是其尊贵的体现。
所以太乙(商汤)是借五帝帝喾之名成天帝之实,自商朝以后,商朝人将帝喾变成天帝,把商汤变成帝喾,把太乙变作太一,最终形成了商朝特有的神权体系,那就是商王是天帝的后裔,这样商王的合法性就成立了。帝舜也是从帝俊的神格中分离出的神, 帝俊可能也是甲骨文中提到的殷商高祖夔。
4.“八卦山”、“河图洛书”、“五行”、“周易”等华夏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发源于“太极”、“昆仑山”地区,是“三皇五帝”时期原始先民形成的主观认识。
“五行”与“甲骨文”中的五方(东西南北中)有关,安阳殷墟甲骨文也有《易经》类的卜辞,西周早期的周原甲骨(武王与周公时期),燕国卜辞甲骨都有卜卦爻辞,有阴阳思想,而与战国末期流行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无关。
5.男性父系氏族始于日(天、阳、帝)父伏羲,父也称“考”,居住于太极的“阳仪”,即东部,故有考城(兰考一带,上古在开封以东);女性母系氏族始于月(地、阴、王)母女娲,母也称作“妣”,居住于太极的“阴仪”,即西部,故有妣城(邲、敝,在开封以西)。
父母是商族概念,考妣是周族概念,考城、妣城属于后来命名的,不能用来说明开封上古文明遗址。
6.古人先认识天象中的星宿,再照此在地形中的相应位置为帝王,或城邑起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文化密码的巧合)
7.“太极”、“昆仑山”,最早是东西南北中的“中”,金木水火土的“土”,青赤白黑黄的“黄”,天象中的北极“太一”、“天一”,地形中“帝一”所在的位置,也是“三皇五帝”、“中央之国”所在的位置。随着商代之后帝王政治中心的变迁,这些位置随之被人为地加以改变,天象地形及其星野分布的解释也开始混乱不清。
五行、五方、五色的对应关系(资料图)
8.“五色五帝”,是以其在“五行”中“天象”和“地形”所对应位置而冠名的,并以“太极”、“昆仑山”,即“中”、“土”、“黄”、“帝一”为核心逐步向“四象”扩张。
中国古文明的发源,根据考古发现应该是多地区的。商周发源于中原,不能证明周代所谓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祖先来自中原,而是其他民族神话附会到中原神话与史话中,形成了远古中央帝国的大一统幻象。
9.“太极”、“昆仑山”、“中”、“土”、“黄”、“帝一”,就是“中央帝国”、“天地之中”、“中冀”、“中土”、“轩辕丘”、“黄帝之室”、“青丘山”、“九层台”所在地。
观察世界一定有一个视角中心,但中心是可变的。不能因为开封有不少神话传说的古迹,就以为远古文明发源于此,因为神话传说的扩散比人口迁移快。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传说一流行,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就冒出大量首阳山,同样昆仑传说一流行,类似昆仑的圣山就会在各地出现。
10.盘古八卦图、伏羲河图、黄帝轩辕车、嫘祖养蚕纺织、羲和常仪观天仪、共工氏人工治理“江水”、仓颉象形文字等科技文化的发明创造,都首先在这一地区出现。
顾颉刚老早指出,越是古老的神灵,越有可能是在后来的年代根据政治需要,改写历史和神话来证明各族同祖而构想出来的。认为这些神迹都首先在开封出现,并没有考古证据支持。
11.“太极”、“昆仑山”的位置,在“四海之内”、“五帝之中”、“四渎之间”。在天象中称作“太一(乙)”;在地形中称作“帝一”;在五行中称作“中、土、黄”。黄帝帝都轩辕丘在“五行”、“五色”中为“中土”、“黄色”,所以,在中央之国中东偏南部的“神州”;其核心地理位置在开封、郑州之间的中牟青谷堆一带。由于受南部(海)“蓬(逢)泽,西部(海)“圃(蒲)田”,北部河水、济水的限制,只有东南部有较多的陆洲,称为“神州”,方圆约五千里,面积不足现在开封的一半。再如炎帝帝都空桑,在“五行”、“五色”中为昆仑山东南方“炎”地,“炎”为火,火的颜色为“赤色”,所以在中央之国的近幾“赤县”,在开封杞县葛岗西部的空桑。
迁徙南方的“盘”,也称“番”。战国时期赵国史书《世本•居篇》记载殷商始祖“契居番”,可以推测契出生、并居住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昆仑山。盘古最早驯化野狼为家犬,所以又称“汤狼氏”或“狼汤氏”,“狼城岗”与“狼汤渠”均在开封一带。昆仑山又叫青丘山,是帝喾、简狄孕育契的地方,所以契又叫盘侯;而改“商”为“殷”的盘庚,也可称“番庚”。
