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已有 10846 次阅读 2009-10-31 00:39 |个人分类:理论探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世界观, 方法论, 认知水平

 

我在《我们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发表于2009-10-22 12:31:34)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什么?到目前为止,已有9位博友、网友发表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qiaoqiao1980指出 “他们(马克思、爱因斯坦)有着内心的终极关怀,并以此为来思考自己”,这似乎是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的内心是否具有“终极关怀”

 

jlxt33认为“或许是做为学者和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上的出发点、切入点及终极目的的不同吧”, 这似乎是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切入点及终极目的”

 

liujie72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什么?能提出这个问题来,佩服佩服!我也来抛砖,同时也提出新的问题:是否是抽象能力,或者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因为看透了本质则自然研究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终极目的就不一样了。……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如何去看透它呢?”这似乎是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liujie72并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影响事物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要看透一个事物的本质,我想其步骤有主要下面一些:1、罗列出影响它变化的因素,去除干扰项;2、分析影响变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去除因变因素,得到相互独立的一组因素;3、剩下的就是整合最后得到的那组因素,并构建关系式。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相对简单的事物,对于像物理学界的质能关系式,洛仑兹变换,广义相对论等等就不适合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一直没有数学化的人文学科应该都是比较好用的。至少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认知,可以看穿一些浅层的关系。”

 

lijy认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里的世界观——主要是指如何去认知客观世界,观察、实践;方法论——主要指如何思考、分析客观问题。”

 

zhulin则直言“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首先取决于他对什么东西真正地感兴趣”。

 

[游客]luoma-home认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DNA及其时运。一群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叠加及发酵。一'类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时间与节奏。”

 

甘永超先生评论说:“…….中国科学的崛起必须走非主流科学的道路!…….为它(主流科学)的发展基调和框架早就被几个原创的权威确定了下来,后面尽管跟着百万雄师,但主要是验证原来的基调和框架,或者加以补充乃至重新组织原有的理论体系(相当于对已经建起的科学大厦进行装修、粉刷)……倘若我们能另辟奚径,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我们就有可能在某些洪荒之地创造出辉煌……”,这似乎是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是否“能另辟奚径,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zlyang 说:“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什么?取决与头脑!‘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是这个意思。”

 

[游客]贫农认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所掌握广泛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头脑思维方式”

 

在我看来,上述几种看法之间具有如下相关性: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他的“头脑”,这个“头脑”应该是指同他的“DNA”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密切相关的他的“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对信息或知识的理解力)和“思维方式”,他的“世界观”当然也包括“终极关怀”,他的“思维方式”则包括他的研究“兴趣”、“出发点、切入点及终极目的”——其中“切入点”应该包括“另辟奚径,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如果撇开DNA这种先天因素不谈,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其时运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由于一个人的DNA和时运是他所无法左右和把握的,而世界观和方法论倒是他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这种学习行为对他来说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亦即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我决定到底学习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果我的上述看法或理解是合理的话,那末,是否可以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看似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们其实却是趋向于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关键是取决于他选择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这个观点,我暂时不置可否,似乎也不宜置可否,因为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而哲学常被认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故假若我肯定这个观点,就有可能被视为这不过是我作为一个从事哲学专业的学者的主观偏好罢了。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就“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是否取决于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各抒己见。应该说,这个问题比“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取决于什么”要具体些,这也表明,此前的讨论是有一定成效的,因为它使原来的问题变得比较具体从而更加明确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266327.html

上一篇:总算又能发文章了
下一篇:中国科学的崛起必须走非主流科学的道路?
收藏 IP: .*| 热度|

11 刘进平 吴飞鹏 杨秀海 刘凡丰 柳东阳 李志俊 李学宽 刘晓瑭 丛远新 zhaowanfu zhangshu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