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君子可欺之以方

已有 4543 次阅读 2014-7-5 19:28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去年,《科学》杂志记者故意伪造了一篇劣质论文,用来检测开放获取杂志的评议过程[1]。投了304篇文章(每个出版社选择了一份相关性最高的杂志),98篇拒稿,157篇接受,其余相当于没有处理。

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当年贝尔实验室的肖恩做过类似的事情,ScienceNature不也是没有经受住考验吗?不仅自然科学通不过这种检验,社会科学同样也通不过---索卡尔的诈文也成功了。

 

与以前的诈文不同的地方在于:

1 这是个系综实验,可惜(或者是故意的)没有对照实验,即把诈文投给传统学术杂志

2 每篇文章的佐料、作者和单位都是随机生成的,“科学”内容是等价的:某种苔藓Y含有的分子X对某种癌细胞Z有效。XYZ由自创的数据库里随机产生。作者和单位都是假的,伪装成发展中国家。

3 为了让文章的英文读起来不那么地道,用google translator自动翻译为法文,再由法文自动翻译回英文,再人工去除特别怪异的地方。

 

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1 调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让人吃惊的是居然还有40%的拒稿率

2 记者实际上仍然无法驳斥接受诈文的编辑的反应:任何来稿都默认为诚实的。当年ScienceNature的答复实质上也是这样的。

 

一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不一定是记者的本意:

1 开放获取确实在蚕食传统出版物,连Science这样的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顶级杂志也觉得不安了。

2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越来越多的文章来维持自己的存在。

 

写这篇博文的原因是,同样的试验似乎正在针对传统科学刊物进行。不久前我给某期刊审稿,感觉就像是遇到了诈文。但是我也没有精力去调查他到底是不是诈文,只好建议编辑以不符合刊物兴趣的原因拒绝了事。

 

我谴责这些搞诈文的家伙,即使他是大牌杂志的记者---你这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1] John Bohannon, 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 Science, Vol. 342, p60-65, Oct. 4th, 20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09288.html

上一篇:举例说明科普的困难
下一篇:娱乐贴:我预言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中国举行
收藏 IP: 114.250.96.*| 热度|

3 尤明庆 杨正瓴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