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颠覆性武器与新概念武器
----议(军事文摘)“改变未来战场的颠覆性军事技术”一文
都世民
《军事文摘》2014年第7期,发表了“改变未来战场的颠覆性军事技术”一文。笔者就此文与相关资料进行一些讨论。
“颠覆性武器”与“新概念武器”两个名词的两种说法,“颠覆性武器”有概念创新,有学科突破。“新概念武器”也有概念创新,也有学科突破。但无颠覆性影响。武器属性、对未来战争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笔者前文探讨了新概念武器,这里讨论颠覆性技术研发的“颠覆性武器”。
一.何谓“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
“颠覆性创新理论”是由Innosight公司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Christensen在总结哈佛所做的研究工作提出的理论。(见百度词条“颠覆性创新理论”)
Clayton Christensen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描述革命性新技术对公司的影响。 1997年,Clayton 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一书中, 首次提出了“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ies)”一词。
所谓“颠覆性技术”是指技术本身对传统技术和主流技术有重大突破,具有颠覆性影响;另一种可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导致具有颠覆性影响。这种技术会导致商品市场某一行业或公司的破产,甚至退出市场或转型。
美国国防部将颠覆性军事技术定义为:“以快速方式打破军力平衡的技术或技术综合”。“颠覆性军事技术”开发出的武器的性价比高、功能简化、而且实用,对已有武器功能更新瓶颈有突破。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技术本身、技术运用及使用环境等,是否具有“改变战争属性、作战模式、战场规模、战场规则及影响程度。
(二)是战略目标、作战环境、作战概念不同,是否具有“改变战争属性、作战模式、战场规模、战场规则及影响程度。
(三)是对社会与论、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认知的影响力,是否会引起人权组织和社会舆论的不满。
(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在诸多方面具有“改变战争属性、作战模式、战场规模、战场规则及相当大的影响程度。
应当指出的是,“颠覆性军事技术”不是指单一武器或武器系统,沿其纵深探索的性能创新,特别是有的新技术武器已实战曝光,就难有颠覆性影响效果。通过综合和融合“高新技术储备库”,以提高现有武器平台效能,就可能有颠覆性影响效果。
二.“颠覆性技术”及其武器的实例
1.“颠覆性技术”的实例
(1).柯达照相机、贝尔电话、索尼晶体管收音机以及施乐复印机都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经典例子。如今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替代了柯达照相机。这是数字技术与照相领域的融合,颠覆了胶卷感光照相技术,突破了原有传统技术及概念。
(2).移动电话、卫星通信代替了贝尔电话。这是电磁技术与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颠覆了贝尔有线电话传输信息的模式,同时也颠覆了无线传输的电报模式。
(3).如今互联网技术与其融合,又颠覆了以前的信息传输模式。再加上传感技术的多样化、数字化与其融合,使机器人、人造昆虫、无人机等功能多样化、复合化,颠覆了由人从事的工作被它们替代。有些危险工作也由它们承担,避免了人的伤亡。
(4).平板电脑及手机、激光器、GPS的诞生,这也是不同时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经典例子。
2.“颠覆性武器”的实例:
(1).二战时德国发动的“闪电战”是将快速机动的坦克、飞机和双向无线电台集成到作战概念中,颠覆了传统的作战概念.
