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读书的必要性
The need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跨学科读书的必要性。首先讨论什么是跨学科,然后从几个方面讨论为什么要跨学科读书?
关键词:跨学科读书,世界读书日,必要性,时效性。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读书会改变什么?这些问题是人们常议论的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分类的细化,科技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派生出跨学科的概念。因此,为什么要跨学科阅读?其必要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成为今天的话题。
什么是跨学科?
。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在教育学中,这个术语有两层含义。具体而言,是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的跨学科性(包含其他的科学范畴)和跨学科发展。跨学科是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有相同意义,因此,许多人也称跨学科为交叉科学。
“跨学科”一词,顾名思义是将不同学科间的壁垒打破并将其中的知识进行融合与学习,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跨学科学(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也称“学际研究”,是关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研究者运用各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有关的共同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科学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
。跨学科研究分类:法国学者博索特从学科结合的形式出发,划分出线性跨学科、结构性跨学科和约束性跨学科三大类。德国学者赫克豪森从科研实践活动出发,把跨学科研究分为六类,即混杂型跨学科、跨学科、辅助型跨学科、复合型跨学科、增补型跨学科和统一型跨学科。
。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因为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这就是“跨学科”。
。跨学科也指超越原学科界限,从事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跨学科考研,跨学科就业。这里的学科是指跨越《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设置。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普通高校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二个学科门类,军事院校还设有军事学。
。边缘学科是学科分类术语。指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并借助它们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门类。
。跨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跨学科研究的基础、形式、方法、活动规律和跨学科教育等。跨学科学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兴起的。
。德国历史学家科泽勒克认为,任何学科的理论前提、社会特征和历史都具有超越本学科而与其他学科相通的因素。任何学科的基础理论必然要涉及基础理论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政治背景和理论前提,也必然要涉及各学科的发展史。学科的理论、社会特征和历史具有相互启发的作用,在研究中也必然会出现超越本学科的问题,这就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要求,并为这种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线索。
。边缘科学(Boundary Science)是指在原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科学。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就曾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所显示的突破原有学科界限的新趋势,在分析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基础上预言:原有学科的邻接领域将是新学科的生长点。不久,即在物理学和化学之同交叉而产生物理化学,在化学和生物学之间交叉而产生生物化学等。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剧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导致边缘科学大量产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边缘科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跨学科/2609380?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边缘学科/2515678?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8%E5%AD%A6%E7%A7%91%E5%AD%A6/10583920?fr=aladdin)
读书的时效性与跨学科
读书有没有时效性?因为每个人随着不同年龄他读的书有差异,儿童时期读小人书,爱听故事。上中小学的时候读的是教科书,有时读些课外读本。也会读些小说,神话故事。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开始分理科、文科,虽然没有专业,实际上已开始专业划分。到大学学习就有专业,学习也开始由灌输式变成独立思考式。工作的时候,根据工作需要,看的书都是专业书,用已有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很少跨学科读书。后来从专业资料的查阅中发现,有边缘学科的问题,这就跨学科了。当你的工作被派上你根本不熟悉的专业,这就必须跨大学科。退休以后,你没有专业的问题了,也没有人说你不务正业,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去读各种书,这20年的时光,可以看很多的书,他不需要看单一专业的书,因此读书是有时效性的。
。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和科学探索,不可能不读书,光拍脑袋。
1.为生活而求知
。生活本是一连串问题的求解过程,我们不可能知道未来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哪个专业?他会有不同的求解路径。也许这里有假设、推理和幻想。然而,生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需要开发我们求解未知问题的能力。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还是科普?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是有差异,但思维模式应该有相通的地方。
2.为学习,寻根求源和扩大知识面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和地球的运转,存在一个共通的法则和道理。当我们学识嗯很浅薄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独立的都是不同的。但当我们掌握到一定的广度和高度,我们会发现很多道理是共通的。
。跨学科学习往往是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教科书为导向”。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是以生活和工作为核心的自我提高过程。习惯于思考没有确定解答的问题,正是跨学科学习的本质特征。知识不再被视为静止的概念(可以死记硬背)。在实践智慧的视角下,知识是鲜活的过程,知识积累过程与人生感悟永远纠缠在一起。
。跨学科学习需要关注观念拓扑之内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而不必过多关注每一知识模块内部的细节。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里,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判断正确知识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为求解重要问题而需要的关于正确知识的判断力。
。跨学科学习是一个连贯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可以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能够真正打破学习内容的界限,会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跨越学科思考解决问题都有深远的意义。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是要自己去寻找,去摸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跨学科学习要注意几个问题:(1)培养与他人合作求解问题的能力;(2)表达不同于已表达过的传统观点的能力;(3)激发他人想象力的能力;(4)当你有了新的发现的时候,应该寻求多视角的证明方式,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圣保罗说:知识使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
3.为工作,扩大视野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记住很多知识的人,而是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知识,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且用其独立思考的人。科研工作没有现成的答案,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学习无线电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会遇到核试验的问题,因为电子设备、雷达天线,那是暴露在地面之上,在核爆的时候,它是被首先摧毁的,在60年代初,学校学习的:时候,不可能教你这个问题。因此,必须跨大学科学习这些新知识,去寻求解决保护自己设备的能力,无形中你已经跨过本学科,进入边缘学科。
4.为科学探索必须跨学科
康乐院士认为:诺奖级的研究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它们中许多是由教授带着科研助手和研究生做出来的。如果我们一直培养“标准答案”型思维方式的学生,未来得到诺贝尔奖是不可思议的。“标准答案”型思维方式的学生,未来得到诺贝尔奖是不可思议的。科学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获奖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副产品”。我们做科学研究是为了发现新知识,为了造福人类,为了保护环境,也可能是个人的兴趣使然,有多种多样的驱动力。
跨学科概念与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紧密相关,思维方式的 模式有:
因果关系;规模、比例和数量;系统与系统模型;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变化与恒定。
模式无处不在。科学家需要去识别这些模式。怎么去识别模式呢?可以从收集数据开始。去思考这些数据及其变化形成的规律。在科学探究中,模式可以引发问题。模式广泛地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诸多科学领域。跨学科学习可以去比较各个学科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科学难题。
发现事物的模式后,接着就要对模式进行分类和组织,让这些模式不显得杂乱。不同的模式形成不同的分类方法。
(https://www.sohu.com/a/297390948_81901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652.shtm),2020/4/20 21.
。跨学科概念能帮助我们将不同科学领域中相互关联的知识组织成连贯的、条理清晰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学科间往往有共同问题需要研究,这就要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
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还要跨学科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确不是改变命运的第一良药。知识这剂药方,有时确不如门第、关系、地域、运气、财富等见效的快。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法宝,但一定要储备,他是粮草,不可少。如果学校没能让自己变聪明,那就要自己培养自己。读书最能让人清醒。帮助思考,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和素质。
。阅读书籍让有心人体悟,了解书的作者的情感、观点。不同专业的书,会让你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看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有的科学前沿,根本没有成熟的理论,你就会思考用你的专业理论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也可能用别的专业的理论来解决你从事的专业的难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