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创新经济学》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已有 3150 次阅读 2014-7-9 07:55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在《创新经济学》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武夷山

 

77日下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召开了译著《创新经济学》的发布会。该书主译是科技部计划司的王瑞军副巡视员,本所好几位研究人员参与了翻译。该书第一作者Robert Atkinson先生到会,简介了该书的主要思想。我是会议召集方邀请的三位嘉宾之一,在作者发言后,我讲了大意如下的一番话。

 

美国学者有个优点,喜欢警钟长鸣。我参与翻译的《美国制造――如何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就是一个警钟长鸣的例子,本书是又一个例子。但是,在警钟长鸣的时候,作者难免或者必须说一些过头话,要把问题讲得严重一点,可能因为他们感到:不过正不能矫枉。

例如,本书第一章,作者说,“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竞争力和创新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我自己作为一个长期的美国科技观察者,肯定不会同意这样的判断。尤其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很多方面,美国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许没有以往那么突出,但在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依然风头很健。比如,《财富》杂志中文版2014年5月下半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向专利魔鬼宣战》的文章,报道的是约翰·阿姆斯特(John Amster)创办了RPX[“RP”代表“合理专利”(Rational Patent)]公司,它用巧妙的方式化解NPE(非专利实施主体)与其诉讼对象的冲突,自己也挣到了钱。这种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别的国家很难出现,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新颖的商业模式。

但尽管我与本书作者在某些观点上会有某些分歧,但本书中文版的问世,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肯定能带来有益的启示。在此,感谢作者、译者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做了一件大好事。

第二点想说的,在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本该是经济界宣传、重视的观念,却是科技界在大力宣传。比如,“知识经济”概念的传播,是《科技日报》打响的第一枪。1997年4月9日,在《科技日报》当时的国际部主任张孟军的策划下,该报以“知识经济――21世纪经济主流”为题,用整版篇幅发表了该报召集的“知识经济座谈会”的发言,介绍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和潜在影响。我参与了这次座谈讨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薛澜教授(译著《创新经济学》的推荐专家)也参与了这次座谈。同样,“国家创新体系”、“自主创新”等观念,也都是中国的科技界提出来的。既然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那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科技部牵头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也就不奇怪了。

本书作者阿特金森先生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和美国的很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放在建筑学的院系里。北卡大学的社会科学一向很强,该校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是美国第一家在社科背景较强的大学里开设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阿特金森后来在创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与其经济学背景和跨学科背景是不可分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创新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简单说,就是要把知识、技术、创业与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上,而不是依赖传统的那些资源禀赋。书名径直就叫《创新经济学》,与阿特金森先生的经济学背景恐怕有关系吧。这其实提示我们,中国虽然是科技部牵头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可是如果没有经济界、经济学人的充分、切实的参与,顶层设计是不容易做好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0223.html

上一篇:[转载]创新经济研讨暨《创新经济学》新书发布会举行
下一篇:重新加工一组有趣的数据
收藏 IP: 219.142.142.*| 热度|

16 刘立 陈小润 李健 王守业 张奎勇 俞立平 钟炳 张忆文 魏瑞斌 张伟 任翔 傅蕴德 dulizhi95 shenlu Vetaren11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7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