(2).2007年9月6日,以色列使用“舒特”网电攻击系统,入侵并控制叙利亚雷达网和防空网络,用电子战系统袭击、破坏叙利亚的雷达预警系统,使得以色列空军如人无人之境,成功袭击并摧毁叙利亚东部一座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的设施。
(3).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中,俄军在轰炸格鲁吉亚的同时,全面展开了对格鲁吉亚通信网络节点的攻击,造成电信、交通、银行、媒体、官网等全面瘫痪。
(4).2010年,伊朗不什尔核电站遭到世界首个超级网络武器“震网”攻击。“震网”病毒与其他病毒不同,它是直接破坏现实世界中工业基础设施的恶意代码,标志着网电作战这一新模式的诞生。这是攻击国家级重要战略设施所采用的软杀伤式攻击新模式。颠覆了轰炸硬杀伤式传统的模式。
(5).机器人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与武器操作数字化,再加上电子技术小型化、微型化、集成化等交叉融合,颠覆了传统的武器及其作战概念。
(6).精确打击技术在满足远程、快速、有效摧毁敌方指控机构和作战力量的战略需求下,成为颠覆性技术。这是导弹系统、无人机系统与GPS导航系统交叉融合,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与精确打击技术在满足美军远程、快速、有效摧毁敌方指控机构和作战力量的战略需求下,成为颠覆性技术。这是导弹系统、无人机系统与GPS导航系统交叉融合,可以实施崭首行动。
三.未来战争的新概念
1.四不
不打第一枪,不是没有开枪,而是看不见枪炮。
不侵犯别国领空,不等于没有进入他国,而是无须进入他国领空就能侦察和监视他国军事 行动。
不派军队进入他国,不等于没有军队进入,而是无人的微型军。
不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不等于没有全方位开战,因为网络战可使军网、官网、供电、供气、供水、通信、交通、媒体、金融系统诸多方面全面瘫痪。
2.七不见
看不见的炮火;定向能武器发射的“炮弹”是肉眼看不见的。
看不见的士兵;微型士兵与无人兵。
看不见的军队;微型军。
看不见的子弹;子弹拐弯、无声、无火。
看不见的战场;网络战。
看不见的间谍;尘埃间谍、昆虫间谍。
电眼看不见的飞行器,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
3.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出其不易的“闪电战”。
4.看不见人的士兵、军队、战场的“隐形战”。
5.无烟火、无爆炸声、无人死亡的“网络战”。
6.人造昆虫并身带病菌,攻击人、动物、植物的“昆虫战”。
四.“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倍受重视
1.组建专门研究机构
美国在颠覆性技术方面走在最前列,投入最多、机制相对完善,工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与院校等协同研发,形成常态化研究机制。
在1958年,美国就开始组建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积极研发颠覆性技术。
此后,美国又设立了多个颠覆性技术专门研究机构,主要有: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下设的国防情报局技术预测和审查委员会,
未来颠覆性技术预测委员会,
在美国高级研究与发展组织内,专设“颠覆性技术办公室”。
如今,世界各军事强国围绕颠覆性技术制高点的争夺已日趋白热化。
俄罗斯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完成其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就是与颠覆性技术武器有关。
2.加强学术交流
(1)在2004-2012年间,美国国防工业界组织召开了9届“颠覆性技术”年会。
(2)2012年12月召开的年会主题是‘识别颠覆性技术,为美国及其盟国进行非对称军事任务填补空白”。
(3)自2009年起,美国不少大学开设:“颠覆性创新”课程。
(4)“颠覆性创新”将导引科技前沿创新。“颠覆性武器”覆盖科技前沿,而且是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接合部。科学家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军事家要站在科技前沿接合部。首先立足国家安全。其视角、思路、关注点各不相同。通过学术交流平台有可能捕捉到颠覆性技术。
3.美国国防部、国家情报委员会、工程署对“颠覆性技术”十分重视
2005年,美国国防研究机构建议国防部将“颠覆性技术”纳入战略规划范畴。
2006年,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阐述了敌方挑战美国军事能力的4种途径,其中就包括利用“颠覆性技术”。
DARPA、海军研究办公室对颠覆性技术研究进行了资助。
2008年和2012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先后发布《全球趋势2025》、《全球趋势2030》两份报告,对军民在2025和2030年前出现的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民用或军民两用技术进行了预测。
2013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2025年前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12项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军事技术有可能出现其中,或者与其密切相关。”报告确定以下5项技术 ,有潜力成为颠覆性技术,包括增材制造、自主系统、定向能、网络电磁兼容能力、增强或降低无人系统替代人类能力,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对美国国防战略的影响。
2014年11月15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里根国防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国防创新倡议”。通过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改变未来战局”。
为形成新的全球打击网络的作战能力体系,美制定了近期和中期实施计划,涵盖太空作战、空中作战、海上作战、水下作战、两栖作战、无人机作战、导弹攻击与反导等13个层面具体实施方案。
美国发出的“国防创新倡议”:
(1).突破现有作战概念,推出“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大数据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概念等。
(2).技术创新,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电磁技术、航天技术等为基础,推动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士兵效能改造、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武器、高超音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将长航时无人机、远程隐形战机和水下系统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球监视和打击(GSS)网络。
(3).组织形态创新,以新技术、新作战概念与新作战模式来优化体制,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的联合部队,采取更多组合模式,以科技装备创新催生更多的新型作战力量。形成一个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模式。
这种复合新模式具有四大优势:
(1)是适应各种威胁环境,
(2)是分散部署的各种武器系统的协同一体化,
(3)是快速响应,可在1小时或者数分钟内实施攻击;
(4)是可拓展性.
4.国防管理创新
注重战略规划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采办流程;支持军工企业改革创新,确保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灵活性。
五.如何应对“颠覆性武器”?