孔安国记载夏太康失国时说:“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返国”。文中“盘”字其义为“荡”,是指居住在昆仑山,即西周《穆天子传》“黄帝之室(都)”南部“夏启之居(都)”一带的夏王姒太康,后羿驱逐沉迷于鸿水之南苑圃狩猎的太康,逼得太康(非宋康王赵构)不得不在尉氏西北35里处急筑“鸡鸣城”,最后又顺着康沟、鸿水迁往周口太康戈地。
无论作为本土历史,还是外来殖民传说,三皇五帝到夏初所有传说的历史发生在开封附近,都是不可信的,地理名称是根据后来的传说命名的,未必是真实历史发生地。盘古如果是开天辟地之创世神,就不可能是类似炎、黄的部落首领。从《述异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桂林有盘古氏庙”等可知历史上盘古神话当在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盘古是古越族人自天地初开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
鸡鸣城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夏以后命名的,夏作为本土政权有可信度。古越国自称少康之后建立,是本土夏遗民部落,但大夏帝国仍然可能位于埃及-波斯一带,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从少康以后建立了很多殖民部落——区夏,直到商末演变为方国脱离殷商统治的联邦自治运动,后来被周利用而革命。
12.自西周之后,随着政治中心周王都西迁和华夏史典被周朝遗失,华夏人文历史失传并逐步陷入混乱状态,“昆仑山”甚至被人为地迁徙到西部青藏地区,进而出现了“周人、秦人文化西来之说”。虽然,周武王按照周文王《保训》关于“伐纣取中土”的遗嘱要求,消灭了商纣王,重新占有了“中土”之地,但是,由于上古先民时期关于“太极”、“昆仑”、“中土”理论和地理位置已经失传,再加上周公姬旦在寻找“中土”的过程中,受当时测量技术水平和认识局限性的影响,导致周人误将嵩山认作“昆仑”、“太一山”,进而将“天地之中”选在嵩山所在地——登封阳城,并在这一地区西部建立了周人的东都“成周”。
确定昆仑山“天地之中”位置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当地的人文历史是华夏象形文字、文化、文明的原始发源地;二是测得当地的日影为“一尺五寸”。其实,日影“一尺五寸”本是古人在昆仑山测得的原始数据,后人又发过来作为认定昆仑山依据。直到公元前724年,即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经过重新测量后,“天地之中”才回到真正的“太极”、“昆仑山”、“太一山”,即“中原”中东部地区的开封一带。
把开封作为“天地之中”的假设,符合远古华夏政权区域很小而非庞大王国的历史原貌,但是没有考虑尺寸等长度单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的可能性,更没有考虑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之前各诸侯国长度单位的多样性问题。另外,日影记载出现在《周礼》中,此书作者争议较大。从语法看,文献中,凡春秋以前之文,十数与零数之间,皆用“有”字连之,战国中期之文即不用。《尚书》、《春秋经》、《论语》、《仪礼》经文、《易·系辞传》皆必用。《穆天子传》以用为常。《王制》、《庄子》不定。《左传》、《国语》以不用为常。《山海经》中之《五藏山经》不用。《孟子》除论述与《尚书》有关之事而外,亦不用。《周礼》之经记全部用。此种语法与《尚书》、《春秋经》同,故非战国时人作,可以看作是春秋时代与《穆天子传》同时的书。
《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
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故事。穆王的西行路线,当是从自宗周出发,渡过黄河,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到达西王母之邦。
