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孔子的交友之道

已有 6823 次阅读 2015-5-5 02:48 |个人分类:儒家.儒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是个“乐多贤友”的人。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便是其交友广远的写照。

孔子交友有个基本原则,就是“无友不如己者”[2]。这意味着结交朋友要有所选择。因此,孔子非常重视“知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如何知人呢?“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4]具体言之,就是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5],意即“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6]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识人之方,即“观过”法:“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人)矣。”[7]意谓:什么人犯什么错误。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便可以知道其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然则,究竟什么样的人可做朋友,什么样的人则不可以为友呢?孔子认为,有三种人是可以与之交且有益的:一是正直的人;二是信实的人;三是见闻广博的人。反之,同如下三种人结交,就是有害而无益的了:一是谄媚奉承者;二是当面恭维而背后毁谤人家者;三是夸夸其谈者。[8]

显然,孔子是主张要结交有德有识者为朋友的。那么当如何对待朋友,与之和谐相处呢?他提出了“信”的原则。他曾向弟子们谈论过自己的志向,讲了三条,其中第二条,便是“朋友信之”[9]

“信”与“忠”有相通之处。从“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10]的话可以看出,孔子所谓“忠”与“信”皆与“言”有关,它们都是属于言语方面的行为准则。从语意上讲,“忠”与“信”皆含有实之义。然“忠”之为实,是在于强调心口一致,言而由衷;“信”之为实,则是在于强调言行一致——所谓“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1],正可以看作是“信”的注脚。

孔子为什么如此强调对朋友讲“信”呢?曰:“信则人任焉。”[12]可见,其重“信”实是在于强调朋友关系应当建立在彼此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除了“信”,他还提倡对朋友讲“忠”。譬如,对朋友有意见或看法,就应“忠告而善导之”[13]。就是对朋友有某种怨恨,亦应就实说出来,而不应放在心里。对于“惹怨而友其人”[14]的做法,孔子是十分引以为耻的。不过他认为,对朋友固然要讲“忠”,但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双方的关系,而自己就也不免会遭受侮辱。所以,他主张对朋友说话应当掌握分寸,“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15]。照孔子的思想逻辑,对朋友自然是应讲真心话才合乎道义,但却并不是任何心里话都要说出来。他认为,就是对知心朋友说话,也应该是可与言则言,不可与言则不言。“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6]

 


[1]《论语•学而》。

[2]《论语•学而》。

[3]《论语•学而》。

[4]《论语•公冶长》。

[5]《论语•为政》。

[6]杨伯峻:《论语译注》第16页,中华书局,1980年。

[7]《论语•里仁》。

[8]参见《论语•季氏》。

[9]《论语•公冶长》。

[10]《论语•卫灵公》。.

[11]《论语•子路》。

[12]《论语•阳货》。

[13]《论语•颜渊》。

[14]《论语•公冶长》。

[15]《论语•颜渊》。

[16]《论语•卫灵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887407.html

上一篇:“合真善”:反科学的儒家唯道德论与反道德的现代唯科学论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历史演变
收藏 IP: 180.108.196.*| 热度|

5 鲍海飞 周健 侯成亚 曾新林 刘建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