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妨关公战秦琼?
――读《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2,5,17)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机器去辅助人脑甚至部分代替人脑,这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日常生活中的傻瓜相机,工厂里的柔性制造系统,图书情报人员关注的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和文本中的知识发现(KTD),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等等,都是机器拥有一定智能的表现。但是,要回答“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却非同小可,它至少同“能否克隆人”这个问题一样严肃,一样难以给出简单化的答案。
为了帮助公众思索这个问题,曾在美国圣菲研究所(它以复杂性的研究而著称于世)工作过、现任职于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约翰.卡斯蒂教授,想出了关公战秦琼的把戏。他采用一种小说不是小说、专著不是专著的新颖样式写了一本书,书中将不同年代的5位思想家聚集到同一个晚宴上,让他们在闲聊中探讨最深刻的问题。此5位乃何方神圣?
晚宴的主人是英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兼文学家C. P. 斯诺,“两种文化”观念的提出者。我觉得,卡斯蒂在斯诺身上投射了自己,因为卡斯蒂也是以弥平两种文化的鸿沟为己任的,他花费不少精力撰写了大量科普作品便是明证。四位客人中,第一位到达的是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同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英国著名晶体学家贝尔纳一样,他的思想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色彩。接着一起到达的是两位奥地利人,分别是物理学家薛定谔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姗姗来迟的是本书最不可缺少的人物――阿兰.图灵,英国数学家,电子计算机开发的先驱人物之一。
他们的辩论结果怎样呢?图灵认为,他的在机器中捕获人的思维过程(而不必复制人的大脑)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维特根斯坦则激烈反对思维机器的想法,他认为,人的思维和语言息息相关,而语言又是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直接产物。机器决不可能共享人类的生活方式。霍尔丹对思维机器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薛定谔则认为,从物理和技术上说,没有理由怀疑人类能制造出思维机器。斯诺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该偏向谁的观点。
当然,除了像5位学者那样正儿八经地讨论,我们老百姓也不妨有偷懒的、随便的讨论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自作主张地给“思考”下个定义,然后用以衡量机器是否符合我们的定义要求。笔者想下的严格定义是,不仅能完成思维任务,而且要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才能算是思考。照此严格定义,机器恐怕永远达不到能思考的地步。那位读者说了,“且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那么好,等您读完这本书,咱俩再辩论好吗?
(《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约翰.卡斯蒂著,胡运发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0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椤掑鏅梺鍝勭▉閸樿偐绮堥崼鐔稿弿婵妫楅崝锕傛煥濠靛棭妲哥紒鐘烘珪娣囧﹪濡堕崪鍐╂暰闂佸搫鎷戠紞浣割潖閾忚宕夐柕濞垮劜閻濄垽姊洪悷鏉挎闁瑰嚖鎷�:0 | 濠电姷鏁告慨鐑姐€傞挊澹╋綁宕ㄩ弶鎴狅紱闂佽宕樺▔娑氭閵堝憘鏃堟晲閸涱厽娈查梺绋款儏椤戝寮婚敐鍛傜喎鈻庨幆褎顔勯柡澶嗘櫆缁诲牆顫忛搹瑙勫磯闁靛ǹ鍎查悵銏ゆ⒑閻熸澘娈╅柟鍑ゆ嫹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閹间礁纾婚柣鎰惈閸ㄥ倿鏌涢锝嗙缂佺姳鍗抽弻鐔兼⒒鐎电ǹ濡介梺鍝勬噺缁诲牓寮婚妸銉㈡斀闁糕剝锚缁愭盯姊洪崨濠庢畷鐎光偓閹间礁绠栨俊銈傚亾闁宠棄顦埢宥嗘綇閵娧呯厑缂備礁鍊哥粔鎾偑娴兼潙閱囬柣鏂挎惈瀵娊姊绘担铏瑰笡婵炲弶鐗犲畷鎰板捶椤撴稑浜炬慨妯煎亾鐎氾拷 |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褏鏆﹂柛顭戝亝閸欏繘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姾顫夐妵鍕箛閸洘顎嶉梺绋款儛娴滎亪寮诲☉銏犖ㄦい鏂垮綖濮规鎮峰⿰鍛暭閻㈩垱顨婂鏌ュ箹娴e湱鍙嗛梺缁樻礀閸婂湱鈧熬鎷�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