《鸿荒开封》作者把中国古文明发源地看成是比开封还小的区域,符合远古华夏政权区域小,非庞大王朝的历史状态。但认定开封是天地之中,依据是《周礼》的有争议的定量记载,又被迫设想是周穆王东巡,这与几乎同时代的《穆天子传》的说法冲突。与这种过度狭隘的文明发源论对立的,是刘光保在《发现夏朝》中过度发散的思路,认为盘庚以前的远古中国文明完全是埃及经过中亚或印度传入的。黑的反面是白,但真正的彩色是五颜六色,超越于黑白以外的。同样,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假说是丰富多彩的,真理应该存在于《鸿荒开封》与《发现夏朝》两个极端之外,需要让考古历史研究来检验这些假说。而神话传说中的宗教内容,更应该进行科学分析与鉴别辨伪,而不是搞教义崇拜与虚假旅游文化宣传。选择文明起源假说的理论原则是,越发达的古文明扩散越广,越古老的文明发源地越狭小。所以,即使夏是周传播的殖民文化,三皇五帝时代属于本土文明的概率,比外来殖民文化的概率要大得多。突破《封神榜》的神魔二元对立,重新理解殷周历史,就是让历史通过全方位的多国互动来展示更真实的背景,寻找更合理的价值视角。尽管如此,我认为自己给出的框架也许只有1/3的可信度,正像甲骨文只有1/3被破解。姬发如何被毒死,三监死于谁手,武庚叛乱后下场如何,姬旦为何死后被姬诵原谅,仍然是需要破解的谜团。另外,《易经》不仅是被挖了很多名字的完型填空练习,而且卦序可能是历史事件或叙事时间的天文历法排列,是对各种解读方式的一个时序约束。也许,我们需要等待更多的考古与文学虚构,才能渐进猜中历史的谜团,让传统文化得到更深刻的价值重估与更彻底的消毒处理,就像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对古代历史的人道主义批判与重构。
文学虚构可能是能够猜测一些历史谜团的。比如《帝国的诅咒》尽管伐纣时间顺序与公认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太多的人物来自《封神榜》,而不是历史文献,但提到帝辛的珠妃与伯邑考通奸,那么《易经》中的朱绂可能利用妹妹珠妃进宫,让自己根据伯邑考指使,投毒商王宫导致命妇不孕的计划更加顺利。一开始,不孕毒药可能只有太姒,姬昌,姬蒙(伯邑考)三人知道,姬昌的其他女人也是不知情的受害者;后来是仲雍与姬发知道,组织投毒暗算其他方国,而责任方是天毒——玄菟国,微子启叛逃前知道秘密。等到姬旦知道或作案不久,吕尚通过查案,把整个河蚌壳掩盖的罪恶计划曝光了,男权文化大革命开始,武庚与三监发动叛乱。妲己进宫与九侯女被害之间的时间如果足够长,苏妲己就有可能是坑害九侯女的主谋,就像《帝国的诅咒》所描绘的那样,但《易经》没有提示妲己坑害九侯女之事,反而是九侯派人射箭,导致妲己婚宴的腊肉有毒。九侯女冤死后,妲己开始搞酒池肉林制造人人大欢喜场面,结果让毒酒不孕案越陷越深。
姬旦把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昆仑山,其实是纪念太姒与姬昌初恋之地,即我们推测的姒容复接受崇侯虎邀请,带两个女儿到嵩山出席兵法大会。岐周在亶父、季历时代,崇拜一些丑恶的土地神,追随原始公社以民推君的禅让制,联合了很多西部方国,被大邑商任命为牧师;他们受流亡古蜀国三星堆的犹太人影响,有了皇天后土的信仰,家族部落的凝聚力开始强化。
太姒嫁给姬昌,引发周文化的革命性改造,埃及夏文化结合殷礼形成了理智化、条理化的、等级森严的新贵族礼乐文化,本质是造假自大的殖民文化的本土化改造。甲骨文的“万”,就是埃及蝎子王,说明殷商后起区夏殖民地在扩大,还出现了古文献中的“万舞”。《左传》记载:“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说明太姒是把文王当作夏后皋的原型,夏后皋就是金天氏少昊,是昊天上帝的原型,这样河蚌精姒药巫就自我美化为昆仑山的祖师西王母了。夏后皋的儿子姒发,就是太姒称王时代的姬发。太姒用春药降服姬家,自然是降服了黄帝部落的天鼋图腾——龟灵圣母,于是西王母又有了龟灵金母的外号。通天教主的那些女仙徒弟,几乎是不出面的西王母的众多化身,就像碧霞元君被《封神榜》处理为三霄娘娘的多个化身。
高抬西王母,矮化女娲,是因为炎黄部落兴起,偏白色的华族与来自埃及的黑人夏族(昆仑奴)通婚,形成了与本土黄色人种类似的新混血人种——华夏族。女娲伏羲的蝶恋花图腾,被埃及夏族的鹰蛇取代,也就是华夏族的新图腾——龙凤。龟母之夫龟灵圣公,很可能是被女娲补天时断腿的巨鳌。龟灵圣母投机革命复仇后,就要高抬西王母,矮化女娲娘娘。
三天尊失算,意味着火云洞三圣谁也没有机会,高升为皇天上帝的人间代理人。黄老之术之说,就是太上老君有推举黄帝之意。伯夷叔齐传说,表明有隐世的天尊想推举孤竹国为九州共主。而作为周文王国师的楚王黑熊精,多次挑战大邦周的地位,就是投机革命的大楚巫祝融,即通天教主在谋划。元始天尊看好伏羲,为了摆平,就让神农在海外的靠山宙斯暗中干预九州革命。通天教主看好神农,自然要向伏羲女娲示好,显示公正无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