1.激光将令美国能够以低成本摧毁大批快艇或无人机。伊朗可能使用其中一部分“密袭”美国武器装备。以多胜少,以多个低成本武器去攻击昂贵的高成本的武器系统。
2美国设法否认以往被称为“空海一体战”的作战理念是针对中国,但美国对上述巨型钻地弹的意图却没有遮遮掩掩,曾轰炸我国驻外使馆。然而用探地雷达或其它方法能探测到什么样的地下军事设施和战略设施。这是问题的关键。
3隐形战机与无源雷达这是一个双向突破点,一攻一守,谁胜一畴是问题关键。隐形方法能否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有性能和量子概念获得突破性进展。无源雷达在机动性、探测距离、探测高度、对抗电子干扰等方面获得突破。这也是很受关注。
4精确打击技术与GPS导航系统交叉融合,成为颠覆性技术。这是无人机系统实施崭首行动,以精确打击方式攻击战略性目标这类行动。而用激光武器反卫星、高超音速飞行器反卫星,都是正在研发的新概念武器。给精确打击带来巨大挑战。用高空战机布局低轨卫星,灵活机动,而且低成本,能否形成新的GPS导航系统,对抗反卫星武器带来的威胁。或用无人机替补被毁卫星。
5.近空间高超音速武器加速研发,对国家空防系统提出挑战,目前高超音速飞行器形成的等离子云让雷达无法发现它的行踪。已有的空防预警雷达、目标跟踪雷达无法探测和跟踪。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解决穿透等离子云的无线远程探测,而且要提高雷达扫描速度、数据采集速度是问题的关键。拦截这种导弹的工具既不存在,也预见不到。可是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却对空爆核武器提出挑战,形成制约。
高超音速武器可实现“全球快速打击”,如同天兵天将实施“闪电战”。
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既可以投放常规或核战斗部,也可用来反卫星,作空防武器。加速研发是其必然。如何应对已成瓶颈。
6.机器人和无人机系统的感知、自主、智能这三种概念。在科技文章、科普文章和科技新闻报道中,常常是不能严格区分,是有争议的。争议的根源是在前沿科技---脑科学研究方面。一种看法是认为从人脑取出脑电波,可以让假肢动作。新近还报道:用人的脑电波可以控制轮椅外出。因此认为这种方式用在武器上就是智能化。另一种看法是不认同这种说法。这是因为取出的脑电波根本没有搞清楚是什么电路属性、什么样的信号源,脑机接口、运行机理也不清楚。所实现的动作,实际上是由传感器的感知功能和附加的编程完成的。这不是人的五官感知后的真实思维和“心”的作用共同完成。因此不能认为是智能。武器系统的智能化能否获得突破,西方国家寄希望于十年的脑计划研究。现在看来并不乐观。
7.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人造病菌、人造昆虫及生物的前沿科技,是制造颠覆性技术武器的可能选择。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论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武器是反转人士的自我空想。谁都知道各国武器研制都是秘密进行的。不会有人证实。从去年美国解密的人造稻瘟菌的研究和试验资料,可以看出研制目的是攻击中国和东亚主粮,诚然这一种技术也具有颠覆性,谁能排除利用转基因技术攻击中国和东亚主粮呢!如何应对值得深思。
8.定向能武器包括射频、微波高功率能量,这种武器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与电磁兼容学科紧密相关。笔者前面博文讨论波武器时已经作了些讨论。这里讨论的是波武器,它包括定向能武器,这种武器辐射的电磁能与传输距离、传输媒质有关,会产生衰减。这种电磁能对人、动物有无伤害,也是有争议的。是否致癌、致病,至今科技界尚无定论。作为武器的研制者是希望电磁能对人有危害。在通常情况下,也很难发现。
总之,对颠覆性技术武器的研制要高度重点关注,抢占制高点,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武器智库,有捕捉颠覆性技术的通道和及时给予有力的支持。这些工作要常态化,有常设机构,才能不断发现人才和捕捉到颠覆性技术。
参考资料
【1】吴勤,“改变未来战场的颠覆性军事技术”,军事文摘,2014年第7期。
【2】谭延涛 刘 军 高 斌,“颠覆性技术:游戏规则改变者”,解放军报 ,2014年04月03日06:48
【3】沙鹰B13 ,“中国颠覆性武器让美军方大伤脑筋”,百度网 ,2010-12-27 16:44:51。
【4】美军针对中俄研颠覆性先进武器 被指无主场优势(2),中国新闻网,2015-01-16 10:11:00 。
【5】美军针对中俄研发颠覆性武器 全面改革核力量,环球网,2015-01-16 11:35:41。
【6】美军针对中俄研发颠覆性先进武器 有四大突破,军事要闻,中国军网,2015-01-16 13:07。
【7】“颠覆性武器”要颠覆什么,光明网-《光明日报》,2014-10-19 04:14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