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康的最新博文《匠人精神》(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82964-964981.html)提到:
“中国的一些领导早就习惯在幻想中自我膨胀了,也依然不缺一些假大空的所谓‘事业’,人们投身其中,在大话,大词的喧嚣中,无事忙地度过一日又一日。大多数人都是被强势的欲望、念头、风俗、背景、观点、理论和价值观绑架着,尤其是在国家本位、集体本位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个人想获得好的欲望满足,想变得不无聊,太难了。”
我对其中“尤其是在国家本位、集体本位占据主流的情况下”的提法有疑问,下面略陈我的管见。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传统是“修齐治平”的身家本位主义,其逻辑关系是天下本于国、国本于家、家本于身。道家不提“家”,但提“后其身而身先”的“身”,其政治文化传统也未超出身家本位主义,只是不讲天下本于国、国本于家、家本于身的道理,而是直接把身与国、天下联系起来,以为能“后其身”或“无身”而“虚静”“无为”则国治天下平。
身家本位主义的世界观基础是把代表宇宙整体的“道”或“理”(“太极”)安置和寓于代表该整体各个部分的“德”或“性”(“本心”)之中的“理一分殊”论,这种理论的实质是在于化整体为部分,使整体消解于各个部分之中,这不是部分绝对服从整体的整体主义,而是部分绝对代表整体的部分主义,换言之,不是个人绝对服从集体的集体主义,而是个人绝对代表集体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与“圣人”史观相结合,就成为圣人(个人)绝对代表凡人集体的圣人(个人)主义——以圣人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即表现为圣上(皇上)个人权利绝对代表国民(贱民)集体权利的圣(皇)权主义——以圣权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不过是个人主义的政治表现形式。中国的皇权主义早在明代阳明心学流行时期就开始式微了,其标志便是阳明心学家提出了“满街是圣人”或“满街都是圣人”的心学观点,但这仅仅是表示中国传统个人主义开始摆脱其固有的皇权主义表现形式而以日常生活形式来取代这种政治形式,换言之,从王阳明开始,中国传统个人主义由神化的圣上个人主义逐渐演化为俗化的贱民个人主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