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洪灾患难见真情

已有 1283 次阅读 2024-1-25 06:5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洪灾患难见真情

葛维亚

   洪水来势之猛,危害之大,水利人员体会最直接,最深刻了。

      淮河又遭遇一次特大洪水,一片汪洋,险情频传,始终牵挂着我的心。一个月光如洗的不眠之夜,我辗转反侧,不由自主的回想起55年前那场处于生死一劫的特大洪水。

      1969年7月,我在武汉从全国汛情简报中得知,安徽、湖北、河南大别山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安徽史河、、淠河和杭埠河发生特大洪水,三河古镇全部被淹。我的心一下子被吊到天空,极度惊慌,六神无主。因为我的妻儿老小正生活在三河,我为他们的安危担心,他们到底怎样了?

       我的妻子在三河中学担任高中化学教师,这是一座具有几十年建校历史的安徽著名重点中学,它坐落在三河镇东区,紧靠杭埠河畔。三河镇隶属安徽肥西县管辖,是一个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著名古镇。它位于杭埠河和丰乐河交汇处,在下游流经七公里汇入巢湖。地势平坦低洼,河网纵横,花团锦簇,柳树成荫,店铺林立,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富甲一方,颇具江南水乡风貌。它的人口、规模、商业超过包括肥西县在内的很多县城。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就被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所吸引,即兴作诗一首曰:

                                  梦江南

              江北淮皖少福地,富甲三河非一般。

              水网遍布堤柳绿,商铺林立岸桥边。

              巢湖广纳龙河水,行舟常遇桃花面。

              客满茶楼香粑脆,似梦一游到江南。

       三河多福却有一害。它水患无常,是个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岳西县境内的猫耳尖,沿东麓流下,经三河后汇入巢湖,全长约146公里,其中89%为山丘区,11%为圩区。杭埠河在中上游流短水急,一但遭遇暴雨,洪水直泻而下,加上巢湖顶拖,水流不畅,三河镇首当其冲,洪涝严重,损失巨大。

       1969年7月爆发的这场百年罕见大洪水,像一只出笼野兽,奔腾咆哮,宣泄而下,黑压压的洪涛巨浪向着三河镇自上而下直扑过来,位于三河镇上游的龙河口水库为确保本身安全,加大了洪水下泄流量,使该镇不少圩堤决口坍塌,圩区汪洋一片,街道和房屋被淹没。三河中学地势低洼的“五间屋”家属住房首先进水,校内居住的教师开始向地势较高的女生宿舍转移。各自把一些贵重物品和做饭吃饭用的锅碗瓢盆一起带来,放在女生宿舍里。没几天水势继续上涨,眼看女生宿舍不能自保,人们乱成一团。在一片慌乱之中,几个老师和工友自告奋勇站出来,组织大家分别按照两条路线,从水深过膝的学校撤退,约好在十多里外地势较高的丰乐农场碰头。他们当中有几个人在前面手拿木棍探路,其余的人在后面压队,保护和关照逃难的人群。他们也有妻儿老小,可是他们一心为集体,抛小家顾大家,令人敬佩。特别是教体育的李老师,他年迈的父母和妻子体弱多病,儿女又小,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为大家涉水探路。他眼望着桥面被淹没无影无踪,仅仅露出一小截栏杆的人民桥,一步一步摸索过桥的位置,再一个又一个的把人从桥上护送到对岸,此情此景,使人感动不已,难能可贵!

     我妻子孤单一人,难以携带两个子女,孩子的褓母放下一家人,主动提出带一个子女逃难。为保护孩子,大人把小孩背在身上,随身携带一点衣服,内衣揣着全部现金和粮票,手里拿着一根竹杆,随着一队人马,小心翼翼的淌水过桥,在安全渡过人民桥时,大半身已经湿透。接着分别乘坐东海舰队增援的大轮船和当地的小摇盆两次渡河,经过辗转奔波,终于走到三河中学开办的丰乐农场。妻子儿女和褓母四人找到一个极其简陋的房间,地上铺起厚厚的稻草,睡在地上休息一阵,然后去食堂吃饭。

      农场一切都很简陋,每餐伙食只有米饭和醃菜,天天不换样。在逃难和几乎无人管理的环境里,学校工友仍自觉坚守岗位,为大家烧火做饭,免去饥饿之苦,有口热饭吃,着实令人感动不已。有的教师主动拿钱和衣服出来送给工友,他们坚决不收,此情此景叫人终身难忘。为了保证小孩营养,妻子请褓姆到外面买点猪肉鸡蛋回来,褓姆走了很多路,不少农家就是不肯出售。最后总算用高价买到一些鸡蛋。有的老师逃难前把自己养的一大群鸡杀掉弄干净,随身携带。当时气温很高,他们到了农场赶紧把鸡全部放到大铁锅里煮上。逃难之时,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彼此之间不分你我,待鸡煮熟后,褓姆盛了满满一大碗给小孩吃。这里到了晚上蚊子成群,妻子和褓姆为两个孩子驱赶蚊子,整夜不能入睡,疲劳到了极点。第二天学校派人回三河中学拿东西,妻子请他们把蚊帐一并带来,才免去了夜晚不眠之苦。

      大约过了四五天,洪水退下,农场里的教师拖着疲劳的身子,携儿带女返回住地三河镇。进入住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稀泥烂草,曾被半人多深洪水冲浮起来的各种物品散落在地上,一幅破败景象,令人心酸。房间稍加整理后,妻子去取回放在女生宿舍里的东西,所有贵重物品一件不少,只是不见锅碗等吃饭用具。那时学校大院里还住有很多圩区受灾的农民,妻子到他们中间仔细查找,全部找回,灾民从不赖账,多么善良可爱的三河人!他们都知道,文革初期红卫兵抄家没收的大量金银、珠宝、玉器全部放在学校化学实验室里保管,面对灾害,他们对眼前垂手可得的金钱财物毫不动心,无人趁“火”打劫,也无人顺手牵羊。他们很贫穷,一天三餐难得温饱,但他们活得光明磊落,表现出一代忠厚纯朴的民风。

       得知三河遭遇特大洪灾,我心急如焚,时刻担心他们的安危。可是公务在身,单位要我带领一个调查组去洪涝灾区进行调查,写出报告送水电部有关部门。我们奔赴安徽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及湖北位于大别山西麓的麻城、英山、罗田、浠水等地,了解暴雨和洪涝灾害以及水利工程运行情况,无法立即赶回三河。是三河的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亲人排忧解难,面对灾害化险为夷,这种深情是我终身都难以报答的。 这次抗灾避难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救危扶困的无私忘我精神,令人感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19237.html

上一篇:满盆盛开长寿花
下一篇:誓做英雄汉
收藏 IP: 101.113.206.*| 热度|

12 杨卫东 宁利中 尤明庆 郑永军 檀成龙 王安良 张晓良 王成玉 杨正瓴 张学文 葛及 guest900629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