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知识杂谈1

已有 600 次阅读 2025-4-4 07:01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文细分类:知识杂谈1

武夷山

 

1. 从另一种视角看知识(2003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688.html

文章说:

明朝医学家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中说,“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这句话其实点出了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即西方更重视对客体、对大自然的研究(物理之易),故而产生了坚实发达的自然科学,东方更重视对主体、对人伦、对人身的研究(身心之易),故而诞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而,东西方的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

 

2. 新知识观与和谐社会(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760.html

他特别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两类特殊的知识。按照他的区分,科学是收敛性的知识创造活动,比如规律的发现;技术是扩张性的知识创造活动,比如发明。他说,迄今为止,知识创造都属于偶然性的活动,尚未发现可指导知识发现的规律。社会很喜欢对利用已有知识去创造价值者进行奖励,正如家长对记住了许多信息的孩子给予犒赏一样,但是,对于知识创造的激励是十分欠缺的。

笔者认为,拉杜克的知识观的可取之处,是十分强调通常不被重视的“未知”部分。正像人体健康需要阴阳平衡一样,知识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需要关注平时被忽视了的那些东西。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动员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界,在知识创造方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此,解放思想是第一位的。可惜,我们仍旧看到人们有过多的雷池不敢逾越,过多的禁区不敢涉足。

 

3. 知识的极限(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592.html

哲学局限。目前,科学界和哲学界的多数学院派知识分子仍旧专注于一个相对说来较简单的问题:认识自然。而更复杂、更带挑战性的任务是,怀着目的意识去认识自然。我们要搞清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与自然和谐共存还是榨取自然令其为今人服务?

 

4. 知识提升价值——意大利Illy咖啡的案例(20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141.html

如上所述,知识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如果不具备关于价值链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深刻知识,Illy就不会懂得在价值链的所有链条上着力,并取得令人艳羡的效果。其次,只是Illy内部500名员工具有高素质是不够的,因此要加强对价值链所有环节上各类相关人员的培训。这笔培训费用不菲,但实践证明,培训所创造的价值更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80611.html

上一篇:我常看见这位义务魔术表演的关大爷
下一篇:[转载]读林徽因想到乌兰诺娃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4 郑永军 刘进平 尤明庆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閹槒顓�:0 | 妫f牠銆� | 娑撳﹣绔存い锟� | 鐠哄疇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0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