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带盐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gu66666 为寂静的土壤代言

博文

奇妙的植物园科普馆 精选

已有 10367 次阅读 2017-12-17 19:56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奇妙的植物园科普馆


这个周末,南京气温跌至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零下5℃。但是,冰冷的气温没法挡住明媚的阳光,为了不辜负这大好的冬日暖阳,我们趁机参观了中山植物园的科普馆。

在土壤所,具有科普性质的场馆好像只有一个土壤标本馆。标本馆里有采自全国各地的土壤标本,还有很多购自其它国家或者与其他国家交换而来的土壤标本。那么植物园的科普馆会有些什么展品呢?由于自己也参与过全国土壤整段标本的制作,这次参观,也算是一次跨界学习。

美好的感官享受

植物园的科普馆由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办公楼改造而来,外观庄严厚重,很有历史感。科普馆实际上位于该建筑的3楼,其他2层有部分植物标本、摄影作品展出。

科普馆面积约600平方米,主色调为绿色,整个场馆的布局充满了“植物”色彩,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也有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还展示了植物的各种用途,令人眼花缭乱。

科普馆大门                                      科普馆入口处

进入科普馆后的第一幕                              在第一幕处留影


科普馆一角                            科普馆一角


参观就像在读书

科普馆的参观内容由前言、正文四个主题和结束语组成,漫步其中,像极了优雅地阅读一本关于植物王国的奇妙书籍。

前言部分主要讲述了植物的功能与重要性,还兼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这不禁让我想起跟土壤有关的名言: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远不及对浩瀚的天体运动了解得多。(语出达·芬奇)

科普馆前言

正文部分由植物起源与演化、植物与人类、奇妙的植物世界、植物与生态文明四个部分组成。

植物起源与演化。这一部分从远古生命的起源——海洋开始讲起,向参观者展示了生命演化的历程。

                         原始海洋?                             生命的进化历程

展厅一角

植物与人类部分展示人类利用植物的各种方式、产品。

   各种植物油                                       各种植物工艺品                                      

生活中的植物产品               各种植物标本


奇妙的植物世界。这是展馆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这里不仅给出了许许多多跟植物有关的趣味问答,还有本馆中的一最(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海椰子)和三宝(树皮衣、贝叶经和大灵芝),还有由124种种子组成的“种子墙”。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厅里还设置了可以互动的电子设备,参观者可以从与植物精灵互动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有趣的植物

海椰子                “见血封喉”树皮衣                  大灵芝

与植物小精灵互动                                           植物种子的世界  


植物与生态文明。最后一部分阐述了人类文明与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介绍了植物保护的诸多措施,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植物的队伍中来。

植物邮票  展厅一角

意犹未尽的参观之旅

中山植物园的科普馆内容充实,编排合理,主题突出,融合了声、光、色等综合表现手法,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和表现力。一场参观下来,意犹未尽。

可能是植物与土壤同属自然资源,我发现土壤人和植物人(不是医学上的意义)在介绍土壤和植物时,都有着某些相通的地方,难怪林语堂先生倡导大家要“和草木为友,与泥土相亲”。



囿于文字的表现力,我拍摄了一个视频参观短片,充当跨界解说员,带您参观中山植物园科普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播放,不过,想听专业解说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


土壤科普系列博文:

土壤那么美,你不去看看?

土壤:地球的皮肤

“泥巴”住进博物馆,需要几步?

世界土壤博物馆,你听说过么?

土壤人的五色土情结

发现土壤之美

与邮票王国的美丽邂逅

土壤有啥秘密?走,跟央视一起去看看!

一名中科院博士生对土壤科普的建议

土壤与邮文化(一):方寸之间领略土壤之美

土壤与邮文化(二):与土壤有关的重要纪念活动

土壤与邮文化(三):土壤与环境

土壤与邮文化(四):土壤人物

科普读物推荐:《寂静的土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25565-1090185.html

上一篇:邮票上的土壤人物
下一篇:在古生物博物馆里补课
收藏 IP: 159.226.121.*| 热度|

5 蒋新正 史晓雷 杨顺楷 张晓良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