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卿向点评老师发问:如果让您向全世界推荐一首中国的古诗,您会选择哪一首呢?康震老师爽快地回答说,那肯定首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并进一步解释说,李白用这样浅白的语言,表达的内涵竟如此深厚。没有哪个人读后不为之感动。康震老师还谈到,现在读到的《静夜思》是明朝的版本,另一个宋朝的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的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明代人好评唐诗,也好学唐诗,并努力普及这些诗歌。所以原版本被改来改去,最终进入到大众视野的,实际上已不是最接近于李白原来创作的那个版本了,而是改过的。我们现在读明代这个版本很顺,因为它是修饰过的。说明经典也是在流传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康震老师的解释有道理,现代传诵的一些很有名的诗词,也会与原创时有很大的区别,如毛泽东主席那首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与原始作品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我曾在宁夏六盘山纪念馆里看到过1935年10月创作的原始诗句,是一首《长征谣》,曾于1942年在新四军创办的《淮海报》上发表,1948年8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时,毛泽东将自由体的《红军谣》按规范的词牌《清平乐》进行较大修订,与现在大众读到的很接近了,1957年1月在《诗刊》再次发表,成为了现在的标准版本。
谈到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立群老师点评说,这是写一个少妇在春天盛装打扮自己,眺望春色,看见路边生机勃勃的杨柳就后悔了,不该让自己的夫婿为了达到封侯的目的,和自己离别这么久。为了一个目标,牺牲了整个过程,在满眼春色中,感觉到了过程很重要,倒不那么在意当初的目标了。董卿结合这次诗词大会的战况补充说:对于每位参赛选手来说,也该想一想,是最终的成绩重要呢,还是整个参与过程更重要。从古时少妇的怨悔,谈及到人生、现实与哲理,倒也很贴切。
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充满了诗情豪气,康震老师点评时做了些扩展,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美誉,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刘禹锡则被称为诗豪。他也因改革受到牵连,被流放二十三年,宝贵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呢?可这位爷呢,性情仍很乐观,流放中,还模仿当地民歌写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诗豪的本色,也是唐朝的本色。王立群老师接着点了个赞,说这样的诗人,你让他写伤春悲秋,不可能。在他眼里,春不用伤,秋也不悲,这是值得学习的乐观生活态度。
少妇的闺怨,诗豪的豪情,从诗词大会节目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人生的多姿多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